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980红顶商人 > 第52章 想要引领一种潮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后一种,头绳!”顾方远拿起一根用碎布条编织的头绳,“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就是个走量的买卖。要是前两种算高档商品,那这头绳就是咱们的'平民产品'。”

他边说边麻利地打了个结,动作娴熟得像是在变戏法。

“所以咱们主打领结和头花,”顾方远把玩着手中的样品,碎布在他指间翻飞,像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剩下的边角料配上松紧带,就能做成这些精美的小头绳。定价一毛钱,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他说着,将样品递给站在一旁的六姐顾方兰,“六姐,你试试看。”

产品介绍刚结束,屋子里立刻热闹起来。

六姐顾方兰拿起一个半成品头花,纤细的手指灵巧地调整着花瓣形状。

七姐顾方秀则坐在一旁,专心致志地给领结系带,时不时用牙齿咬断多余的线头,发出轻微的“咯嘣”声。

每人都在研究着自己的设计。

屋外,初夏的夜风轻轻拂过院子里的枣树,发出沙沙的声响。

煤油灯的火苗摇曳着,将五个忙碌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像一出无声的皮影戏。

剪刀的咔嚓声、布料的沙沙声、偶尔的轻声讨论,交织成一曲勤劳的乐章。

直到深夜。

当村里的狗叫声都渐渐停息。

第一批产品终于整齐地码放在木箱里:100个做工精致的领结,每一个都经过七姐顾方秀的巧手调整。

100朵含苞待放的头花,六姐顾方兰为每一朵都精心修饰了花瓣形状。

还有100个俏皮可爱的小头花,虽然头花还差最后一道工序,需要配上发卡才算完工。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顾方远伸了个懒腰,关节发出轻微的响声。

他看了看窗外,月亮已经西斜,“明天还要早起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院子里的公鸡才叫了第一声,顾方伟就踏着晨露来了。

“都准备好了吗?”顾方伟压低声音问道,眼睛扫视着屋内整齐码放的果酱瓶。

顾方远点点头,指了指墙角:“六十瓶,都在这儿了。”

这笔交易又给家里带来了3000元的进账,但库存也随之降到了150瓶。

简单吃过早饭——几个粗粮窝头配咸菜,还有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粥。

顾方远就蹬着自行车往供销社赶。

清晨的凉风拂过他略显疲惫的脸庞,却吹不散他眼中的神采。

路边的野草上还挂着露珠,在朝阳下闪闪发光。

这次他一次性采购了200个黑色发夹,每个只要5分钱还不用票。

供销社的售货员看着这个年轻人一次买这么多发夹,好奇地多看了他几眼。

回到家。

顾方远立刻投入到最后的加工中。

他设计的头花有个巧妙的机关——发夹是可以替换的。

一是节省成本,二是这个年代的高档发夹都花里胡哨的,与其冒险搭配不当影响销售,不如让顾客自己发挥创意。

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手指灵活地将发夹一个个安装到头花上。

“小弟,这样真好看!”六姐顾方兰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碗凉开水。

她把玩着一个刚完工的头花,眼睛里闪着光。

顾方远笑着接过水碗,一饮而尽:“待会你和七姐就当咱们的活招牌。”

出摊的时候,队伍明显比往常气派。

除了招牌的冰镇酸梅汤,他们还带了50个领结、50个大头花和50个小头花。

最引人注目的是顾方兰和顾方秀——两姐妹穿着时新的连衣裙,一个戴着精致的领结和头花,另一个素面朝天,活脱脱就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对比。

黑市上顿时炸开了锅。

两姐妹往摊位后一站,立刻成了全场焦点。

六姐顾方兰脖颈间的领结衬得她肤若凝脂,发间的头花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颤动,像一只停驻在发间的蝴蝶。

七姐顾方秀虽然素净,但那条剪裁得体的连衣裙依然勾勒出少女曼妙的身姿,引得路过的男青年频频回头。

赶集的汉子们看得眼睛发直,走路撞到推车的、踩到别人脚的糗事接二连三。

惹得两姐妹掩嘴轻笑,更添几分娇俏。

“这领结咋卖的?”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的小伙子红着脸问道,眼睛却忍不住往顾方兰身上瞟。

他的同伴在后面推搡着他,发出促狭的笑声。

顾方远笑得像只狐狸,顺手拿起一个领结在六姐领口比划:“一块钱一个,买两个给您算一块八。瞧,多衬肤色。”

他故意把“衬肤色”三个字咬得很重,引得周围几个姑娘和大妈都凑过来看。

或许是美女效应的加持,酸梅汤卖得比往常更火爆。

三个小时下来,饰品生意也开了张:5个领结、11个大头花、18个小头花,净赚21.4元。

顾方远注意到,买小头花的多是些精打细算的中年人,他们舍不得给自己花钱,却愿意为孩子的小小虚荣买单。

“六姐、七姐,你们继续在这儿当模特。”中午时分,顾方远收起钱匣子,里面已经装了不少零钱,沉甸甸的。

他眼中精光闪烁,“我去把纺织厂的合同敲定。”

骑车回家的路上,夏日的阳光炙烤着乡间土路,扬起细细的尘土。

顾方远的脑子转得比车轮还快,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在后背的衬衫上洇出一片深色的痕迹。

他取了80件饰品送到车马店,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纺织厂。

厂区门口。

“阿远!”方明武老远就招手,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工装裤上还沾着棉絮,“昨天那批货...”

“卖得不错,”顾方远压低声音,把方明武拉到一棵梧桐树下,树荫带来片刻的清凉,“但碎布头太多,我有个想法...”

他详细地解释了自己的计划,眼睛一直观察着方明武的反应。

当听到小舅子要一次性买断所有库存时,方明武惊得差点咬到舌头。

这可是一万两千八的大买卖!

他激动得手指发抖,却强作镇定:“你等着,我这就去找厂长!”他转身就要走,却被顾方远一把拽住袖子。

“等等!”顾方远眼神锐利如刀,声音压得更低了,“别让孙阳伟他爹知道,那老狐狸指不定使什么绊子。”

想起上次孙主任故意刁难的事,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方明武重重点头,转身时差点同手同脚。

半个小时后,顾方远坐在主任办公室里,手指在打字机上飞舞。

窗外传来下班的铃声,工人们说笑着从车间涌出。

合同条款他早已烂熟于心——前世的经验此刻派上了大用场。

当三份盖着红章的合同终于尘埃落定时,窗外的天色已经开始变暗。

顾方远长舒一口气,虽然厂长避而不见,但这笔双赢的交易已经板上钉钉。

走出纺织厂大门,夕阳将顾方远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摸了摸怀里热乎的合同,嘴角扬起一抹志在必得的微笑。

这元的投资,必将成为撬动财富的支点。

改革春风吹拂的大地上,属于他的商业版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