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的心事:丞相可解 > 第208章 连这个你也要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们主子呢?”

“请长公主离开。”红月又重复了一遍。

云锦若静静看着她,直到红月别开目光,她才轻笑出声,“你恨本宫?”

“是因为红莲,还是因为扶珏?”

红月眸中恨意如有实质,答道:“不管是哪一个,不都跟长公主有关吗?”

她咬牙说着,每个字都像淬了毒,“只可惜您金枝玉叶,从来不会把蝼蚁的性命放在心上。”

“是啊。”云锦若勾了勾唇,“所以你又有什么资格对本宫大放厥词。”

留下这样一句理所当然的话后,她掠过红月径直走了出去。

云锦若漫无目的地在山庄中行走,所经之处侍从纷纷行礼,却在听到她开口问询时皆默契地垂首,避而不答。

“长公主殿下安好。”

一道清朗嗓音从转角处传来。她抬眸望去,只见青衫公子端坐在前方凉亭处,清俊面容上,唇角天然自带三分笑意,一副洒脱风流贵公子作态。

“洛辞笙。”她驻足,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公主过来喝点茶水。”洛辞笙弯了弯眼眸,抬手在另一只空杯斟上清茶。

……

“璟泽让你来的?”

洛辞笙扬了扬眉,也没瞒着,“是啊,公主要找扶珏?”

云锦若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没有否认。

“不知可否冒昧问公主一个问题?”

“说。”

“公主这般急切寻他,是担心扶珏安危,还是对他……动了心?”

洛辞笙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云锦若端着茶盏的手晃了晃,将茶盏放回桌上,垂眸沉默。

洛辞笙静静地等待着。

“担心他。”她终于开口,抬眸时眼底一片清明,“他在何处?”

洛辞笙怔了怔,忽而失笑,“公主通透。”

……

云锦若循着洛辞笙的指引,来到山庄最偏僻的院落。青苔爬满石阶,若非刻意寻找,任谁都会错过这处隐蔽的所在。

轻轻推门而入,室内一片寂静,浓烈的草药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她下意识的想要作呕。

忍着不适,她绕过屏风,目光落在床榻上——

扶珏只着素白中衣静静躺着,鸦羽般的长发散在枕畔,衬得脸色愈发苍白。这般安静的模样,与素日里那个妄为恣意的妖孽判若两人。

云锦若心头一紧。往日她还未近身,这人就该警觉地睁眼了。

“扶珏?”

没有回应。

她颤抖着伸出手,指尖刚要触及他的鼻息,突然被一把扣住手腕。

扶珏蓦地睁开眼,待看清来人时,松了力气。他猛地坐起,一个旋身将她牢牢锁在怀中。

“怎么找到这来了?”

云锦若挣了挣,却被他身上淡淡的血腥气一刺。

“我该走了。”她轻叹。

扶珏把玩着她披散着的青丝,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她抬起头,在他苍白的面容上停留一瞬,顿了顿,终是开口道:“扶珏,别再喜欢我了。”

把玩发丝的手指蓦地顿住。

“连这个你也要管?”他声音冷得像冰。

“你会遇见更好的女子,何——”

“滚!”

扶珏猛地推开她,力道大得让云锦若踉跄着后退数步。

“要走就快走,省得碍眼!”

他抬手指着门,一反常态地怒声道。

云锦若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沉默地转身。

“砰——”

房门在身后重重关上,震得人耳边发麻。

“嘉宁长公主,还请借一步说话。”

一道苍老却不失清朗的声音从廊下传来。云锦若抬眸,只见一位身着灰布长衫的老者立于阶前。他鬓发如霜,身形却挺拔如松,眉眼间沉淀着岁月磨砺出的从容。

“阁下是?”云锦若不动声色地拢了拢衣袖。

老者躬身一礼,“老夫姓蓝,是这山庄的管家。”他抬眼的刹那,眸中精光乍现又归于沉静,“也算是......五殿下的母族旧人。”

“蓝?”云锦若瞳孔微缩。

老者恭敬的将手中的沁心灵佩递还,又侧身让出道路,“请长公主移步。”

……

几十年前,有一支避世隐居的蓝氏一族,掌握着通天彻地的玄门秘术,却立下铁律——永不涉足俗世纷争。

故此独立于天下诸国之外,自成一派。

规矩一旦长久,就会有人质疑,想要打破。

蓝族第三百二十一届族长的独女,便是这样一位女子。

身为蓝族世家嫡小姐,蓝清晏自千娇万宠中长大。她生得极美,侍女们常说,清晏小姐的美是带着神性的。墨发用一根星纹银带松松束着,发间永远缀着三枚玉铃铛,最摄人心魄的是那双眼睛,静静望着你时,瞳孔总是像极了坠入深潭的星子。

她昭如日月,风华绝代,得族人信任,早早被立为少族长。她总爱在雨天推开雕窗,任雨丝打湿案上宣纸,笑说要“听听苍生的哭声”,也自有一番心怀苍生,云卷波澜之志。

只是蓝族身为隐世一族,有着“不得随意涉世,不与外族通婚”的祖训。由于诸多限制,蓝清晏苦于一身本领,被困于家族方寸之地,难以施展,曾多番与族长争论,她说唯有亲近民生,才知民生之艰,艰在何处,而身居高处,发号施令,终难体其辛。

“父亲,我们空有济世之能,却要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吗?”

“胡闹!”族长摔碎了茶盏,“蓝氏一族世代避世,岂能因你一时意气破戒?”

争执未果,蓝族长气急之下,将女儿关进了祠堂反省,奈何蓝清晏本就是个心高气傲性子,认为自己没有错,趁人不注意,离家出走。

临走前留下了一封书信——

清晏此去,非为叛族,实为证道。隐世非避世,若苍生得救不算功德,若济世活人反成罪过,女儿愿以身试法。看这天理,究竟在祖训碑文之上,还是在黎民泪血之间。清晏会向父亲和家族证明。

然则世间常理,皆有其因果。凡欲改弦更张者,当知旧规如古树年轮,一圈一圈,刻着的都是前人写就的生存之道。祖宗之法,非是无端而立;先人之规,必有其深意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