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旮旯村旮旯事 > 第290章 开园迎客,说书满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0章 开园迎客,说书满堂

盛夏的风卷过蝉鸣掠过枝头,此时的青风山野生动物园,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园的日子。山脚下的入口处人头攒动,游客们络绎不绝——有年轻的父母手牵着手,让孩子们护在中间,小家伙们,攥着提前准备好的投喂食材,眼睛亮晶晶的往园里望,也有的爷爷奶奶推着婴儿车,或是牵着孙辈的小手,脚步慢悠悠的跟着人流走,嘴里还念叨着‘’慢点跑,别惊着小动物‘’。

环山而建的步行长廊上,处处是热闹又温馨的景象。孩子们踮着脚尖,隔着安全护栏将新鲜的果树递向小松鼠、小鹿,清脆的笑声混着小鸟们清晰的鸣叫,在山间荡开,大人们则举起手机,定格下孩子与动物对视的瞬间,偶尔还会轻轻提醒‘’要轻轻喂‘’,别吓着它们。‘’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满是青草的清香和孩子们的欢语,每一处角落都透着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暖意,鲜活又动人。

然而,热闹的氛围中,突然传来一阵惊呼声。原来是一只调皮的猴子从树上跃下,抢走了一个小女孩手中的零食袋。小女孩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哇哇大哭,她的父母赶忙安慰她。周围的游客也都被吸引了目光,有的发出善意的笑声,有的则担心猴子会伤人。

这时,动物园的饲养员迅速赶来,一边安抚猴子,一边将零食袋从小猴子手中拿了回来。他笑着对小女孩说:“小朋友,别害怕,这猴子就是太贪吃啦。”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些零食递给小女孩,又喂给猴子一些适合它的食物。猴子得到食物后,心满意足地爬上树,继续在枝头玩耍。小女孩破涕为笑,重新拿起准备好的食物,小心翼翼地去喂其他小动物。园中的热闹氛围再次升温,大家又沉浸在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欢乐时光里。

而今天也是孙德才在茶楼说书的第一天,台下挤得水泄不通,连过道都是站满了踮脚张望的游客,红灯笼悬在梁上,映得满堂红光,八仙桌案上的粗瓷茶杯冒着热气,嗑瓜子的‘’咔嚓‘’声、孩童的嬉闹声混在一起,却都透着一股‘’等听好书‘’的雀跃——今天是孙德才新排的抗战说书《鹰嘴崖伏击战》,早有人传,这故事是实打实的真人真事,主角就是台下那位张老太爷。

张守义被孙东扶着,孙磊紧紧挎着他的胳膊,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太师椅上。他穿着一件新洗的青木褂子,领口扣的严严实实领,手里攥着孙磊递过来的热茶,手指却微微有些颤抖,一辈子没这般被人瞩目,他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却悄悄挺直了脊背。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掩饰不住的期待。孙磊凑到他耳边,气息热热的:‘’太爷爷,等会儿我爷爷一开口,在场的观众都得佩服您!‘’

铜锣点子‘’咚锵‘’一声响,喧闹的书场瞬间静了大半。孙德才身着藏青长衫,袖口挽的整齐,精神抖擞的走上台,手里握着醒目和折扇,先对着台下拱手作揖,声音洪亮如钟:‘’各位观众,今天不唱戏文、不编传奇,给大伙说一段淌着血、带着劲儿的真事儿!主角不是别人,就是咱们身旁的张守义老太爷——当年十八郎,敢跟鬼子拼刀枪,鹰嘴崖上显锋芒!‘’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叫好声,几十道目光齐刷刷投向张守义。有相熟的老人喊道:‘’张老哥,来你当年这么勇敢!‘’张守义笑着摆手,心里却像揣了团暖火,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仿佛在这喝彩声里醒了过来。

孙德才目光一扫全场,醒目‘’啪‘’地一拍,声震屋瓦:‘’话说1943年的秋,天寒雾浓,日寇的马蹄踏碎了山村的宁静!他们背着三八大盖,扛着歪把子机枪,要抢山下百姓的救命粮!这时候,有位少年郎,年方十八,正是张守义,揣着两颗手榴弹,跟着游击队钻进了鹰嘴崖——那地方,左边是万丈峭壁,右边是无底深沟,中间就一条羊肠小道,正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好埋伏地。

他说着,折扇唰的展开扇,指着台下虚划一道,眼神锐利如鹰,仿佛真的望见了当年的险地。‘’游击队员的弟兄们,趴在草丛里,露水打湿了衣衫,寒风吹裂了嘴唇,可谁也不敢动——一动,鬼子就会发现踪迹,你的老人孩子、满仓的粮食,就都没了!‘’

孙德才的声音渐渐压低,带着几分沙哑的凝重,台下的听众都屏住了呼吸,连孩子们都忘了吵闹,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有的大妈悄悄攥紧了手里的帕子,嘴角抿的紧紧的。几个半大小子,身子往前探着,转着圈头,像是在替当年的游击队员捏着这把汗。

‘’后半夜,雾更浓了!‘’孙德才猛地提高声调,折扇啪地合上,‘’就听见咚咚咚的脚步声,鬼子的队伍来了,一个个扛着枪,缩着脖子,嘴里还叽里呱啦的骂着,顺着小道往里钻,全钻进了咱们的包围圈!‘’

他模仿了鬼子的腔调,学得美惟妙惟肖,台下有人忍不住笑了一声,却又立刻收住,怕错过了后续。‘’队长瞅着时机到了,大喊一声打!张守义同志,眼疾手快,抬手就拉响了炸药弦——轰隆一声巨响!山摇地动,石头子儿、炸药片飞的满天都是,鬼子被炸得哭天喊叫,有的当场就滚下了山沟!‘’

孙德才一边说,一边原地腾挪,模仿着拉弦儿、躲闪的动作,长衫下摆扫过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眼神发亮,脸上满是激昂,仿佛自己也自身于当年的战场。

‘’炸药不够用,就拼刺刀!‘’他攥紧拳头,像是握住了枪杆,‘’有个鬼子端着刺刀就冲张守义扑过来,寒光直逼眉眼!张老太爷也是当年也是个狠角色,不退反进,往旁边一闪,躲过致命一击,反手就把刺刀狠狠捅进了鬼子的腰眼!那鬼子嗷的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

台下‘’好‘’!的喝彩声轰然响起,有人使劲拍着桌子,震的茶杯都晃了晃,孙磊跳起来鼓掌,脸涨的通红:‘’太爷爷威武!‘’张守义看着台上慷慨激昂的孙德才,听着耳边的喝彩,眼眶不由得热了——他想起了当年并肩作战的弟兄,想起了炸开的硝烟,那些早已模糊的面孔,竟在这一刻变得清晰起来。

‘’后来鬼子的援军来来了,咱们的弟兄借着雾大,顺着山后的小路悄悄撤了!‘’孙德才放缓了语速,声音里满是欣慰:‘’这一战,没丢一粒粮食,没伤一个百姓,还缴了三把三八大盖、两箱子弹!张守义同志,凭着一股保家卫国的热血,凭着一身不怕死的硬骨头,给鬼子来了个迎头痛击!‘’

醒目再次重重拍下,啪的一声,干脆利索。台下的掌声、叫好声、口哨声混在一起,差点掀了书场的屋顶。乡亲们纷纷站起来,朝着张守义的方向拱手:‘’张老太爷,真英雄!‘‘’’多亏了你们当年拼命,才有咱们现在的好日子。

散场后,乡亲们围着张守义,你一言我一语的问:‘’张大爷,当年那炸药是你自己埋的吗?‘’‘’拼刺刀的时候,你真不害怕?‘’张守义笑着一一回应,脸上的皱纹盛满了笑意。

一直在角落里听书的王秀梅,也趁散场的热闹挤了过来。今天是茶楼开张的第一天,她特地留着心思,想瞧瞧孙德才的说书到底受不受观众待见。可没成想,孙德才这书说的这般引人入胜,茶楼里早挤得座无虚席,她连个落脚的空位都没寻着,硬是站到散场才好不容易凑到跟前。

‘’德才叔,你这书说的太生动了!‘’王秀梅语气的满是惊喜,‘’底下的观众听的都入了迷,一个个跟身临其境似的!‘’

孙德才闻言,脸上立刻漾开笑容,嘴角得意的上扬,眼神里满是自信:‘’这可多亏了俺爹!他老人家天天给我讲当年打鬼子的亲身经历,那些事儿鲜活又真切,我说起来自然有滋有味儿,能不生动吗?‘’他顿了顿,又接着说道:‘’秀梅,谢谢你给我这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后我会说好每一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