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清晨,陈业峰推着自行车走出家门,车轮碾过泥泞的地面。
陈业峰呼出一口白气,冷空气中凝成一团雾,又迅速消散。
“路上小心点,早上打了霜,骑慢点,路面滑。”陈母站在门口嘱咐道,手里还拿着准备喂鸡的谷物。
陈业峰点点头:“知道了娘,跟几个老板谈好了我就回来。”
他跨上自行车,沿着村道向镇上骑去。
天还没亮透,灰蓝色的天空中西斜的月牙还隐约可见。
路旁的草木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手电筒的照射下闪着微光。
陈业峰才后知后觉的想起,原来这个年代他们这个地区也是有霜冻的。
到了后世,随着全球变暖,这种情况就很难再见到了。
“估计今年冬天不好过呀。”他自言自语道,记得他们这边也有很寒冷的时候,甚至出现过极端低温的情况,好像也才三、四度的样子。
对于当地从小在温热气候中长大的人来说,这已经是超级寒冷了。
自行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陈业峰裹紧了厚衣服,迎着刺骨的寒风,慢慢往前骑。
这条路他再熟悉不过,不说前世,就说重生回来,往返这条路都不知道多少遍了。
到镇上的时候,天才已经亮透,朝阳从东边的山头探出半个脑袋,将天空染成橘红色。
街上的店铺大多还没开门,只有几家早点铺冒着热气。
陈业峰找了家熟悉的铺子,停下自行车。
“老板,两个肉包,一碗豆浆。”
“好嘞,同志,这么早来镇上?”老板一边熟练地夹包子一边问道。
“有点事要办。” 陈业峰蹲在早点铺门口,几口就把最后一口包子咽了下去,又端起豆浆碗,“咕咚咕咚”喝了个底朝天。
他抹了把嘴,把油纸袋扔进旁边的筐子,然后把碗还给老板,拍了拍裤角上沾的灰尘,站起身来。
冬日的阳光洒在镇街上,给人一种淡淡的暖意。
热腾腾的食物下肚,顿时驱散了早晨的寒意。
他盘算着一会儿要去见的几个老主顾,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开口。
吃完后,陈业峰拍拍裤角,推着自行车向镇中心走去。
第一个要找的是张老板,张老板开了家渔具店,平日里也收些蟹笼转卖,跟陈业峰打交道也有好几个月了,之前做蟹笼的材料就是一直在他那里买的。
陈业峰刚走到渔具店门口,就看到张老板正拿着块布擦拭柜台,他笑着走上前:“张叔,忙着呢?”
张老板抬起头,看到是陈业峰,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阿峰啊,今天怎么这么早过来了?”
“今天特意有点事情过来的。”陈业峰拉过旁边一把椅子坐下,“张叔,实不相瞒,现在蟹笼的行情不太好,打算不做了。家里还剩了不少蟹笼,想着您这儿或许能收点,就过来问问。您放心,我家的蟹笼质量有保证,做工您也清楚,绝对耐用。”
张老板放下手里的布,走到陈业峰身边,也拉了把椅子坐下:“你家的蟹笼质量我肯定信得过,之前从我这儿买蟹笼的客户,都说你家的好用…就是不知道你这次想怎么卖?”
陈业峰早就在心里盘算好了价格,他认真地说:“张叔,咱们都是老熟人了,我也不跟您漫天要价。之前给您的批发价是二块二一个,我这次给您算一块五,您看怎么样?要是您能多收点,我还能再让点利。”
张老板闻言,心里琢磨了一下,一块五这个价格确实很合理,比他从别处收要划算不少。
老张点了点头:“行,业峰,你这价格实在,我信你,那就给我送一些过来吧。”
陈业峰一听,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他连忙说:“太好了,张叔…我家里还特多的,您要的多的话,可以每个给您少2分,就当是感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
“你这小子,还挺会来事,”张老板笑着拍了拍陈业峰的肩膀,“不用这么客气,就按你说的一块五算就行,咱们做生意讲究公平,你也不容易。等会儿你把蟹笼送过来,我直接给你结账。”
从张老板的渔具店出来,陈业峰心里踏实了不少,接着他又去了镇西头的老李家。
老李是个渔民,家里有好几条渔船,每年都要换不少蟹笼。
陈业峰刚走到老李家院门口,就看到他正扛着渔网往外走。
“李哥,这是要去捕鱼啊?”陈业峰上前打招呼。
老李看到陈业峰,停下脚步:“阿峰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也没别的事,就是想问问你要不要蟹笼,”陈业峰笑着说,“我家里还剩了些蟹笼,都是好材料编的,你要是需要,价格好说。”
老李放下渔网,想了想:“我正好打算这两天换批蟹笼呢,你家的蟹笼我知道,结实耐用,你打算怎么卖?”
“李哥,咱们都是实在人,我也不跟你绕弯子,”陈业峰说,“一块五一个,这可是批发价了,现在零售可都不是这个价,你看行不行?”
老李皱了皱眉,琢磨了一会儿:“一块五倒是不贵,不过我也用不了那么多,你给我留二十个吧,等会儿你跟我一起去家里拿钱,然后把蟹笼送过来。”
“没问题,李哥,”陈业峰爽快地答应了,“二十个也够用了,我下午就给你送过来。”
离开老李家,陈业峰又去了镇上的王老板家,王老板开了家杂货店,也兼收一些农渔具。
陈业峰跟王老板说明来意后,王老板也很干脆,直接说:“阿峰,你家的蟹笼我知道,质量没话说。我这儿正好也缺些蟹笼,价格合适的话,给我送点来吧。”
陈业峰没想到这么顺利,他连忙点头:“太感谢您了,王老板…我回去后立马安排给您送过来。”
“行,你尽快送过来,我这边等着用呢,”王老板说,“钱的事你放心,蟹笼一到,我马上给你结账。”
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陈业峰就把家里剩下的蟹笼全给定出去了,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跟王老板告别后,他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往家赶。
回到家的时候,陈父正在院子里劈柴,陈母和周海英在厨房里忙活。
陈业峰把自行车往院子里一停,大声喊道:“爹,娘,海英,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陈父放下手里的斧头,疑惑地看着他:“什么好消息?这么高兴。”
陈母和周海英也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好奇地看着陈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