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平凡躯壳下的呐喊 > 第561章 预订酒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月18日的红河县城,晨雾还没散尽,青石板路上淌着湿漉漉的光。陈景辰踩着露水往云梯酒店走,黑色羽绒服的领口沾了点白霜,手里紧紧攥着张揉得发皱的纸条,上面记着李舒瑜昨晚特意叮嘱的话:“问问有没有带庭院的宴会厅,我想在院子里摆几桌,让老家的亲戚晒着太阳吃席。”

云梯酒店藏在县城老街区的拐角,青砖灰瓦的门楼前挂着两串红灯笼,风吹过时“哗啦”作响,像在说欢迎。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姓王,穿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袖口磨得发亮,正蹲在门口侍弄那盆三角梅。看见陈景辰,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脸上堆起笑:“是小陈吧?刚刚你打电话的时候,有事没接,快进来坐。”

大堂里飘着淡淡的茶香,红木柜台后的博古架上摆着些老瓷器,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王老板给陈景辰倒了杯滇红,茶汤在粗陶杯里晃出琥珀色:“对了,小陈,你老家是哪里的?”

“我老家是洛恩乡的。”陈景辰回答道。

“喔,你们很多人都喜欢在县城里面办酒席,前几天,我们才办完你们那边的一个寨子的酒席。”王老板说道。

陈景辰捧着茶杯暖手,指尖的凉意慢慢散去:“王老板,我想看看室外场地,我女朋友说结婚那天,想在室外场地玩游戏,您这儿有吗?”

“巧了不是,”王老板眼睛一亮,领着他往后院走,“我这‘云梯厅’对面就有一个大草坪地,铺着青石板,角落里有棵老桂树,上个月刚修剪过枝桠,到时候挂点红灯笼,喜庆得很。”

“走,我带你去看看草坪,你现在看了,到时候好布置场地。”王老板喜笑颜开的说道。

“行,咱们现在就去。”陈景辰说道。

推开铁艺大门,走了一小段水泥路,就走到了室外的草坪地,草坪场地果然敞亮。青石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边缘摆着几盆山茶,红得像团火。草坪四周还有人工湖,能看见里面的水晶灯,王老板指着玻璃上的冰花笑:“等开了暖气,冰花一化,从里面看院子,跟画似的。”

陈景辰走到草坪中间,想象着婚礼当天的样子:桂树上挂着红绸带,亲戚们坐在竹椅上晒太阳,李舒瑜穿着婚纱从屋里走出来,裙摆扫过青石板,像朵盛开的云。他心里一暖,转头问:“王老板,这边有布置场景的桌子吗?到时候我想摆一些桌子,摆些水果,到时候亲朋好友来了可以随时拿着吃”。

“有的,这些我们都会布置,到时候你告诉我要怎么布置就可以了。”我老板语气平缓的说道。

看完草坪地,陈景辰和王老板往大厅走。

“对了,小陈,宴会厅你打算摆多少桌?”王老板问道。

“我目前估算是40桌。”陈景辰说道。

王老板摸着下巴说道:“厅里摆40桌没问题,每桌坐10人,通道留够宽,新人敬酒不挤。”他顿了顿,补充道,“40桌得交2000块押金,婚礼前三天确认最终人数,多退少补,规矩你懂的。”

“懂,王老板,这些都是江湖规矩。”陈景辰点头,从口袋里摸出笔记本,“那价格呢?我们想办得实惠点,菜要够吃,样子也要好看。”

王老板领着他回大堂,从柜台下抽出本菜单,纸页边缘都卷了角:“我给你算实惠价,每桌598块,十六个菜,四凉八热,两个汤,还有一甜一咸两道点心。你看这菜名——凉盘有夫妻肺片、凉拌木耳,热菜有红烧肘子、清蒸鲈鱼,都是咱红河的硬菜,撑场面。”

陈景辰的手指划过“清蒸鲈鱼”那行字,想起李舒瑜爱吃鱼,却总怕刺多:“王老板,鲈鱼刺少,这个好。能不能把红烧肘子换成黄焖鸡?舒瑜老家的亲戚喜欢吃鸡肉,说‘鸡’字吉利。”

“没问题,”王老板拿起笔改菜单,笔尖在纸上沙沙响,“黄焖鸡用本地土鸡,炖得烂乎,老人小孩都能吃。那汤呢?一个酸汤肥牛,一个山药排骨汤,行不?酸汤解腻,排骨补身子。”

“山药排骨汤好,”陈景辰笑了,“酸汤肥牛就算了,我们办酒席是在春节之后,那时候大家在春节期间吃多了大鱼大肉,不一定喜欢,弄点清淡点的,大家都可能喜欢。”。

王老板抬头看他一眼,眼里带着点打趣:“看你这模样,是把大家的喜好刻在心上了。行,就按你说的换。对了,你们早上要在酒店吃饭吗?如果早上要在酒店里吃饭的话,也要备菜”

“上午就不在酒店里吃饭了,王老板,大家都从老家里面赶上来,基本上都是吃了早饭上来,没吃的那些,也会在县城里面找早点吃的。”陈景辰说道。

“那下午上菜时间想定在几点?一般婚礼都是下午五点开席,图个‘要你发’的彩头。”

“就按这个时间,”陈景辰点头,“但得麻烦厨房快点上,别让客人等太久。尤其是凉盘,开席前半小时摆上桌,让大家先垫垫肚子。”他想起上次参加婚礼,菜上得慢,亲戚们饿着肚子聊天,场面有点尴尬。

“放心,”王老板拍胸脯,“我让后厨提前备着,凉盘下午四点多就开始摆,热菜一道道跟着上,保证不空档。对了,婚房想布置在几楼?三楼有间套房,带阳台,能看见县城的街景,早上太阳晒得进被窝。”

提到婚房,陈景辰的耳根有点热:“就三楼吧。舒瑜喜欢干净,房间要提前打扫,床单被罩用新的,红色的,上面最好有‘囍’字。窗户上贴窗花,阳台挂串彩灯,晚上亮起来好看。”

王老板领着他上三楼,套房果然宽敞,阳台的玻璃擦得锃亮,外面能看见远处的梯田,一层叠着一层,像绿色的波浪。“这房间满意不?”他推开阳台门,风带着点桂花香涌进来,“装饰我让服务员弄,窗花、气球、红绸带都有,保证弄得红红火火。要不要在床头摆对娃娃?寓意早生贵子。”

陈景辰想起李舒瑜说过不喜欢太花哨的装饰,赶紧摆手:“不用摆娃娃,简单点就行。在梳妆台放束鲜花吧,香槟玫瑰,她喜欢这个。”

“细致,”王老板笑着点头,“那结账呢?婚礼前一天付一半,剩下的办完酒席再结,不着急。要是需要司仪、音响,我也能帮你找,都是熟手,不会乱要价。”

“司仪不用,”陈景辰说,“我们到时候简单的讲几句话,就准备吃饭了。音响得麻烦您准备,要清晰点,到时候我们说啥话都听不明白就尴尬了。”他想象着那时候自己站在台上讲话的样子,不由得笑了一下。

王老板把这些都记在本子上,最后合上本子问:“还有啥要求?尽管说,结婚是大事,得让你们顺顺当当的。”

陈景辰想了想,走到庭院里,指着那棵桂树:“王老板,能不能在树上挂点小红包?里面塞点糖和硬币,让小孩们抢着玩,热闹。”他小时候参加婚礼,最爱抢红包,觉得那是最开心的时刻。

“这主意好,”王老板笑得眼角堆起褶子,“我让服务员准备,红包要红绒布的,看着喜庆。那咱就这么定了?我写个单子,你签字确认。”

陈景辰在单子上签字时,笔尖有点抖。看着“云梯酒店”四个字落在纸上,心里突然踏实下来——这里有青石板的庭院,有能看见梯田的婚房,有他和李舒瑜喜欢的菜,这就是他们要举行婚礼的地方。

走出酒店时,雾已经散了,太阳把街道照得暖洋洋的。陈景辰掏出手机给李舒瑜打电话,声音里带着笑:“都定好了,40桌,有你喜欢的黄焖鸡和乳扇,婚房还能看见梯田呢。”

电话那头传来李舒瑜的笑声,像风铃在响:“我就知道你能办好。晚上回来给你做你爱吃的酸汤鱼,庆祝一下。”

陈景辰挂了电话,抬头看云梯酒店的红灯笼,在阳光下亮得耀眼。他知道,从今天起,这场婚礼就有了具体的模样——有菜香,有笑声,有他和李舒瑜对未来的期待。二月十一日那天,这里会坐满爱他们的人,见证他们从校服走到婚纱,从十年走到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