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嘿!从前有座山 > 第499章 朝堂的态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奉鹿深吸了一口气,拍了拍连诚的肩膀,满是感触的声音说道:“当初要是有这么精确的地图,有这么直观的沙盘,我们会保下多少弟兄的性命啊!”

连诚眼里带着伤感,却淡淡的笑着道:“没遇到殿下前,我以为我这后半生都要流离失所,过着担惊受怕的流亡日子,是殿下给了我希望;也让我看到了我从未领略过的风景,你知道么,当我指挥半甲骑兵横扫那些西邙骑军时,我恨不能仰天长啸三声,那份憋屈和耻辱,终于有战马钢刀赢回来的一天!”

林奉鹿对着连诚露出微笑的脸庞,看着围上来的一众将领高声道:“单纯的骑兵为王的战局已经过去了,从今以后新的战法,多兵种的配合,将是决定一场战局的关键;我们如今有火炮,有重甲骑兵,有横推敌阵的半甲,有来去如风军备多样化的轻骑,还有扞卫如山平推无敌的陌刀卫;有炮舰和特战卫,殿下还在为了更新步卒的军备做着准备;我们有着这世间最强大的军队,也有着武装到牙齿的防护,有军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将领,备战、整训、磨合、强化官兵,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我希望当我们走上战场的那一刻,每一支军队都能打出自己的番号,都能成为被天下尊崇的无敌铁军。”

一众将领当即肃穆整洁的捶胸一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林奉鹿满意的点点头,指指沙盘:“好了,给我讲讲你们的布防情况。”

和林奉鹿一样,谭启纶的车队也在护卫的防卫下,开始了巡查整顿,一县一府一郡到一州,每到一处之前,监察部门的队伍和无尘司派来协助的人员,就开始了化妆摸排的工作。

变身为小商贩、流浪汉、乞儿、走亲戚的两部门人员,那叫一个细致全方位,从耕种到文教,从官员的风评到政务实施情况,可以说一县官员是否尽心尽责,连下到田间地头的次数都被登记在册。

谭启纶这一趟下来,可算是真实的看到了自己想要了解的状况,被处理的官员听着陪同署官,那一页页一条条的调查报告,严重渎职贪腐的直接被吓得瘫倒在地,就算是被记录下来责令改正的,也满脸的愧疚和深感惶恐。

因为太细了,也太真实了,那些报之侥幸心理,或是派人探查巡查路线的官员,自作聪明的将乞儿盲流,连夜送到到隔壁的县城,用他人名义控制商贾的,在诉讼公堂的基础上徇私枉法的。

谭启纶挥起的大棒子,可是丝毫不留情面,一纸批文呈送军镇,而回文的批复则是齐钰红笔标注的四个大字:“严惩不贷!”

这是初创秩序,初期颁布新的行政施政的时期,但凡有丝毫的懈怠和松懈,那就会使三州的秩序出现连环的崩塌,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这可不是一句口号。

齐钰在设立监察队伍的时候就严正声明过,官员以服务百姓,维护一方安宁为职责,他们代表的是齐钰这个三州之主的形象,维护齐钰在百姓心目里的信任基础与支持力度。

谭启纶也并非一味的惩处,同样的奖励也随着巡查的展开,传讯到了三州各县,有四位县令受到了表彰,也有一位直接被齐钰提到了郡衙成为郡守,可以说是连升四级。

这可把各县的主官羡慕坏了,那些一心施政的官员,都恨不能明年加把劲,好好地做出一番成绩,这也令齐钰紧急下发了通告。

监察是不定期的,但是三年的考评优秀,那会直接进入政务学院,半年的学习后,会有职能的上调,这也是为了杜绝严禁好大喜功,虚报邀功,在施政的同时,把个人成长的压力嫁接在百姓身上。

谭启纶每到一县,不只是审查这一项工作,同时作为初期的王府主官,培养官员教诲官员也是谭启纶的工作,所以每个县的审核结束后,谭启纶都会在当地好好的做一番调研。

而后结合全州的资源调配,和县令一起为这个县的来年发展,做出一些调整,可以说谭启纶这一趟下来,不止给官场带来了警示和奖惩,也赢得了三州各县的官员一份尊重和推崇。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度的高等官员,会耐心地教会你为官之道,教会你施政的精要,更不会耐心和体贴的帮扶一位底层官员寻找资源。

陆清尘虽说依旧留在军镇,可红线与无尘的密谍被陆清尘调派一空,临近几州的排查,京都的信息支援,可以说陆清尘与青黛,几乎已经把战争开局的信息工作完全铺开,一切都是以战争推演的方式来做着准备。

齐钰为此也给林奉鹿发了传讯,军队斥候联合齐钰亲属的特战队,都投入进了对外信息的收纳之中,各有分工又协调统一。

齐钰感觉如今的军阵,好似进入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状态,无论哪个部门的官员都变得行色匆匆,那份忙碌不由地给人感觉是种亢奋状态一般。

本来担心自己母后安危的齐钰,没来由的多了些压力,好似形势向着自己不能预料的方式演化着,京都那里传过来的信息,多了些朝局的动向。

朝会上的官员上奏不知道从何时起,也有了针对三州的奏表,拥兵自重,篡夺兵权,培植势力私自任命官员,处处都是魏王已有反迹。

从刚刚开始的零星奏报,到了后来朝堂上世家官员,朝廷勋贵,一些各派系的官员形成了一股,针对三州的风潮,无数的奏表飞去了庆帝的御案。

从庆帝留中不发,到了朝堂之上眼神微妙,似乎看到希望和一丝信息的官员们,这次也不再旁敲侧击了。

朝堂里一些重臣也开始当朝启奏,兵部尚书,侍郎,工部尚书,甚至当朝的一些勋贵、侯爷、国公,直到感觉气势已经到了可以推波助澜的际遇,几位皇子也下了场。

庆帝在龙椅上眼神扫视一圈,轻轻地咳嗽了一声,首辅启泰轻移一步,对着庆帝躬身道:“陛下,不得不妨!”

另一侧武将行列里的齐国公,微闭的双眼猛地凝神,侧过头用余光扫了一眼,也缓缓地移出队列,拱手道:“陛下,老臣附议。”

庆帝身子微微前倾笑着说道:“呵呵,看来魏王最近缺了管束,有些忘记了自己身为臣子的规矩了,也确实要敲打一番了,黎叔达给徐州大营,惠州大营,梧州大营传军令,向楚州和郓州移动,密切关注三州动向。启泰给徐州刺史,惠州刺史,梧州刺史传朕旨意,对魏王所属三州全境封禁,杜绝一切交易往来,封锁河道,陆路。”

庆帝又对着武将一方看去,目光移动间看向一处:“方冒,调卢宁卫去贺州,你亲自去坐镇,陈重带阜平卫,卢干带安远卫分两路左右协防。虞国公你走一趟吧,三卫大军给你坐镇,你去问问魏王,是不是忘了尊卑,是不是不尊皇权,是不是心有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