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知处境不妙,于是想拼一把,只要能把宋理宗救出去,去福州另立朝廷,那他们就立下大功了,今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一张反对杨家军的暗网逐渐浮出水面。
刘老屁将所有这些人的名字记录下来,准备等时机成熟时一并收拾。
皇宫中,贾贵妃也在暗中行动。
她知道弟弟贾似道正在策划营救皇帝,自己必须做好内应。
这日,她借口要为皇帝缝制新衣,向看守的杨家军士兵请求准许宫女出宫采购布料。
“将军,陛下如今衣着朴素,实在有损皇家威仪。可否准许宫女出宫采买些布料?”贾贵妃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看守的将领想了想,觉得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便答应了,但派了两名士兵跟随。
贾贵妃心中暗喜,她早已将密信藏在宫女的发髻中。
这宫女是她的心腹,知道该如何将密信交给贾似道的人。
然而贾贵妃不知道的是,她的一举一动同样被监视着。
那宫女刚出宫不久,就被杨家军的女探子盯上了。
在布庄,宫女假装挑选布料,趁跟随的士兵不注意,迅速将密信塞给店老板。
这一切都被女探子看在眼里。
店老板随后将密信转交给一个来店里的“顾客”,而这个“顾客”正是贾似道的联络人。
密信很快到了贾似道手中。
信中,贾贵妃详细描述了宫中的守卫情况,并约定在当月十五日行动。
“太好了!”
贾似道兴奋不已:“姐姐在宫中已经做好准备,我们这边也要加快速度。”
他立即联系李纲,告知宫中传来的消息。
李纲却有些担忧:“这一切是否太过顺利?我总觉得有些不安。”
贾似道不以为然:“李大人多虑了。如今万事俱备,只待十五那日了!”
刘老屁得知贾贵妃传出的密信内容后,决定收网。
“十五日...正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准备,也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布置。”他冷笑道。
刘老屁召集心腹将领,布置行动计划。
“十五日当晚,在皇宫各门加强守卫,但不要显得太异常。等他们开始行动时,再一举擒获。”
“那贾似道和李纲那边呢?”部下问。
“同样等他们动手再抓。记住,要人赃俱获,让他们无从抵赖。”
刘老屁又特别嘱咐:“对陛下和贾贵妃要客气些,毕竟是皇室成员。但对其他人,不必留情。”
“明白!”
随着十五日的临近,临安城表面平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
贾似道和李纲加紧准备,调集人手,分配任务。
他们计划在十五日晚上,趁宫中运送杂物时,让宋理宗扮作杂役混出宫。贾贵妃则借口送行,在宫门接应。
宫外,贾似道安排的人手会接应皇帝,然后立即出城,南下福州,建立新的朝廷,之后就立刻号召天下兵马,起兵勤王……
一切都计划得很周密。
然而他们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入刘老屁设下的陷阱。
十五日终于到了。
这天晚上,月亮被乌云遮盖,夜色深沉。
皇宫后门,几辆运送杂物的马车准备出宫。
贾贵妃以送行为由,来到后门。她心中忐忑,但强装镇定。
不久,宋理宗在几个太监的陪伴下悄悄到来。他换上了一身杂役的粗布衣服,脸上还抹了灰。
“陛下...”贾贵妃见到皇帝这身打扮,心中一酸。
宋理宗倒是很平静:“爱妃不必难过,只要能逃出临安,到了福州,一切都有转机,到时候朕封你为皇后!”
贾贵妃听宋理宗说要封自己为皇后,心中顿时大喜,所有的担忧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脑子里只剩下对皇后之位的渴望。
宋理宗看了看四周,低声问:“都安排好了吗?”
贾贵妃点头:“似道已在宫外接应。只要出了这道门,就安全了。”
就在这时,宫门缓缓打开。
宋理宗深吸一口气,低头混入杂役队伍中,向宫门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
就在他即将踏出宫门的瞬间,四周突然火把通明!
“陛下这是要去哪里啊?”刘老屁带着大批杨家军士兵从暗处走出,面带微笑。
宋理宗脸色瞬间惨白。
贾贵妃惊叫一声,险些晕倒。
杂役们吓得跪倒在地,瑟瑟发抖。
刘老屁走到宋理宗面前,恭敬地行礼:“夜深露重,陛下还是回宫休息为好。”
宋理宗浑身发抖,指着刘老屁:“你...你...”
“臣是为了陛下的安全着想,福州地处偏僻,气候又潮湿,哪有临安待着舒服,陛下还是安心在临安待着吧。”刘老屁依然面带微笑,但眼神冰冷。
听到福州二字后,宋理宗和贾贵妃心直接凉了,他们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完全被杨家军知晓了,再无逃走的可能……
与此同时,宫外的贾似道和李纲也被一网打尽。
当贾似道带着手下在宫外接应点时,早已埋伏好的杨家军一拥而上,将他们全部抓获。
“你们干什么?我是朝廷命官!”贾似道挣扎着大喊。
带队将领冷笑:“贾大人,深更半夜在此聚集,意欲何为?”
贾似道还想辩解,但当士兵从他身上搜出与贾贵妃往来的密信时,他顿时面如死灰。
李纲那边也是如此。他正在府中等待消息,却被破门而入的士兵直接拿下。
很多参与者发现事情败露,于是打算鱼死网破,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武器冲向杨家军。
然而杨家军全都穿着玄铁铠甲,蒙古人都打不过杨家军,凭借他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伤的了杨家军分毫,很快就全都被杨家军消灭了。
这一夜,所有参与密谋的人全部落网。
第二天,刘老屁立即向杨建国飞鸽传书,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同时处置昨晚那些密谋的人。
宋理宗和贾贵妃被软禁在寝宫中,门外加了双倍守卫,完全与外界隔绝。
贾似道、李纲等主要参与者被关入临安大牢。
其余从犯,根据情节轻重,有的罢官免职流放边远,更多的人昨晚直接被杨家军就地处决。
朝中经过这番清洗,人人自危,再无人敢暗中反对杨家军。
所有人都明白,现在大宋真正说话算数的是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