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末世:我的生存日记 > 第3章 幸福的退休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和陆海天的退休生活,是从中枢塬搬到昆市开始的。那年小思接了中枢塬交通调度总负责人的担子,案头的调度图比当年地下城的管道分布图还复杂;小雪在A市大学物理系带起了博士生,实验室的量子对撞机嗡鸣声代替了当年地下通风口的噪音;家里的孙辈也背着书包进了大学,书包上挂着的智能徽章闪着光。我俩看着空荡荡的房子,陆海天先笑了:\"走吧,找老伙计们凑堆儿去。\"

昆市的别墅小区是老刀先挑的。他在电话里嗓门亮得能穿透信号塔:\"快来!这儿的院子能种蒜!我跟谢铭量过,菜畦比当年地下刀坊的铁砧还宽!\"等我们揣着行李到了地儿,才发现这小区是真会选:矮坡上排着一式的白墙小院,院门口的石板路缝里都钻出了三叶草;坡下就是连片的智能温室,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光,风一吹,温室顶上的换气扇转得沙沙响,带着底下番茄藤的潮气,倒比中枢塬的空调还凉快三分。

更巧的是,罗强和楚洁早就在这儿置了房。罗强从A市武器研发中心退下来后,总念着昆市的暖——当年在地下冻惯了,如今见天儿想晒晒太阳。他干脆和楚洁在小区最里头一栋小别墅。别墅的院子楚洁改成了花房,三角梅顺着窗棂爬出来,红得像当年地下通道里点的火把。我们搬来那天,楚洁正蹲在院里栽月季,泥沾了满手,看见我们进门直起腰就笑:\"就猜你们这周来!刚蒸了槐花糕,去拿盘子来!\"

小区里的老伙计远不止我们几个,小怡也拉着老公跟了过来。转过矮坡,江威正蹲在自家院门口修竹椅——那椅子腿松了,他掏出的扳手还是当年在地下修管道时用的,磨得发亮;再往前,王超的老伴儿在晾床单,风把床单吹得鼓起来,像面软乎乎的帆,她看见我们就喊:“陆先生你们晚上来吃饺子!我家老王刚从光伏农业带买了新摘的韭菜!\"刘军、江威、王超、张竟这几个一直跟着陆海天的人,也跟了过来,陆海天给他们在这都置了小别墅。

去年开春,陆海天召集我们几个老伙计在院里喝茶时,突然提了个念想:\"咱这日子是舒坦了,可还有些当年一起扛过事的老伙计,散在各地没人照应呢。要不咱提议下,在四大城各划块地,建个国家养老中心?\"

这话一出,老刀手里的茶杯都顿住了:\"早该如此!前阵子我去苏市看老李,他一个人住老楼,爬楼都费劲!\"罗强也接话:\"得配最好的医疗队伍!当年张医生在地下缺医少药,他们多少都落下了病根!\"

没成想这提议递上去,中枢塬那边比我们还上心。不到一年,四座养老中心就拔地而起——苏市的挨着智能产业园,能看见量子计算中心的穹顶;A市的建在地下工厂改造的绿地旁,空气里都带着当年钢铁的温厚;西海岸的靠着生态社区,屋顶爬满常春藤;最合心意的还是昆市的,就建在光伏农业带边上,推开窗就是连片的麦田,风里总飘着麦香。

上个月我们去昆市养老中心瞧了瞧,进门就被惊着了:门口的虹膜识别仪扫过脸,就有智能导引车慢悠悠开过来,车斗里摆着温水和老花镜;走廊里的扶手能自动加热,墙角的传感器盯着地面湿度,刚洒完水就亮起点状灯带指路;医疗区更不用说,张医生正戴着全息眼镜给老人做检查,旁边的机械臂轻巧地递着器械——当年在地下用的听诊器,早被摆在了中心的展柜里。

最贴心的是\"全免费\"。中心的负责人笑着给我们解释:\"国家说了,当年他们拿命换了重建的底子,现在该国家给他们托底了。\"有回遇见当年守地下城城门的老郑,他正坐在露台晒太阳,手里捏着智能血压仪,见了陆海天还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我们直乐:\"以前在城门啃冻硬的压缩饼干,现在顿顿有热汤,还不用自己洗碗——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小区的日子是踩着日头过的。天刚亮,老刀就扛着锄头在院里翻土,他的院子种满了蒜和韭菜,土埂修得横平竖直,比当年在刀坊打铁时的铁砧还齐整。谢铭总跟在他后头捡石子,佝偻着背念叨:\"少种点,吃不完!上周给孩子们寄的蒜还没吃完呢!\"老刀头也不抬,锄头往土里一扎:\"给孩子们留着!城里买的哪有咱自己种的鲜?当年在地下嚼压缩饼干时,谁能想到有块地种蒜?\"

等太阳爬到光伏板顶,赵琳就拎着菜篮子往小区共享菜园去。她种的番茄红得透亮,蒂上还沾着露水,摘下来不用洗就能啃,路过的邻居见了总问:\"赵老师,你这番茄咋结得比温室里的还多?\"她就笑着晃手里的水壶:\"当年在地下学的本事——见天儿跟它们说话,它们就肯长。\"有回我瞧见她蹲在菜畦边,真的对着番茄藤轻声说:\"再长两个,等乐乐周末回来吃。\"

我和陆海天的院子没种多少菜,就栽了棵石榴树,是从陆家老宅移栽来的。树活了后,陆海天常搬着那张老藤椅坐在树下翻老照片,相册的封皮都磨破了。有回翻到当年在地下城拍的合影——照片上的人都穿着灰扑扑的工装,他手里还攥着半块压缩饼干,背后的岩壁渗着水珠,刘军站在旁边,胳膊上缠着绷带还咧着嘴笑。我凑过去看时,他用手指点了点照片:\"那时刘军刚从城北清理完异兽回来,非要抢江威的饼干吃,被江威按住了后脑勺。\"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刘军的大嗓门:\"老大!下象棋来!输了的给老刀的蒜地拔草!\"

刘军的象棋下得糙,却爱跟陆海天较劲儿。棋盘摆在家门口的石桌上,楚洁端来瓜子,小怡和赵琳搬个小马扎坐旁边看,老刀和谢铭打完牌也凑过来,五个人围着棋盘吵吵嚷嚷。有回刘军输了棋,梗着脖子不肯去拔草,老刀就拍他的肩膀:\"当年在地下抢罐头时你可不这样!输了就认!\"刘军脸一红,抓起锄头就往老刀院里走,走两步又回头:\"明天再下!我准赢!\"江威路过瞧见了,蹲在院门口笑:\"当年他守城门时比谁都硬气,现在输盘棋倒脸红。\"

下午的时光多耗在各家的小聚上。今天在楚洁家的花房喝茶,明天去赵琳家看她缝窗帘,后天凑在老刀院里看他磨旧刀——老刀现在不打铁了,却总把当年的柴刀拿出来磨,磨得锃亮,说\"留着给孩子们看看,当年是用这刀劈变异藤的\"。有时陈医生也来,他的父亲早已过世。他退了休后也在昆市买了个不大不小的房子养老。他每次都会带着他的旧收音机,拧开开关,里头沙沙响着当年的老歌,我们就围着收音机坐,谁也不说话,听着听着,陈医生就抹眼角:\"当年若不是小雨还有老刀和谢铭,我和我爸早就死了。\"

最热闹的是每月十五的聚餐。轮着在各家办,到了那天,各家的菜往桌上一摆,能凑出满满一桌子:老刀的韭菜炒鸡蛋,黄澄澄的;谢铭的凉拌黄瓜,脆生生的;赵琳的槐花糕,甜津津的;王超老伴儿的饺子,咬开能看见绿莹莹的韭菜馅;陈医生带来的酱肘子,是他儿子从A市寄来的,肥而不腻。

孩子们要是回来,就围在桌边听我们讲当年的事——讲第一次在地下种出小麦时,所有人都哭了,麦粒捧在手里比金子还沉;讲罗强当年带着人去停车场搞油,遇到地扑时把楚洁护在身后,自己胳膊被划了道口子。有回小思的孩子问:\"爷爷,你们那时怕不怕?\"陆海天夹了块槐花糕给他,慢慢说:\"怕,但想着你们能光着脚在地上跑,能随便吃面包,就不怕了。\"

入秋时,昆市的光伏农业带要收麦子了。农场总请小区的老人去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就是让我们去看看新鲜。我们坐着观光车穿过光伏板下的麦田,老品种的小麦早被新麦替代了,麦秆高得能没过膝盖,金黄色的麦穗垂着,风一吹就晃,像片软乎乎的浪。收割机开过,麦粒簌簌地落进仓里,农场主指着远处的智能仓库笑:\"这些麦磨成粉,当天就能送到中枢塬的面包房!\"谢铭摸着麦穗叹气道:\"当年我和老婆在超市收集物资,她盯着人家掉的小半块面包看,我没敢捡......\"话没说完,谢铭就拍他的背:\"往前看!你看那仓库顶上的太阳能板,比咱当年的应急灯亮多了!\"老李也接话:\"现在咱孙辈的书包里,面包随便装!\"

有天夜里下了场小雨,第二天起来,石榴树的叶子上沾着水珠,亮闪闪的。陆海天站在树下,突然说:\"明天去地下城看看吧?\"我知道他是想那儿了——那是我们的根。第二天我们约了老刀他们,坐真空管道列车去昆市的\"灾变记忆公园\"。电梯往下走时,壁上的电子屏自动亮起老照片:有张是当年的农耕区,老刀指着照片上的钢钎笑:\"这是我打的!当年凿地时崩了个豁口,现在还能看着呢!\"讲解员听见了,眼睛一亮:\"您就是当年的刀师傅?孩子们总问这钢钎是谁做的!\"在农耕记忆区看麦子时,恰逢一群小学生来体验。有个孩子学着用锄头翻土,累得直喘气,脸憋得通红,老刀走过去教他握锄头的姿势,教完后蹲下来跟孩子说:\"要好好吃饭,每一粒米都不容易。\"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手里的小锄头攥得更紧了。陆海天站在旁边看着,悄悄对我说:“你看,咱们没白守。”

从地下城回来,院子里的石榴熟了。我们摘了满满一筐,分给各家,楚洁把石榴籽剥出来,拌在酸奶里给孩子们吃,红莹莹的籽儿浮在白酸奶上,好看得很。罗强啃着石榴对楚洁道:\"明年开春,咱也在院子里种几棵果树吧?\"老刀立刻接话:\"我来挖坑!我这力气还在!\"谢铭跟着说:\"我去买树苗!找棵壮实的!\"陈老笑着拍板:\"就这么定了!等树长大了,咱还在树下下棋、吃槐花糕!\"

第二天起来,石榴树的叶子上沾着水珠,亮闪闪的。陆海天站在树下,突然说:\"去养老中心看看老郑吧?\"我们拎着刚摘的石榴过去时,老郑正和几个老人在露台侍弄花草,智能洒水器正对着花盆喷雾,彩虹在水珠上闪了闪。老郑接过石榴笑得合不拢嘴:\"昨天中心还组织去地下城公园了,讲解员指着当年我守的城门说'这是英雄岗'——我哪算英雄,就是当年没怕过。\"

夜里坐在院里,能听见远处光伏农业带的机器人在收割晚熟的番茄,嗡鸣声轻得像蚊子叫。陆海天握着我的手,指腹蹭过我手上的老茧——那是当年在地下缝布偶、磨罐头盖留下的。他轻声说:\"当年盼着日子能好,没想到能好成这样。\"我抬头看天上的月亮,月光落在石榴树上,叶子上的水珠闪着光,像当年在地下时,大家眼里的星星——那时的星星小得很,却亮得能照路。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老刀的蒜收了一茬又一茬,赵琳的番茄结了一茬又一茬,刘军和陆海天的象棋下了一盘又一盘。有时孩子们回来,会说中枢塬的新地铁通了,苏市的量子计算中心又突破了新技术,我们听着,就像听自家院子里的石榴树又发了新芽——都是好日子该有的样子。

有回赵琳蒸了新的槐花糕,我们围坐在石桌旁吃,风里带着蒜香和花香,还有远处麦田飘来的麦香。老刀突然说:\"咱这日子,比当年在地下做梦时还甜。\"所有人都没说话,只是往嘴里塞了块槐花糕,甜津津的,从舌尖一直暖到心里。远处的光伏板在月光下泛着银亮的光,像当年在地下时,大家举着的火把,一直照着我们,从黑暗里,走到了现在的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