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阿峰,你们这是出海了?回来这么快?”问这话的是他三叔公。
就是陈业峰重生回来第一天,在海边碰到的那个牵黄牛那个男子。
虽说陈业峰叫对方三叔公,可对方也并不是很老,年龄甚至比陈父还小,只不过他的辈分高而已。
三叔公皮肤黝黑,手里依旧牵着一头老黄牛,站在板车旁边,眼睛瞪得老大。
“不是啊,三叔公,我们就在那边滩涂弄的。”陈业峰笑着回答。
“滩涂?不能吧!那边能有这么多鱼?”三叔公牵着老黄牛,定定的站在那里,看着筐里银光闪闪的鱼虾,尤其是那半筐显眼的黄翅鱼,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这得有多少斤啊?都赶上出次近海了!”
“嚯~还有九节虾、樱花虾,这些可金贵了,能卖不少钱一斤了。”
旁边有眼尖的村民,看到了杂鱼盆里那些色彩斑斓的大虾 ,顿时露出很吃惊的表情。
村民们越聚越多,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羡慕、惊讶、好奇等各种目光都交织在陈家人身上。
这丰收的景象在小小的渔村不啻于一场地震、海啸。
陈父笑着打圆场:“都是运气好,用了个老法子,没想到真抓到这么多。”
可村民们哪里肯信,都知道陈父平时赶海也没这么大收获,肯定是有好法子藏着。
有几个性急的村民,看到不远处滩涂上的定置网,立马指着那边说:“是不是用那网抓的?我刚才就看到那边有几张网,还以为是没用的旧网呢。”
这话一出,村民们都朝着定置网的方向望去,纷纷提议要去看看。
陈业峰心里清楚,定置网是古老的捕鱼法子,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也就村里几个年纪大的老渔民见过。
村民们好奇也正常,反正网就摆在滩涂上,也没法收回家,让他们看看也无妨。
“想看就去看看吧,就是几张普通的网,你们别动手弄坏了就行。”他开口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爽快。
陈母一听,心里却有些不放心,毕竟那是儿子辛苦做的定置网,要是有人不小心弄坏了,也怕这些人把自家的围网给弄坏了。
“你们先把这些鱼货弄回家,我过去看看,免得他们不小心弄坏了。”
说着,她就跟在村民们身后往定置网的方向走,实则是想盯着点,防止有人搞破坏。
陈业峰看着母亲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知道母亲是为了自家好。
不过,他倒也没太担心。
定置网的结构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核心在于对潮汐、水流和鱼类习性的理解,光看外表,很难完全模仿。
而且,就像他想的,网放在那里,他也不能阻止别人看,只要不动手破坏就好。
他转头对陈父和阿良说:“咱们先把渔获推回家分拣,等会儿还要送一部分去镇上的水产店呢。”
两人点点头,一起用力推着板车,往家里的方向走。
他和陈父、阿良继续推着板车往家里走的时候,滩涂那边传来村民们阵阵惊叹和议论声:
“这是不是定置网呀?我好像听我爷爷提起过……”
“竹竿就这么插着,网这么挂着,鱼就自己钻进去了?”
“你看这围起来的地方,水好像都比别处深点,鱼是不是就爱待在这种地方?”
陈母站在人群外围,听着大家的议论,适时地解释几句:“大家看看就行,别靠太近,这网子娇贵,弄坏了就抓不到鱼了。”
除了善意的提醒众人,也隐隐点明这东西的价值,让一些心存他想的人收敛心思。
陈业峰推着车越走越远,很快将海岸线甩在后头。
板车在乡间小路上慢慢前行,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车上的渔获偶尔蹦跶一下,溅起的水珠落在地上,留下一串湿痕。
一路上,遇到不少村民,看到他们车上的渔获,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询问,陈业峰他们也只是一一笑着回应,并没有做太多的解释。
回到家,他们把板车停在院子里。
陈业峰从屋里拿出几个大盆和筛子,开始分拣渔获。
“先把值钱的挑出来,像黄花鱼、黄翅鱼、海鲈鱼这些,单独装起来送水产店,还有那些大螃蟹和九节虾,也挑出来,这些能卖个好价钱。”陈业峰一边说着,一边把大个头的鱼捡进盆里。
阿良也跟着帮忙,他虽然没怎么分拣过渔获,但学得很快,按照陈业峰说的,把杂鱼和值钱的鱼分开,还把死了的鱼虾挑出来,放在另外一个小盆里,留着当菜吃。
陈父则负责称重,把挑好的渔获一一称重,记在小本子上,方便以后跟二胖对账。
几人分工明确,没一会儿就把渔获分拣好了。
挑出来的值钱渔获装了两大筐,杂鱼装了一大盆,还有半筐小鱼和几只小螃蟹,留着自己吃,炸小鱼、炖鱼汤都合适,让阿良到时候也带点回家给家里人尝尝。
“这些小鱼新鲜,等会儿你们去镇上,我来炸点小鱼干,你们带去给阿娟和二胖尝尝。”
陈父见陈母还没有回来,自己拿起小盆里的小鱼,去厨房清洗。
陈业峰和阿良把挑好的渔获装进竹筐里,用绳子绑好,然后搬到院子里的驴车上。
这头驴买的还真是值了,平时用来拉货很方便,比板车省力多了。
“阿良,你去把驴牵到门口,我把筐子再固定一下,别等会儿在路上掉下来。”陈业峰说着,又用绳子把竹筐绑紧了些。
阿良应着,快步走到驴棚,牵出那头老驴,拴在门口那棵黄皮果树上。
等陈业峰把筐子固定好,两人一起把驴车推到门口,陈父也炸好了小鱼干。
小鱼干炸得金黄酥脆,两人吃了几条,剩下的带到镇上的水产店去。
陈业峰把炸小鱼干放好,拿起鞭子,对阿良笑着说:“走,咱们去镇上,争取早点把渔获送过去,还能帮你问问上班的事。”
阿良点点头,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这是他第一次去水产店,也是第一次有机会找份正经工作,他攥紧了手里的衣角,眼神里满是憧憬。
两人赶着驴车,慢慢往镇上的方向走,毛驴迈着稳健的步子,驴车在乡间小路上缓缓前行。
这条路不知道走了多少遍了,陈业峰也早就轻车熟路。
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镇上。
镇上的街道比村里热闹多了,路边摆满了摊位,卖菜的、卖水果的、卖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味。
阿良还是第一次来镇上这么热闹的地方,眼睛瞪得大大的,左看看右看看,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看到有个卖货郎挑着担在卖老式麦芽糖,就是用锤子敲的那种,白白的,还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了几眼。
陈业峰看出了阿良的心思,笑着说:“等忙完正事,要是时间早,我带你去买点尝尝。”
阿良一听,露出尴尬的笑容,但还是点头:“谢谢阿峰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