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齐芸的死亡已成定局。

小草心中涌起一股逃避的冲动,不去见她,似乎就能假装一切如常。

师傅依然会留在维尔山庄,会做好早餐,会去训练场陪练,会将烤好的果脯和摘下的水果洗净,整整齐齐放进果篮。

过去,齐芸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成了小草生命中不可替代的。

她怎能接受她的离去?

她低着头,整个人笼罩在一层压抑的气息中,就这样待在向日葵花田里,哪儿也不去。

她自欺欺人地想:只要不面对,师傅就还在。

“小草。”秦礼怀轻声唤她。

她没有回应,仍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秦礼怀理解她。

小草毕竟还只是个半大的孩子,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离去,会茫然、会无措,会表现出这样的逃避,其实再正常不过。

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苹果树上。

那树干粗壮得仿佛需要两人合抱,枝头挂满了嫣红的果实,像极了从前种在母亲院子里的那一棵。

秦礼怀面上浮起一丝浅淡的笑意,缓缓开口:“我第一次面对母亲离去时,也像你现在这样,感觉天都要塌了。那时,我是家中长子,又是族里最有天赋的木系后辈,理所当然必须坚强、必须扛起一切。我不能哭,不能退缩,甚至不能表现出一点软弱,否则迎来的只会是失望与责备——‘你是少主,怎么能这样脆弱’……”

说到这里,他唇边的笑意短暂地隐去,又继续道:“那时候,真正在意我情绪的,除了齐雨之,就只有我的母亲。她从不在意我是不是什么少主,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你是我的儿子。’她总在我训练到深夜时,悄悄为我煮一碗饺子或是面条。弟妹们有时会说,母亲似乎格外偏疼我一些。”

那时的秦礼怀身在福中不知福,满心都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从未真正察觉母亲那份细腻的关怀。

直到噩耗传来——母亲患上了不治之症。

“得知母亲病重时,我也像你一样不知所措,选择了逃避,仿佛不去面对,一切就不会发生。可那样做,反而让我错过了陪伴她最后的时光。”

这是秦礼怀一生最后悔的事。

如果时光能倒流,他很想亲口对母亲说一句:谢谢你,能够成为我的母亲。

“当亲人即将离去,我们最该做的,是珍惜还能相伴的每一刻,而不是逃避现实。小草,别让自己后悔。我母亲生前最爱吃苹果和苹果布丁,我却没能为她亲手做过什么,但你还有机会。”

秦礼怀伸手拍了拍小草的肩,“齐雨之说,她想吃一碗槐豆面。去做给她吃吧,在这最后的时间里,作为亲人,陪在她身边。”

埋在膝盖间的脑袋微微动了动,但仍没有抬起。

秦礼怀耐心地等待着。

千草和小火也安静地守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从小草那里传来低低的声音,褪去了些许迷茫,带着几分哽咽,却又坚定:

“秦爷爷,槐豆面该怎么做?”

秦礼怀神情一松,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温声答道:“槐豆产自炎火地区,是玄火城的特色。我们可以一起去那儿吃一碗,再向店家请教基本的做法。”

“好。”小草终于抬起头,额头上还留着浅浅的压痕,“我们现在就去。”

秦爷爷说得对,面对亲人的离去,不能一味逃避、浪费所剩无几的时间。

她该做的,是陪在对方身边,尽可能地创造最后的回忆。

小草跨上灵动车,不再迟疑,载着秦礼怀,为了一份爱与亲情的承诺,再次驶向外围的通道。

这一次,他们一路畅通无阻。从王城进入人类界域,又从界域通道传送至炎火地区,整个过程出奇地顺利。

两人站在玄火城的街头,望着陌生的街景,一时有些茫然。

秦礼怀已多年未曾踏足此地,上一次来,还是十多年前参加会议。

而小草的记忆中,更是从未到过这里。

哪一家的槐豆面最好吃?他们毫无头绪。

“不如我们多试几家,尝尝看。”秦礼怀提议。

小草正想开口说要不要查查网络推荐,却忽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橙红色的头发,浅橙的眼眸,不是齐耀兴是谁?

身为玄火本地人,他肯定对这里的美食了如指掌。

她招手喊道:“齐耀兴!”

齐耀兴正和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述十几天前交流会夺冠的经历,冷不丁听到一个异常熟悉的声音,循声望去,眼睛顿时一亮,撇下同学就走了过来。

“花萝!我之前想找你,他们说你毕业回家了,连个联系方式都没留下。”他热情地说道。

小草简短说明来意:“你知道玄火城哪家槐豆面最好吃吗?”

“啊?”齐耀兴愣了一下,随即兴奋地回答:“知道!怀成街的‘好豆豆面馆’,百年老店,味道一绝!”

得到确切信息,小草挥手道别,骑着灵动车转眼消失在街角。

齐耀兴反应过来,朝着她远去的背影大喊:“加个联系方式啊——!”

人早已不见踪影。

好豆豆面馆的生意果然如齐耀兴所说,十分火爆。店外人头攒动,小草和秦礼怀排了许久才等到位置。

他们点了招牌的原汤槐豆面,又加了齐芸最爱的配料。

尝了一口,面条劲道爽滑,或许因为槐豆产自炎火之地,还带着一股特殊的火热香气。

小草之前自己也揉过普通面团,做过手擀面,但和眼前的槐豆面相比,终究是差了几分风味。

她盯着碗里剩下的半碗面,眼神渐渐坚定。

忽然,她站起身:“秦爷爷,我去一趟后厨。”

这家传承百年的面馆,后厨只有五个人:三位揉面师傅,两位负责煮面和配料。

小草走进后厨,一眼就看到地上放着个大桶,里面泡着指头大小的红色豆子。

一位师傅从桶中捞出一把豆子,双手运起火焰,持着一柄石杵开始碾磨。豆子很快泌出红白色的浆液,他又继续加水调匀……

原来他在手工制作槐豆面浆——没有借助灵器,全凭手工与一些锻造技艺的结合。

槐豆面之所以主要流传于炎火地区,原因也在于此:一是原材料,二是离不开火系能力,三是需要懂得控制火候的锻造技巧。

很快,一位年纪稍长的女子注意到了门口的小草。

“有什么事吗?”她礼貌地问。

小草回过神,诚恳地说明来意:“我想跟您学习槐豆面的做法,想做给我一位长辈吃。”

对方微笑着摇了摇头:“不好意思,我们不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