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楚武信君 > 第二十章 遗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非常好,你的分析已经很接近真相了。”安期生看着林亮的眼睛说道。

林亮则是心中充满了疑问:“真相到底是什么?天劫门背后的大能是不是东皇太一,还是另有其人?”

“很遗憾,我现在不能告诉你。时机未到,你身边那位女子也不会告诉你的。”安期生坚持不肯回答林亮的问题。

林亮转而试着问安期生其他问题:“你说的不能改变历史大的节点,但能改变其中的细节,是什么意思?我让人推广种土豆,不会改变历史走向吗?还有章邯本应在废丘就兵败自杀,却被我救出来了;李左车本应成为韩信的部将,却被我招揽,还和章邯一起去河套防备匈奴……这些难道不算改变历史?”

“历史的自我修复行为,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会慢慢产生。你可以这么理解,每当你改变一个人物的结局,改变一个事件,历史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对立人物,并且创造一个新的事件,让被你篡改的事件逐渐趋于合理。”安期生耐心地和林亮解释着其中的理论。

林亮感觉大脑中的想法如同千丝万缕般缠绕在了一起,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悄然地改变楚国、改变项羽的结局,并且还能骗过历史的自我修复系统,不让它产生自己难以掌控的新的事件?

想了良久,林亮终于站起身来说道:“既然如此,我就暂时融入进历史,不断地进行布局,尽力在每个能布局的地方都安插自己的‘棋子’。”

“对了,你的朋友蒯彻,他在历史上就曾投靠韩信,在其帐下担任谋士。我可以先招揽他,再派他去韩信军中卧底!”林亮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安期生,想看他的反应。

安期生没有反对林亮,而是对林亮说:“蒯彻本就是纵横家,又是我好友,他的想法我不会干涉。只是你这样做,历史会将一个新的人物推向其对立面!历代纵横二人,最终只能活下来一个,赢的人会让天下局势重新洗牌,并成为新一代的鬼谷子。”

“如今我心中整个大方略已经定下,只剩再在‘天下’这个棋盘上布局一些暗子,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正需要蒯彻这样一个人,至于纵横之间的理念之争,我也没办法制止,那是他们的宿命!”林亮坚持要用蒯彻,并让蒯彻渗透进韩信的军中。

安期生见林亮心中已经有应对之策,便让蒯彻进来,林亮当即朝蒯彻躬身行了一个大礼:“亮自领军以来,身边皆是长于沙场厮杀的悍将,独缺蒯先生这样的智谋之士,还请先生不弃,出仕辅佐我!”

蒯彻随安期生来探访林亮,本就有意观察林亮是不是可投靠的明主,见林亮主动招揽自己,于是准备考验一番林亮的眼光。

“敢问吴侯,今汉已得蜀、汉、关中、河东、魏、赵之地,东窥燕、齐,北方已几乎无掣肘汉军之势力,霸王虽围困荥阳,然久攻不下。天下局势已然对楚国不利,吴侯身为霸王舅父,可有想过应对之策?”蒯彻将问题抛给林亮,来了个反客为主。

内室只有林亮、蒯彻、安期生三人,林亮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汉虽据北方,然我楚国自古便是南方大国,在南方根基很深。我意以吴县为基,整合会稽兵马,西连鄣郡、九江,镇抚临江国、衡山国,南连百越。趁刘邦与霸王在荥阳对峙,我率一支奇兵西攻武关,进逼巴蜀,略汉之后方,如此汉必败。”

蒯彻听完朗声笑道:“哈哈哈,吴侯之策固然可行,然那刘邦当年西攻秦国时,就是走的商於古道,就是武关道,汉军在此地必有重兵把守。且欲过武关须先过南阳,南阳又有汉将王陵把守,如何能进?”

林亮虽然没将王陵放在眼里,可一旦袭击汉中腹地的战略意图暴露,奇袭便达不到效果。

“那依先生之见当如何?”林亮向蒯彻问策。

蒯彻拱手说道:“依在下之愚见,吴侯当速归吴县,合鄣郡、广陵、东海之兵北上,名曰联齐抗汉,实则进取齐地,届时齐国便不能降汉。

若汉军来攻齐,吴侯可坚壁不战,以齐国之富庶、楚军之强悍,汉军远来,久攻不下后必会因粮草不济而无法进兵,吴侯再派一支精锐骑兵绕道其后断其归路,则韩信可擒。

若能擒住韩信,汉军中无人可当霸王之势,吴侯再出兵攻略北方,如此汉便失去逐鹿中原的资格。”

“蒯彻先生这么看好韩信?”林亮笑了笑,看向蒯彻。

“恕在下直言,韩信乃当世名将,其用兵之能不下于霸王、吴侯。”蒯彻一边说一边观察林亮脸上的表情。

林亮拍了拍手,对蒯彻说道:“既然如此,还请蒯先生去韩信身边当韩信的谋士吧!”

蒯彻闻言一脸懵,震惊地看着林亮:“吴侯这是何意?”

林亮和蒯彻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让蒯先生去韩信帐下做‘卧底’,也就是‘细作’。韩信虽长于军略,却短于人情世故,政治头脑一般。蒯彻先生可向其展示自身洞察人心的优势,获得韩信信任,设法离间韩信和刘邦的君臣关系。”

蒯彻闻言沉吟了一会,随即对林亮说道:“韩信如今接连攻取魏、代、赵三国,屡出奇计,兵力越打越多;而反观其主汉王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损兵折将、朝不保夕。韩信已成功高震主之势,刘邦定然已经对韩信有了猜疑之心,只是碍于天下大势未定,故其一直未对韩信动手。若此时有一外力引导韩信,离间刘邦、韩信二人的计策可成!吴侯,在下愿意做这个‘卧底’。”

林亮知道蒯彻是个聪明人,就算劝谏韩信不成,自己也能设法全身而退,然后回到自己身边。

“蒯先生且静待我的消息,在先生去韩信身边卧底之前,我还有一个重要计划。若此计成功擒杀刘邦,刘邦一死,汉幼主刘盈继位,必更加不信任韩信,甚至可能逼反韩信,到时局面即可完全逆转。就算刘邦侥幸逃脱,先生再行离间之计,也能使其君臣离心。”林亮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

林亮拆开信件,此信正是范增给林亮的回信。当初林亮让信使给项羽送去请功信,捎带给了范增一封信。

林亮在信中告知范增,其实自己就是项梁,灵魂附身于这个名叫林亮的青年男子身上。

林亮知道死而复生之说范增肯定不信,于是在信中写了一些当年项梁和范增的秘密谈话内容,除了项梁范增不可能有第三人知道的内容。

林亮在信中询问范增该如何击破汉军灭掉刘邦,又问候了范增的身体状况。

范增在回信中写道:“老朽蒙武信君挂念,近来常觉肺生异物,疼痛万分,久咳不止,时有血丝杂于痰中,寻遍良医皆不能治;后又背生痈疽,全身寒热,口渴烦躁。

老朽自觉时日无多,故以诚言相告:居巢老朽范增,年七十方出山追随武信君反秦复楚,赖君信任,言听计从,以为明主,引为人生快事。然天有不测风云,定陶一战,君霸业未成,不幸陨落。

老朽受君之重托,辅佐令侄项羽,羽虽为兵家奇才,然不屑于阴谋奇计,范增虽有计而其不能用,虽有权而不能行。今项羽引楚军围困荥阳,仍顾念与刘邦结义之情,不忍加害。项羽为仁义之名所累,迟必早受其祸。

范增愿以风中残烛之躯,尽最后之人事,以一死明志,激项羽攻杀刘邦。若果能如此,范增亦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