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980红顶商人 > 第584章 绝非省城这一亩三分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4章 绝非省城这一亩三分地

在此期间。

他除了按照计划给政府公职人员捐赠了一批自行车之外,没有在报纸上登过一个字的广告,没有在电视台花过一分钱的宣传费。

仅仅就是靠着这批“政府指定用车”引发的示范效应和口碑传播。

硬生生地将一个毫无历史积淀、毫无市场知名度的“皇冠”品牌,推到了供不应求、卖断货的火爆境地!

这效果,简直杀疯了!

连顾方远这个策划者本人,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也没想到市场反响会如此热烈和迅速。

现在,“皇冠”自行车在省城几乎已经和“时髦”、“新潮”、“有面子”这些词划上了等号,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风尚。

甚至在年轻人谈婚论嫁的场合,都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如果结婚时男方家里连一辆“皇冠”自行车都置办不起,肯定要被女方家人在背后嘲笑“真土气”,“一点不懂时尚”。

明明“凤凰”牌和“永久”牌都是驰名多年的国内大品牌,质量过硬,口碑悠久。

可如今在造型新颖、颜色靓丽的“皇冠”自行车面前一比.....

不知怎的,就是显得有些“土里土气”,仿佛平白无故就矮了一等。

消费者的心理,有时候就是这么微妙而直接。

此刻的顾方远,可以说是痛苦并快乐着。

快乐自然是因为产品的空前成功和市场的热烈追捧。

而痛苦则在于.....

由于销售情况远超最初的预期,导致他之前准备的其他一系列宣传推广方案,比如在主要路口树立广告牌、与百货公司搞联合促销活动等等,全都还没来得及施展,就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

而这还仅仅只是省城一个地方的销售情况!

可以预见,随着“皇冠”自行车在省城造成的轰动效应逐渐向周边城市、乃至全国扩散,未来的销售量将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为了应对这股即将到来的、更加汹涌的市场需求浪潮。

顾方远已经果断决策,直接投入巨资,紧急扩大生产线规模!

目标是将“皇冠”自行车厂的设计年产能,从最初的十万辆,一次性提升到惊人的百万辆级别!

当然,这个庞大的产能规划里,也包含了已经与乔治和索菲亚初步达成的外贸订单。

国际市场,同样是“皇冠”需要征服的广阔天地。

正好,最近南江市第一机械厂(他的重要合作伙伴)那边的生产任务不算太饱和。

顾方远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他们。

请他们紧急抽调技术和生产力量,帮忙赶制这批扩产所需的专用设备。

一场围绕“皇冠”自行车的产能攻坚战,已经悄然打响。

一旁侍立的林小雨见老板放下了手中的报表,似乎暂时告一段落。

立刻上前一步,轻声说道:“老板,还有一件事需要向您汇报。”

顾方远将钢笔套上笔帽,随手放在桌面上。

身体舒适地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部,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什么事,说吧。”

林小雨站直身子,清晰利落地汇报:“是这样,最近这两天,有一个名叫吴永贵的商人,似乎在省城有着相当不错的人际关系网。

已经有好几位和我们关系不错的领导或者朋友帮忙递话过来,说这个吴永贵希望能从我们这里直接拿一批‘皇冠’自行车,而且口气不小。

他表示,哪怕价格比给普通经销商的批发价稍贵一些也没关系,只希望可以多拿点货,量越大越好。”

“哦?”顾方远眉头轻轻一挑,顿时来了精神,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对方是什么来路,背景打听清楚了吗?”

他之所以瞬间重视起来,并非仅仅因为对方有能力找到好几位有分量的人来递话。

在省城这块地界上。

厅局级、省部级的领导众多,盘根错节,稍微有点能耐和门路的人,想方设法递句话到他这里,并不算特别稀奇。

真正引起他兴趣的是.....

这个吴永贵是第一个敢明确提出要“大批量”拿货,并且主动表示可以接受“加价”购买的人!

这透露出的信息就很不一般了。

要知道,自从“皇冠”自行车厂的生产和销售步入正轨之后,所有的货物都是按照统一的批发价。

直接供应给签订协议的各地区销售网点,利润空间是相对固定和透明的。

不可能像最初给乔治、索菲亚他们做外贸时那样,存在巨大的利润差。

目前,“皇冠”自行车的出厂批发价就高达120元每辆,市场指导零售价一般在140元到150元之间,各级经销商的利润其实已经被压缩得比较薄了。

吴永贵愿意加价拿货,那么每辆车的进价最少也要在130元以上。

如果低于这个价格,他提出“加价”就毫无意义,还不如直接去找下面的分销商窜货。

而对方又明确要求“大批量”拿货。

这说明吴永贵绝非满足于小打小闹的零售商,其目标很可能是想做区域大经销商,甚至是想垄断某个区域的货源。

做大批发,还要考虑到他下面分销商的利润空间。

也就是说,假设吴永贵以130元一辆的价格从厂里拿货,他批发给下一级分销商的价格可能要达到140元,分销商再以150元左右的价格零售出去。

这还只是按照最低的利润层级来计算。

等经过层层转手,实际卖到最终用户手中时,这辆自行车的价格很有可能被炒到180元以上!

在省城内,这个价格肯定是卖不动的。

即便现在“皇冠”自行车处于供不应求的“饥饿营销”状态,偶尔有黄牛能把价格炒高,但作为厂家正规渠道的大批量货物,绝不可能以远高于指导价的价格在本地市场销售。

否则他精心营造的供需关系和品牌形象会瞬间崩塌。

那么,结论就很清晰了——这个吴永贵,看中的绝非省城这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