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朴田见王至诚驻足不前,便走上前,好奇地问道:“是谁的书法,能让至诚君这么关注?”
“是萧娴,她可是民国难得的女书法家。” 王至诚语气中满是赞赏,“她和我、张学良是同龄人,和谈月色一样,都是南社的主要社员,不仅擅长诗文,书画更是一绝,是民国最有名的女书法家之一。她的书法笔力雄浑,结体险奇,很有特色。”
靖尧在一旁补充道:“萧娴的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她三岁的时候跟着父亲移居广州,五岁就失去了母亲。七岁那年,她模仿父亲写字,那劲健的笔力和豪放的气概让父亲又惊又喜。十三岁时,广州大新百货公司新厦落成,萧娴替父亲写了一副丈二的对联 ——‘大好河山四百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作为贺礼送了过去。当时很多人都不信这么好的巨型作品是个小女孩写的,萧娴就当场写了一个大横幅‘壮观’,一下子引起了全场轰动,还得了‘粤海神童’的称号。后来她还应邀和谭延闿、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书法名家一起,为二沙岛风景区写碑刻石。那时候照相馆里都挂着她的照片,上面写着‘大书家萧娴’。”
“萧娴年轻时喜欢交朋友,酒量好,胆子也大,为人洒脱不羁。1926 年,宋庆龄在广州组织书画义卖,为北伐军筹款,刚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萧娴特意赶到广州参加,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一幅卖了 100 块大洋,她还因此获得了宋庆龄颁发的奖章。同年,她跟着父亲去香港卖字,于右任等书法界的大家专门写了《介绍大书家萧娴女士》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为她宣传。萧娴和父亲把义卖得来的一千块大洋,全都捐给了国民革命。”
靖尧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二十岁的时候,萧娴经朋友介绍去上海拜见康有为先生,后来也跟着父亲移居上海。她特别喜欢临写《散氏盘》,章太炎看过她的临作后特别欣赏,还题诗鼓励她;康有为偶然见到她的字,也题诗相赠,说她以后肯定能成为像卫琰、管道升那样厉害的女性书法家。1927 年,萧娴在德国完成学业后回国,和留学法德两国的工程学家江达结婚,定居南京,两人婚后感情很好,夫唱妇随。听说今年萧娴夫妇可能会回上海定居,如果你们想拜访她,恐怕得去上海了。”
王至诚望着展厅内的一幅幅作品,由衷地赞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冯文凤的书法刚柔并济,笔下如有风生;庄闲的书法沉雄高古,刚健苍浑,内外兼修;谈月色的书法结字险绝,却又笔笔法度,秀美中带着雍容;陈小翠的笔致清峭,俊拔挺秀;张默君的行书秀雅脱俗,流利浑厚;游寿的书法有秦风汉骨,格调高古醇厚,风骨凛然;就连年纪不大的厉国香,笔下也颇有张大千的风韵,太厉害了!”
藤原朴田在一旁连连点头,不停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
两人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了王羲之《兰亭序》研究会学员的作品。王至诚看着作者名单介绍道:“这些学员有鲁南南、申济童、金凤钗、钱美杭、黄穗花,还有来自成都的锦蓉蓉、鹭城的夏厦、北京的李师师、杨梅和江苏的江帆…… 她们都是研究会会员推荐来的,年纪不过十五六岁,但书画技艺已经相当成熟了,真是后起之秀,为这次展览锦上添花啊!”
“这些作品都太漂亮了!我要统统把它们带回去!” 藤原朴田突然激动地握紧拳头,大声喊道。
“够了!你这个打着中日友善幌子的狼!伪君子!” 王至诚听到这话,顿时怒火中烧,厉声呵斥。
藤原朴田被王至诚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解释:“至诚君,你误会了!我指的是她们的作品,不是她们本人啊!” 他急忙澄清自己的想法:“之前中日绘画联合第三、四、五次展览会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在日本也举办这样的展览。所以我想把这些充满青春气息的闺秀书法,还有这些现代版的《兰亭序》相关作品带回日本,让更多日本人看到中国才女的风采。”
王至诚瞪了他一眼,语气缓和了些:“那也要看你们有没有诚意。” 随后,他转头看向靖尧,关切地问道:“靖尧,林徽因现在怎么样了?”
“林徽因现在受聘于北京中国营造学社,刘致平、刘鸿典还被梁思成老师推荐,一起加入了学社。她之前为北京大学设计了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之后又和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浙江各省的有志之士保持联系,要推荐这些才女的作品,对她来说根本不是难事。” 靖尧详细地介绍了林徽因的近况。
王至诚点点头,诚恳地恳求:“你要是有机会,就劝劝她,让她回东北大学来吧,咱们学校还需要她这样的人才。”
靖尧却轻轻摇了摇头,目光扫过正在欣赏仕女图的藤原朴田,提醒道:“她对你们俩可不放心,说你们是潜伏在中国才女身边的狼。尤其是他 ——” 她指了指藤原朴田,“林徽因说,他是来到中国的日本狼。”
“我不是!我藤原朴田是真心想和中国做朋友的!” 藤原朴田急忙辩解,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逗得靖尧和王至诚都笑了起来。
“好了,大书法家,别光顾着笑了,过来评价一下这些作品。” 靖尧笑着伸出手,引着王至诚往展厅深处走。
两人往西走了几十米,来到了东北作家、画家、摄影家的展区,重点欣赏了金剑啸的摄影和绘画作品。随后又到了东北大学师生的人物画展区,这些作品的作者有车向忱、苗可秀、张希尧、宋黎、店小二、张景城、田园、柳叶、刘长春、刘致平、刘鸿典等。
几百名同学正有秩序地站在画前欣赏,看到靖尧过来,纷纷鼓掌欢迎。靖尧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用她那清泉般甜柔的声音说道:“为了避开特务的监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把这些描绘英雄人物的画作放在了女生宿舍区。大家跟我来,我给你们讲讲这些画背后的故事。”
她一边走,一边指着作品讲解:“这些画描绘的是甲午战争以来,反抗侵略的英雄们;还有一些是歌颂红军一、二次反围剿胜利的画面。你们看这幅,画的是退守六安的国字号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发动武装起义,成功捣毁六安县政府的场景;还有这幅,画的是 25 日那天,红十一师和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的场面。”
大家听着靖尧声情并茂的讲解,眼前仿佛浮现出红军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画面,心中满是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