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林冲追妻火葬场 > 第21章 隋宫惊变:江东掩海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隋宫惊变:江东掩海谋

杨烨勒住“踏雪乌骓”的缰绳时,四明山的风还裹着血腥气。他抬手抹去溅在颊边的血珠,目光扫过山下横七竖八的尸骸——李渊的玄甲军残部正拖着旗帜狼狈西撤,紫阳真人拓跋阳的道袍被刀划开大口子,握着拂尘的手止不住发抖。身后传来亲兵的欢呼,可杨烨的心却沉得像坠了铅,他知道,这场胜仗不是结束,而是更凶险棋局的开端。

“太子殿下,拓跋阳愿降!”亲兵押着被绑的紫阳真人过来,那老道往日仙风道骨的模样荡然无存,膝盖一软就想跪地。杨烨却摆了摆手,目光落在远处云雾缭绕的江东方向,低声道:“把他押回大兴城,严加看管。传我命令,全军休整三日,即刻探查江东五姓动向。”

三日后,斥候的密报递到案前。杨烨展开绢布,指腹摩挲着“五姓七望私通匈奴”的字迹,指节微微泛白。所谓五姓七望,是山东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的合称,这些世家大族盘踞江东百年,根基比隋廷的柱子还深。当年杨坚建隋,靠的就是这些世家的支持,如今却要反戈相向?

“殿下,还有更棘手的。”斥候压低声音,“倭国海盗已在会稽湾登陆,据说带了三百艘战船,与郑氏子弟在海边密会了三夜。”

杨烨猛地攥紧绢布,绢丝嵌进掌心。他想起上月朝会,荥阳郑伯阳还跪在殿上,声泪俱下地奏请“遣太子镇江东,安民生”,那时的老狐狸眼里满是“忠君”,如今想来,全是算计。他们是想借着四明山刚打完仗、大军疲惫的空档,在江东搅起风浪,再引匈奴从北境南下,两面夹击,把他这个碍眼的太子和杨坚的江山一起掀翻。

“备马,去见苏定方。”杨烨霍然起身,腰间的佩剑撞在玉带扣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苏定方是他在军中提拔的将领,刚在四明山斩杀了李渊的副将,为人沉稳又懂水战,如今江东之事,少不了他。

帐内烛火摇曳,苏定方看着杨烨铺开的江东地形图,眉头拧成疙瘩:“殿下,五姓在江东根基太深,各县令、都尉半数是他们的门生,咱们要是贸然调兵,恐怕没等碰到海盗,先被地方官断了粮道。”

杨烨指尖点在会稽湾的位置,眼底闪过冷光:“他们的软肋,就在‘掩海’二字。倭国海盗靠海吃饭,必然要在海湾囤积粮草;五姓虽有钱粮,却缺战船,肯定要借海盗的船运兵。咱们先断他们的海路,再拿崔氏开刀——崔家嫡子崔弘业上月在扬州强抢民女,被我抓了现行,正好用这个由头抄他家,杀鸡儆猴。”

苏定方眼睛一亮,随即又顾虑道:“可匈奴那边怎么办?斥候说他们已在雁门关外集结,万一趁咱们在江东作战时南下……”

“我早有安排。”杨烨从袖中取出另一封密信,“我已让秦琼带五千轻骑守雁门关,再让程咬金率部佯攻匈奴王庭,他们摸不清咱们的兵力,不敢轻易南下。现在最要紧的,是在五姓反应过来前,拿下会稽湾的海盗据点。”

当夜,杨烨亲率三千水师,乘着夜色从余姚江顺流而下。船行至江心,他站在船头,望着远处零星的渔火,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隋朝——杨坚开创的开皇盛世,最终毁在杨广手里,而如今,他成了太子杨烨,偏要改写这结局。可世家大族的势力像附骨之疽,匈奴、倭国又虎视眈眈,这条路,比他想象中难走百倍。

“殿下,前面就是会稽湾了。”水手低声提醒。杨烨回过神,只见黑暗中隐约露出战船的轮廓,倭国海盗的船帆上画着狰狞的太阳纹,岸边还亮着篝火,能看到郑氏子弟与海盗举杯的身影。

“放火箭!”杨烨一声令下,数十支火箭划破夜空,精准落在海盗船上。瞬间,火光冲天,海盗的惨叫声、船只的爆裂声混在一起。岸边的郑氏子弟慌了神,转身就想跑,却被从两侧包抄的隋兵拦住去路。

“郑二郎,别来无恙?”杨烨勒马立于火光中,看着被吓得脸色惨白的荥阳郑氏次子郑文远。郑文远看着眼前的太子,嘴唇哆嗦着:“太子殿下……臣、臣是来巡查海防的,不知殿下为何突然……”

“巡查海防?”杨烨冷笑一声,抬手扔出一枚玉佩,“这是你昨夜与倭国海盗首领密会时,掉在海边的吧?上面刻着‘郑’字,你还想狡辩?”

郑文远盯着玉佩,双腿一软瘫在地上。杨烨没再看他,翻身下马,走到被俘虏的倭国海盗首领面前,用流利的日语问道:“你们与五姓约定,何时攻打杭州?”

那首领先是震惊,随即梗着脖子道:“我们是为了大倭国的荣耀,你杀了我,还有更多人会来!”

杨烨懒得跟他废话,转头对苏定方道:“把海盗的战船全部凿沉,俘虏押回余姚,让他们指证五姓通敌的罪状。另外,派人快马加鞭去扬州,抄崔弘业的家,把他强抢民女、私藏兵器的证据,贴满江东各县城门。”

三日后,扬州城炸开了锅。崔家被抄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官兵从崔府搜出的兵器、与匈奴往来的密信,让百姓看清了这些世家大族的真面目。杨烨站在扬州城头,看着下方群情激愤的百姓,心里松了口气——他赌对了,百姓对世家的不满早已积压,只要点燃导火索,就能借民心压制世家的势力。

可没等他高兴多久,斥候又带来坏消息:博陵崔氏联合其余五姓,在苏州起兵,声称“清君侧,诛奸佞”,还把拓跋阳从押送的囚车中救了出来,让他以“紫阳真人”的名义蛊惑百姓。

“拓跋阳……”杨烨捏紧了剑柄,当初没杀他,是想留着当诱饵,没想到反而成了祸患。他立刻召集将领议事,刚走到帐外,就见秦琼的信使浑身是血地跑来:“殿下!匈奴突然攻打雁门关,程将军的佯攻被识破,秦将军请求支援!”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将领们面面相觑——江东的五姓叛军还没平定,匈奴又在北境发难,两头作战,兵力根本不够。苏定方皱着眉道:“殿下,不如先撤回大兴城,等朝廷派援兵再来……”

“不行!”杨烨打断他,“咱们一撤,江东就彻底成了五姓的天下,他们会借着匈奴的威胁,逼迫陛下退位。到时候,大兴城也保不住。”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在苏州与雁门关之间扫过,忽然停在长江口的位置:“苏将军,你带一万水师,沿长江而上,突袭苏州叛军的粮道;我带五千骑兵,日夜兼程去雁门关,秦琼能守这么久,说明匈奴的兵力也不多,咱们两面夹击,先解决匈奴,再回头收拾五姓。”

“可殿下,您带五千骑兵去雁门关,太危险了!”副将急声道。

杨烨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底满是坚定:“现在不是谈危险的时候。记住,江东的民心在咱们这边,只要断了叛军的粮道,他们撑不了多久。我走之后,你要安抚好百姓,别让拓跋阳的妖言惑众得逞。”

当夜,杨烨率五千骑兵出发。一路向北,寒风如刀,他却不敢有丝毫停歇。马蹄踏过结冰的河面,发出“咔嚓”的声响,他想起杨坚在他出征前说的话:“烨儿,世家是隋的毒瘤,可也不能一刀切,你要学会借力打力。”那时他还不懂,如今才明白,所谓借力,就是借民心之力,借敌军之弱,在绝境中找出生路。

行至半途,斥候来报:“殿下,匈奴王庭发生内乱,老单于被儿子杀死,新单于想与咱们议和,已撤了雁门关的兵。”

杨烨勒住马,先是一愣,随即笑了出来——真是天助我也!他立刻下令:“掉头,回江东!”

等杨烨赶回苏州时,苏定方已断了叛军的粮道,拓跋阳被百姓当成“妖道”绑了起来,五姓叛军饿得连刀都举不起来。杨烨坐在马上,看着跪在面前的崔、卢、郑、李、王五姓族长,心里没有丝毫怜悯。

“你们想反隋,想让匈奴、倭国践踏中原的土地,可曾想过,百姓会答应吗?”杨烨的声音不大,却让五姓族长们浑身发抖。

崔氏族长抬起头,颤声道:“殿下,我们知错了……求殿下饶过我们的族人……”

杨烨看着远处欢呼的百姓,缓缓道:“饶过你们的族人可以,但你们这些主谋,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传我命令,五姓主谋押回大兴城,听候陛下发落;其族人若愿安分守己,可保留田产,但不得再干预地方政务。”

夕阳西下,杨烨站在苏州城头,望着江东的河山。这场江东掩海之谋,终是被他平定了。可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世家的势力还没彻底清除,匈奴、倭国也只是暂时蛰伏。但他不再畏惧,因为他明白,只要守住民心,守住这江山,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晚风拂过,吹动他的太子袍角。杨烨握紧腰间的佩剑,目光望向大兴城的方向——那里,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