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四国争霸 > 第719章 钟会之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钟会见皇帝并未因自己的年轻和众臣的反对而直接否定,反而给予了自己陈述的机会,心中一定,那份与生俱来的自信与机辩之才立刻占据了上风。他再次向御座上的吴权深深一拜,姿态从容不迫,仿佛刚才那些疾言厉色的指责从未发生过。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面露不虞之色的邴原、徐晃,以及一脸担忧的父亲钟繇,最后转向满朝文武,清朗的声音在大殿中清晰地回荡开来:

“陛下明鉴,诸位叔伯大臣所言,皆是老成谋国之言,句句基于我国眼下之实情。国内亟待休养,边军不宜轻动,跨海远征耗费巨大……这些,小子岂能不知?”

他先是以退为进,肯定了反对意见的合理性,这让一些原本对他怒目而视的大臣,脸色稍霁。但紧接着,他话锋陡然一转:

“然而,诸位只看到了眼前的困难,看到了出兵之‘弊’,却未曾放眼海外,深思此举可能为我北汉带来的长远之‘利’!此非一时之争,实乃关乎我朝国运拓展、威德远播之千秋大业!”

这番话说得气势恢宏,让不少人为之一怔。连御座上的吴权,冕旒后的眉毛也微微挑动了一下。

钟会抓住这瞬间的寂静,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声音带着一种极具感染力的热情:

“陛下,诸位大人!那东瀛扶桑,虽与我国隔海相望,据平州临屯郡亦有数百里之遥,看似偏远。但据多方海商、古籍所载,那片海外之地,绝非不毛之所!”

他微微提高了声调,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话题:“其一,扶桑周遭海域,渔产之丰,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若能将其纳入我朝海疆,或使其成为藩属,则我北汉沿海州郡,将永无鱼盐匮乏之忧!”

这个理由还算实际,但接下来他的话,则开始触及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渴望:

“其二,亦是更为紧要者!”钟会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佛在诉说什么古老的秘密,“自古以来,便有传闻,那扶桑之地,藏有长生不老之秘术!昔年,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何不惜巨资,派遣方士徐福,携三千童男童女、百工谷种,浩荡东渡?所求者,正是那海外仙山之上的不死仙药啊!”

“长生不老”四个字,如同拥有魔力,瞬间攫取了大殿内几乎所有臣子的心神。即便是邴原、华歆这等饱学宿儒,徐晃这等悍勇武将,眼底也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丝波动。追求长生,是深植于历代帝王将相心中的执念。

钟会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心中更有底气,他引经据典,继续说道:“此事绝非空穴来风!微臣曾阅览《东瀛志略》、《海国异闻》等杂书孤本,其中明确记载,扶桑有神树,名曰‘巨乌’,其树高可通天,冠盖如云,根系深入黄泉,乃是连接人间与仙界的桥梁!徐福正是以此说服始皇帝,言明唯有抵达扶桑,攀上巨乌之树,方能求得真仙,获赠不死之药!”

他越说越是激昂,仿佛亲眼所见一般:“陛下!想那徐福东渡,至今未归中原。他是葬身鱼腹,还是……已然在扶桑找到了长生秘境,甚至羽化登仙?此事已成千古之谜!如今,邪马台国内乱,正是天赐良机!我北汉若以助其平叛之名,遣一旅之师进入扶桑,既可彰显天朝威德,庇护藩属,更可借此良机,探寻那巨乌神树与长生秘药的踪迹!若果真能为我皇求得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之方,此功业,岂是区区钱粮耗费所能衡量?这乃是泽被万世、功盖千秋之举啊!”

最后,他再次面向吴权,深深拜倒,语气恳切而充满诱惑:“陛下!此乃一举两得,甚至一举多得之策!既可定藩邦之乱,扬我国威;亦可探海外之利,充我府库;更有望……为陛下寻得长生之机!些许钱粮兵马的消耗,与这亘古未有之机遇相比,又何足道哉?微臣不才,愿为陛下前驱,深入扶桑,探查虚实!”

御座之上,吴权静听着钟会这番慷慨陈词,尤其是关于“长生不老”和“巨乌神树”的部分,心里实在是有些忍俊不禁。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自然知道所谓长生药不过是古人虚妄的幻想,那徐福东渡更大的可能是到了日本繁衍生息,所谓的“巨乌神树”恐怕也是当地神话传说经过夸大和附会的结果。

“古人求取长生不老之念尤甚,如今看来一点不假。”他在心中暗笑,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竟然能成为朝堂上讨论出兵的重要理由,实在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然而,他面上却不得不维持着帝王的矜持与庄重,甚至要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丝对“长生”话题的兴趣和深思。因为,钟会这番话,虽然动机不纯——他显然是借着为皇帝求取长生药的名义,来实现自己渴望领军海外、建立不世功业的野心,私下里恐怕他自己也对那神秘的“扶桑”和“巨乌之树”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但最终的目的地,却与吴权内心深处那个“改变历史”的念头不谋而合。

吴权需要一个人,一个不像邴原、徐晃那样被现实困难束缚,敢于冒险,并且支持向倭国派兵的人。钟会,这个年轻、聪明、富有野心又善于揣摩上意(至少他以为他揣摩到了)的年轻人,恰恰在此时填补了这个空缺。

钟会的提议,给了吴权一个绝佳的、符合这个时代逻辑的出兵借口——为了皇帝陛下的长生不老!这个理由,足以堵住很多强调“耗费钱粮”的文臣之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单纯军事扩张的色彩。

吴权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看到了有些人眼中的不以为然,也看到了有些人(尤其是某些方术之士或渴望军功的年轻将领)眼中被点燃的火焰。他知道,钟会这把火,点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