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珍安抚好破防的老头,心情愉悦的准备迎接娘家人的到来。
“这就是京城?”
王老四掀开马车窗帘,何氏顺着看出去,熙熙攘攘的人群排着队等着进京,有像他们一样外地过来的,还有看着就自豪的本地人,如此说是因为那些人的精神气就不一样,昂首挺胸,背着手,跟稍微疲倦的远道而来的人自是不同。
“可真繁华!”
何氏也看的真切,想到等着他们的孩子,心里更热切。
“爹娘,大哥派人来接了。”
赵衡之见到了张家王家的人了,各家都派的直系小辈来迎接。
“孙儿文晔见过祖父祖母。”
王文晔是长孙,幼时也是长在祖父祖母身边的,现在已经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本身也是有功名在身,这两年正准备往上考。
“好孩子,快起来。”
“祖父,祖母,您二老不用动,家里母亲和姑姑都等着呢,咱们回家说。”
“好好!”
此次进京,是赵家和王家一处同行,说好了进京先送了王老四何氏去王阳铮那,王慧巧在跟着回张家,张家是赵嫣儿的夫家,如今张家早就分了家,家里是赵嫣儿当家,赵衡之和王慧巧商量了下,赵家祖父祖母已经去世了,如今是大伯的长子当家,自家就不要去打扰了,先住在妹妹家,到时候回去拜访一下就算了。
王慧珍坐在椅子上,于氏第一次见这个大姑子如此坐立不安。
“妹妹,莫急,一会爹娘就到了。”
王慧珍有点近乡情怯的感觉,越是到了要见父母的时候,越是心里激荡的厉害,自嘲:“当了几十年的当家主母了,还是不行,大嫂别笑话我。”
于氏笑笑:“我只羡慕妹妹,就是我心里现在也是跳的厉害,盼着爹娘来呢,盼了多少年,如今可是团聚了。”
于氏父母于前几年先后去了,所以如今于氏的亲人就是夫君和儿孙,就有此感慨,王慧珍也知道于氏这么说的原因,刚想着怎么转移话题,安慰一下嫂子,那边就有人来报。
“夫人,大姑奶奶,接到人了,正在往过走,大爷让我回来报信。”
这下子王慧珍和于氏坐不住了,于氏提议:“妹妹不如我们去外边候着,想来用不了一会人就到了。”
“听你的。”
阮青瑜和王阳铮今日还要上朝,无故不好早早的就请假,说好了晚上早点下值,现下就是王慧珍于氏带着小辈等着人。
马车近了,王老四何氏按耐不住,看出去,远远的看见模糊的人影:“是慧珍!”
等着人下了车,王慧珍上前搀扶着王老四:“爹,娘!”
于氏接了何氏下来,也喊了嗲娘。
“好好好!”
现在两位老人,甚是激动,只顾着打量着眼前的人,还有后边的小萝卜头。
王慧巧赵衡之也上前,于氏见人都下来,就引着人进屋说话。
等着王老四何氏坐稳,底下小辈挨个磕头认识,也是给互相一个认识的机会,主要是赵家的几个小辈跟王家和阮家的认识认识。
“快起来,都是好孩子。”
王老四也没有什么保持威严的想法,慈爱的孩子们扶起来,早在昨日就把给孩子们的见面礼单独拿出来了。
何氏一个个把东西给对应的孩子,都是准备了很长时间的,王慧珍都有,悄悄擦擦眼泪。
“爹娘,你们一路过来可还好?”
于氏这个当嫂子的开口了,王慧珍也打量完了,爹娘看起来身体还不错,就是一路过来也没有遭太大罪。
王慧珍又打量妹妹一家子,王慧巧看姐姐看过来,笑盈盈的看过去,显见的过的不错,这一路为了保证几个老人健健康康的,并没有急着赶路,而是一日走上半日,游玩着过来的,是以看着都还好。
“看我,阳铮媳妇,送你妹妹家去吧,亲家公亲家母还等着呢。”
王慧巧见爹娘发话了就说:“爹娘,大嫂,姐姐,今天我跟衡之就先带着孩子回去了,等修整好咱们有的是时间闲聊。”
“好,看妹妹时间。”
王慧珍也紧跟着说:“妹妹先回去,嫣儿妹妹估计要等着急了,哪日有时间咱们再聚。”
送走妹妹一家,王慧珍看着父母,怎么说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还是有些疲倦,把几个孩子打发走,王慧珍就拉着何氏说:“娘,我想你了,还有爹。”
“多大了,还撒娇。”
王慧珍不干,也就是没人在,她才如此,不过没舍得多待:“爹娘,今天你们先休息,以后日子长着呢,我把庄子收拾好了,到时候咱们一家子去庄子上热闹,多少人都住的下。”
“行,听我闺女的。”
就是不舍,也不差这点时候,亲自服侍两老休息,王慧珍就跟于氏告辞:“我晚上再过来,给大嫂添麻烦了。”
“快别这样说,这里是你的娘家,老爷都说了,妹妹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于氏说的亲切,王慧珍心里也清楚,她想着事也不少,就先回家了,等晚上阮青瑜回来在一起过去。
晚上一大家子人,王家的房顶差点没让欢声笑语掀了。
阮青瑜王慧珍带着孙子孙女见过曾外祖,白日见了一回,晚上细细打量,何氏还说:“还是慧珍你会养孩子,这孩子又懂事又有礼貌,听说学业也好。”
说的是阮家长孙,听这种增外祖母的话,小孩子脸都红了,,王慧珍给解围:“是呀,华哥哪都好,就是没学了他爹的厚脸皮,太害羞了些。”
王老四见此:“就你会说,一元那孩子也是又规矩又懂事。”
王慧珍见王老四还能帮着外孙说好话,就知道人是真没事,看着也不糊涂,心里就放下了一半。
世界上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团聚,除了儿子父母亲人都在身边,王慧珍有机会在父母身边很是珍惜。
王慧珍跟哥哥王阳铮商量一下,先让王老四何氏在家里住一些天,这些日子还有知道人来的亲戚朋友过来拜见,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去庄子上住,也免的人不自在。
王老四何氏看着儿孙后辈,眉开眼笑,缺了的一颗牙见证着时间的流逝,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