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炉顶部的紫气偏斜角度不大,但张鸣指尖一触便知不对。那股滞涩感像是水流卡在了石缝里,不上不下,偏偏还维持着表面的平稳。他没动,手依旧贴着炉壁,可神识已经沉进炉心深处。
里面的情况比他想的更麻烦。
原本七三比例的能量分布确实稳住了,可两股力量并没有真正融合。仙帝草的本源之力浮在上层,像一层薄雾盖着水面;而仙尊内丹的规则威压则沉在底部,凝成一块铁板。两者之间没有对抗,却也没有交流,就像一碗没搅开的汤,上面清亮,底下浑浊。
“这样炼出来的丹,药效不均,撑不住突破时的法则冲击。”他在心里说。
这不是爆炉的危机,而是成丹后的隐患。哪怕顺利出炉,服用者未来参悟仙帝规则时,也会因为能量结构断层而卡在瓶颈,轻则修为停滞,重则反噬经脉。
他缓缓收回右手,在膝上轻轻搓了两下手指,像是要把刚才那一丝异常感彻底抹掉。然后闭上眼,不再看炉外任何东西。
《仙帝规则感悟笔记》里的字又浮现出来:“形散而神聚,经纬成网,方可承天道之重。”
不是压制,也不是强行搅拌,是要织一张网,把两种能量穿在一起,上下贯通。
他重新抬起双手,这一次没再直接接触炉体,而是悬停在丹炉正上方三寸处。指尖微动,一缕缕金色灵力从指端渗出,细得几乎看不见,每一根都带着鸿蒙规则的气息——这是他目前能调动的最精纯的力量。
九根灵力丝,按特定顺序缓缓落下,穿过丹炉顶部的符文枢纽,无声无息地钻入炉心。
第一根下去的时候,底层的规则之力微微震颤了一下,像是察觉到了外来干涉。张鸣立刻放缓输出,让那根丝像蛛线一样轻轻搭在能量分界面上,不推不拉,只是存在。
第二根、第三根陆续注入,分别锚定在本源区域的不同节点上。他像是在搭架子,一根一根地立柱,一圈一圈地拉线。等到第九根丝落定,整张无形的网格已经在炉内悄然成型。
接下来才是最难的部分。
他开始调动神识,一点点引导那层浮着的青金色本源,顺着灵力丝的轨迹向下渗透。这不能急,太快会撕裂结构,太慢又会被底层规则重新排斥。他用的是“梳”的手法,像理顺乱麻一样,一小缕一小缕地往下引。
与此同时,他又反向操作,将底部的一丝规则之力沿着另一组丝线往上托。这一上一下的动作必须同步,节奏一致,差一丝都会导致整个结构失衡。
炉内的紫气开始发生变化。原先那种上下分明的状态慢慢被打破,青金与银白交织在一起,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层,而是像雨后泥土被春根穿透,逐渐融为一体。
温度计上的数字纹丝未动,还是两千七百度,但炉身的震动频率变了。从前是偶尔一次轻微抖动,现在则是持续不断的微震,像是某种生命体在呼吸。
张鸣额角渗出汗珠,顺着太阳穴滑下来,滴在衣领上也没擦。他的十指不停微调,有的收紧,有的放松,如同同时操控九根琴弦,弹奏一首没人听过的曲子。
时间一点点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系统在他识海中轻轻闪出一行提示:
【能量融合结构优化完成,仙帝丹纯度提升至92%】
他没松劲,反而更加专注。
纯度提升了,不代表结构就稳固了。这时候要是撤手,那些刚刚打通的通道可能会迅速萎缩,回到原来的分层状态。他得等,等到新结构自己形成循环,能独立维持运转为止。
他左手不动,继续控着灵力丝,右手悄悄结了个印,传音出去:“万妖王。”
外面脚步声立刻靠近,停在殿门口。
“我在。”
“聚灵阵那边,调一丝仙尊级地脉灵气进来,走东南角第三导流槽,慢些放。”
“明白。”
片刻后,一股温润的灵流顺着阵法管道流入炼丹殿,在空中划出一道淡青色光痕,最终汇入丹炉底部。这股外力并不参与核心融合,只是给整个系统提供一点稳定的能量支撑,帮助新生结构适应负荷。
张鸣借着这股势,把九根灵力丝中的三根缓缓抽离。那三根原本只是临时支架,现在可以撤了。剩下的六根继续维持引导,但他已经开始尝试让炉内能量自行流转。
丹影在炉心轻轻跳动,节奏比之前更稳,每一次搏动都带动青金与银白的交互加深。那颗未成形的丹药,终于不像一颗硬壳果子,倒像是有了血脉的小胚胎。
他又抽回两根丝。
炉内波动轻微起伏了一次,很快又被剩余的灵力网拉平。
可以了。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收最后一根。
就在这时,丹炉忽然发出一声极轻的“嗡”,像是金属受热膨胀时的响动。紧接着,炉顶符文枢纽闪过一道暗紫色的光斑,转瞬即逝。
张鸣的手指顿住。
那不是正常反应。
他立刻把刚要收回的灵力丝重新稳定住,同时神识猛地扎进炉心查探。
发现那枚丹影内部,原本均匀分布的规则脉络中,有一条支流出现了微小的逆流现象——银白的能量正在往回退,试图脱离主网,重新沉降到底部。
问题出在东南角。
正是刚才引入外部灵气的那个位置。
“导流太快了。”他立刻意识到。
虽然只是一丝地脉灵气,但进入的角度和速度稍微偏差,就在能量网络中制造了一个微小的扰动。这个扰动本来无关紧要,可偏偏撞上了结构最脆弱的过渡区。
他没责怪万妖王,这种级别的调控,差之毫厘就很常见。关键是现在怎么补。
他迅速调整策略,不再急于收丝,而是把最后一根灵力丝分成三股,分别加固三个关键连接点。同时,他用自己的灵力在识海中模拟出一个微型模型,反复测试最佳修复路径。
十息之后,他找到了办法。
左手五指轻颤,打出一段复杂的手诀,将原本均匀分布的引导力重新分配,重点加强东南区域的牵引强度。右手则缓慢注入一丝自身灵力,作为临时缓冲,抵消那股逆流趋势。
炉内紫气晃了晃,随即恢复正常流转。
逆流消失。
结构重新稳定。
他这才缓缓松开最后一根灵力丝,让它自然消散在空中。
丹影搏动平稳,青金与银白彻底交融,再看不出上下之分。温度依旧恒定,裂痕没有新增,炉体表面甚至泛起一层淡淡的润泽光晕,像是皮肤恢复了血色。
成了。
至少这一关,真正过去了。
他靠在蒲团上,肩膀终于卸下一点力道。连续近两个时辰的高度集中,让他脑子有点发空,手指也微微发抖。但他没动,依旧盘坐着,双手放在膝上,随时准备应对下一波异常。
外面安静得很。
他知道万妖王还在守着,海妖仙王也没离开。他们没再进来打扰,也没再传话,显然是看出他正处于最关键的阶段。
他抬头看了眼炉顶。
那道最初出现的裂痕已经被能量自然修复了一部分,边缘变得圆润,颜色也浅了许多。至于那道划痕……他还记得是上次炸炉时留下的,当时赤焰龙情急之下用角撞开了炉盖。
现在它还在,但不再刺眼。
他伸手摸了摸炉壁,温而不烫,掌心传来细微的脉动感,像是贴在一头沉睡野兽的胸口。
这炉丹,活了。
只要接下来三天不出大问题,就能顺利凝成。
他正想着,忽然察觉到指尖传来一丝异样。
不是温度变化,也不是震动,而是一种极其轻微的吸附感,仿佛炉壁表面产生了一种微弱的牵引力,正悄悄拉住他的皮肤。
他皱了下眉,刚想抽手——
炉壁的牵引突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