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跟自己的父母,势必要有一战。不打完这一战,你就没法长大,没法成熟,没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我在屋外,敲着门,往里冲,想让父亲一刀砍死我。父亲在屋里,往外冲,他就是再气,再怒,再有委屈和抱怨,也不会真的一刀砍死我。
母亲夹在我们之间,阻止着这场,不可收拾的战争。事情的本质起因,其实是由她而起,最终的残局,也注定由她去收拾。
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父亲,母亲,从未理解过我,亦或者说,从未尊重过我。就如同父母之间,他们早已没了夫妻之间,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我从小长大的家庭,以及父母双方,他们从小长大的家庭,也原本就没有,家庭应有的那些理解和尊重。
没了理解、尊重的家庭,哪里有什么爱?从小没有爱的人,又如何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
母亲没有错,就如同她从始至终,无论自己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没有错。即便她真的是错了,后知后觉的,知道自己错了。她也依旧觉得,自己没有错,更不会向父亲低头认错,不会说半句软话。
当然,在我33年的记忆中,母亲从未跟我认过错。即便有些事,在我看来,在别人看来,她都是错了。但她依旧会理直气壮,最多以沉默不语,来宣示着她高傲的性格。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会觉得,母亲是一个可怜的人,而可怜之人,亦有可恨之处。
父亲没有错,亦如他认为的那些规矩,那些三从四德,夫妻恩爱,子女孝顺,这些原本就没有错。亦或者说,他年幼的时候,在姥姥家见过这些,而在自己的父母家,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恰恰缺少这些。
这给他年幼时,原本形成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误差和偏移。他渴望那些东西,但他却没有那些东西。他站在人生的很多个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
但父亲会认错,尤其是和母亲之间,他做错事了,惹母亲不开心了,他会立刻笑呵呵的,跟母亲道歉,说软话。但父亲的言笑,只会换来母亲的瞧不起,而母亲对父亲的瞧不起,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父亲没有本事,没有赚钱的本事。
一个家庭的本质或核心,是是否有钱。有足够多的钱,来换取或维系,夫妻,父子,母子之间,那份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我常常在想,我是什么时候,真正的理解父亲了呢?或许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看着他放羊的时候,穿着破旧肮脏的衣服,顶着烈日或严寒,一个人孤独的站在田间地头,挥舞着放羊的鞭子。
或许是日后,他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养羊大户,成为了养羊的技术专家,别人不远万里的,前来向他请教,如何养羊。其他养羊户,都对他投来钦佩的目光。
也或许是我要在石家庄,买楼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掏出了二十万,帮我交了一部分首付。还信誓旦旦的跟奶奶说,剩下的几十万贷款,他两三年就能帮我还清。
不是,都不是。我真正理解父亲的那一刻,是看到他那张,没了气息的脸。那张因养羊放羊,早已晒黑了的脸。那张黑乎乎,写满了沧桑与疲惫的脸,连同他的身体,一同躺在棺材里的时候。那一刻,我无论怎么叫他,怎么喊他,怎么撕心裂肺的哀嚎,他都没有给我任何回应。
那一刻,我才真正的理解了父亲。
写到这时,我哭了,眼泪顺着脸颊,流进了我的嘴里。眼泪是苦涩的,带着一丝咸味。就如同父亲的这一生,五十二年里,充满着无穷无尽的苦。他吃着生活和命运,带给他的苦和咸,又通过他忍辱负重的晚年,扭转了这一切。而当他的命运,当这个家的家境,刚刚发生了好转,刚刚苦尽甘来,由咸变甜的时候,他却猝不及防的走了。
父亲走的时候,妻子,儿女,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在他身旁。他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地上,绝望,无力,带着很多的遗憾和不舍。
儿子尚未成家立业,刘家的第四代人,自己还没有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养殖帝国,那群膘肥体壮的二百多只波尔山羊。还有自己已然年迈的老娘......
办完了父亲的丧事,亲朋好友全部离去,连续喧闹的几天,终于结束。晚上,我,母亲,妹妹,母子三人坐在屋子里,忽然觉得,这个屋子,一下子冷清了下来,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一下子空旷了下来,时间仿佛静止了一样。
我们这才感觉到,家里少了那么一个人,那个人,我们曾厌恶,曾瞧不起,曾觉得他令人心烦。曾和他吵,和他闹,和他争论不止。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母亲率先开口,打破了屋子里,挥之不去的死亡沉寂。她开始回忆着,父亲的种种往事,从他们结婚时开始说起,说到了我出生,说到了妹妹出生,说到了我们搬了两次家,怎么盖的这个新房子。说到了他们去白庄厂子里上班,说到父亲辞了工作,跟她商量,自己要养羊。
母亲说,父亲养羊的六年里,前三年,经历了怎样的不幸,怎么被羊贩子欺负,怎么被自己,被村里人瞧不起。母羊要临产的时候,他晚上就睡在羊圈里,生怕半夜里生小羊,自己不能在母羊身旁照料。后来,他就干脆在羊圈里,搭了个炕,天天睡在羊圈里,与那些羊日夜相伴。
看到那些早产的小羊,生下后就断了气,只能被他亲手埋葬,他急的掉眼泪,发誓要好好学习养羊的技术。
母亲又说,父亲为了钻研养羊的技术,买了很多养羊的书。晚上在羊圈里,就读那些养羊的书。半夜时常起来,给羊添草喂水,照料临产的母羊。他还关注了一些内蒙古、山东、陕西养羊大户的快手号,每天听人家讲课,学习怎么养羊。
后来,他不断的淘换劣质母羊,更迭优质母羊,自己培养羊种,定期给羊群打疫苗等等,逐渐总结出了,如何养羊,如何养好羊的经验和办法。最后的这三年,他的羊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卖给别人的羊,就算是价格比别人贵一些,羊贩子们也争先恐后的要,因为他的羊,膘肥体壮,没有疾病,品种更纯。他开始赚钱,开始有了成就,开始受人尊敬,开始......
母亲的言语里,不再是对父亲的嫌弃,不再是对父亲的嘲讽,反而情不自禁的,开始夸赞着父亲。
最后,母亲终于服了软,终于说了一句软话:你爸这辈子,挺能吃苦的,也挺不容易的......
我的泪水,早已湿了眼眶,灵魂还未走远的父亲,会听到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