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 第516章 将门之后,张破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爷爷放心,我保证,全程听从凌将军的命令!”张破虏立即举手发誓,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采。

随即,他自来熟一般凑到凌川跟前,迫不及待地问道:“将军,咱们什么时候出发?我现在就去收拾东西!”

凌川暗自好笑,随即一本正经地说道:“不急,我得先检验一下你的能力,毕竟,我军中向来只收精锐,不是谁都能跟在我身边的!”

张破虏连忙拍着结实的胸脯保证道:“将军尽管检验!这些年我可没闲着,日日勤练武艺,夜夜苦读兵书,无论是个人战力还是兵法韬略,我都没问题!”

“臭小子,平时怎么跟你说的?做人要谦虚!”安国公呵斥道,“你那点本事,在人家凌将军眼里屁都不是!”

凌川略作思索,对张破虏说道:“既然如此,我便考考你,如果命你为主帅,带十万兵力跨海攻打大和,你应该怎么打?我给你十天时间,制定一份详细的作战策略给我!”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方方面面,兵种配置、辎重器械、粮草补给、行军路线、进攻策略、撤退路线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思熟虑。

古往今来,很多人带领一支万人队伍可以将仗打得很漂亮,但若是让其指挥十万人乃至数十万大军的大战,却往往捉襟见肘,这是因为,一名将领和一名统帅对于能力的要求简直是天差地别。

一名出色的帅才,不仅要有出色的统兵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下,迅速做出调整和应对。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

主帅是整支军队的首脑,不仅需要对己方局势了如指掌,更要对敌方布局洞若观火,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据说,史上那些名将,指挥数大军作战时,能让大军如臂使指,更是对每一名校尉的名字、性格、用兵习惯乃至手下兵力配置都牢记于心,还能根据战局推进,精准估算出双方兵力消耗。

那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也正是因为指挥大规模作战太过于耗费心神,很多主帅虽然一直坐镇中军大帐,却比在战场上拼杀的将领还要疲惫,甚至有人因此心神消耗过大,身体直接垮掉的例子。

凌川倒也不是真希望张破虏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而是想借此考验一下他的能力与潜质。

安国公显然是料定,陛下不久之后会把凌川派往东疆助战。他让孙子张破虏跟着自己,名义上是历练,实际上,是给了凌川一块‘令牌’,有张破虏在身边,凌川在东疆水师行事,就会方便很多。

“将军放心,十日之内,我一定把作战策略交到您手中!”张破虏拍着胸脯保证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不多时,凌川二人便告辞离开,安国公让张破虏将他们送到府门外。

“璃姐姐、凌将军,回头我来王府找你们!”张破虏对二人说道,语气中满是期待。

“好,随时来!”苏璃挥手笑道,经过这番交谈,她的心情似乎轻松了一些。

回到王府,凌川便直接进入书房之中。

安国公交给他的,除了那份文牒之外,还有一叠精心绘制的地图,东疆、大和、乃至东疆相邻小国,都一应俱全。

而且,每幅地图上面都有老将军亲自做出的标注,详细记录了各处岛屿、要塞、港口、水路等情况,还有哪些海域有暗礁,哪些海域有暗流,哪些岛屿可以驻军休整。

这些东西,对凌川而言无比重要,不仅能解燃眉之急,如果后面真要到东疆助战,这些详实的情报和地图也能派上大用场。

他目光扫过地图,结合详细注解,仿佛已经看到了实地的模样。

与此同时,御书房之中,皇帝正在专心批阅奏章。

御案前方,大皇子与二皇子已经跪了将近两个时辰。

自皇帝将他们二人传唤过来之后,便一言不发,任由他们跪在冰冷的地面上,随着时间推移,御书房中的气氛愈发凝重,二人尽管双腿发麻,膝盖都失去了知觉,却连大气都不敢喘。

期间,皇后和齐贵妃各来了一次,想要为儿子求情,却都被守门的金吾卫毫不留情地挡在了门外。

又过了片刻,跪在地上的二位皇子额头已经冒出细密的汗珠,后心更是早已被汗水湿透。

倒不是因为天气炎热,而是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之下,内心极度紧张所致,大皇子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二皇子则不时偷偷抬眼窥探父皇的神色,每一次都迅速低下头去。

那名年轻太监站在皇帝侧后方,始终保持着微躬的姿态。

虽说他承受的压力没有两位皇子那么大,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按理说,大太监晋貂寺倒台之后,无论是资历还是背景都轮不到他这个新人,可皇帝却将掌印司递交上来的名单全部驳回,然后亲自到掌印司,挑了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

当时,掌印司中很多人都对他羡慕不已,更是第一时间送礼巴结,希望以后能关照一二。

唯独这些年带他的那名老太监私下告诫他,这个位置距离皇帝最近,但也是距离死亡最近的位置,古往今来,这个位置能得善终者屈指可数。

想要活得久,需谨记三点:不越界、不结党、不贪功。

可即便如此,他这几日也是度日如年、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触怒天威。

这几日下来,他也见识到了陛下的勤勉,绝非以往传言的那般不理朝政、昏聩无度,这位皇帝陛下,无论是能力还是城府,都远比外人想象的要厉害得多。

直到皇帝将最后一本奏折批阅完毕,年轻太监才小心翼翼地上前,将奏折整理好,送到御书房门外,交予司礼监的人员传至内阁。

紧接着,他将刚沏好的碧涧茶承了上去。

这几日,掌印司将皇帝的喜好归纳成册,尽数交给他,让他在三日内全部记下。

皇帝最喜欢喝的两种茶,一是碧涧,二是明月,只不过,明月只在睡前饮用,此刻奉上碧涧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