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公投这个机制如果被滥用,先例一开、规矩一破,其他地区纷纷效仿,变成国际常态的话——那有一天,会不会也被用到我们东方大国自己头上?比如说,海峡对岸?
所以,公投的结果,绝对不能承认。
陈今朝如今已跻身核心决策层,手握军工与工业两大重任,他能给出的回应,只能是: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
但很明显,他这个回答,电话那头的“硬汉”并不满意。
“硬汉”眉头一皱,就能感受到他听完陈今朝回复之后的复杂心情。
其实也能理解。
他既然主动打来这通电话,就是有所求的。
其实也没有别的什么特别的想法,无非就是想提前跟大家通通气,让大家对这件事情有个了解,顺便再讨个支持罢了。
最好,还能换来东方大国摇旗呐喊、两肋插刀那样的力挺。
但显然,“硬汉”什么明确的承诺都没得到。
甚至这一刻,他心里可能还涌起一种“我跟你关系这么好、以前没少帮你,现在我遇到事了,你却躲了”的背叛感。
“我就直说了吧……”
“你等等,先别急嘛!在正式开始之前呢,我想先给你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却蕴含着一些深刻的道理哦。”
“什么故事?”
“硬汉”原本打算打开天窗说亮话,却被陈今朝打断了。
这让他不由得也生出了一丝好奇。
“这故事挺简单的,甚至都算不上是个‘故事’。”
“其实就是我们国内最近的一则新闻。”
“讲的是有个女子的家人突然发病,她看到刚好附近停着一辆救护车,就跑过去想借除颤仪用。”
“但按照规定,救护车上的医疗设备一律不准外借。医护人员也没办法,只能指了指车后,很遗憾地告诉她:不能借。”
“结果那女子情绪非常激动,一直大喊‘为什么不能借?人快不行了!’……”
“后来这事儿上了新闻,在国内引起了很大讨论。”
“你说,这事儿有没有意思?”
陈今朝讲的这个小故事,明显话里有话,信息量不小。
可以说,借着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故事,他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硬汉”当然也听懂了。
不管这里面有几层意思,他至少明白了陈今朝最想表达的那一层——当你希望别人为你破例的时候,你得自己先做那个“坏人”。
规矩不是不能破。
陈今朝,或者说东方大国,也可以保持沉默、不明确反对。
但“硬汉”不能既想打破规则,又指望别人替他承担后果。
这也是陈今朝对“硬汉”还没说出口的计划,所表达的态度。
就像家里老人去世,家人去银行取钱,本来直接拿存折取走就完事了,却非要说一句“老人已经不在了”。
那完了,银行柜员就只能走遗产继承的复杂流程了。
“果然……还是瞒不过你。”
“硬汉”听完,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语气中也带了些许感叹。
他明白了,陈今朝早就猜到了他想干什么。
甚至在他还没开口之前,就连后续可能的影响都考虑进去了。
“你不就是想要克里米亚嘛!”
陈今朝干脆替他说破了心思。
其实这并不难猜。
“硬汉”一提到“公投”,陈今朝就意识到:他是看到东方大国在俾路支冲突中压制了美方,连101空中突击师都吃了亏,就觉得西方军力不过如此。
东方大国能打通中巴经济走廊、拿下瓜达尔港,那他大毛也可以!克里米亚,也能成为他们的“瓜达尔港”。
但问题在于,克里米亚的性质完全不同,大毛也不是东方大国。
对于克里米亚这个问题,陈今朝既不好明确表态,也确实感到棘手。
没错——
哪怕早就料到这事可能会发生,但当它真的提前到来,陈今朝依然觉得难办。
该怎么形容才准确?
只能说,克里米亚事件影响太大、变数太多。
多到连陈今朝此刻都无法断言:它若提前爆发,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按理说,克里米亚一旦生变,对东方大国是有利的。
好处也很明显。
首先,克里米亚问题会吸引老漂亮和西方集团的注意力和资源,多少能为我们分担一些压力。
自从时间进入2013年,陈今朝结束三年沉淀、重回公众视野以来,能明显感觉到大国博弈越发激烈,交手也越来越直接。
无论是棱镜门,还是这次的东美陆战对抗,冲突都在升级。
在这种关头,有人能帮我们吸引火力,当然是好事。
陈今朝早就说过,对现在的东方大国来说,“顶上对峙”不是打不赢,而是没必要主动迎战——拖得越久,我们越有利。
如果真的能拖到原定时间点再爆发,那时的东方大国,国力与底气将远超预期!
此外,克里米亚一旦出事,“硬汉”的大毛就相当于彻底倒向东边。
欧罗巴必定加速“去毛化”,西方会对大毛实施严厉制裁,欧洲能源结构会重整,地缘安全格局也会重塑……
这些对东方大国来说,也都是战略上的利好。
“硬汉”执意要把大毛从“棋手”位置上拉下来,我们何乐而不为?
但话又说回来,事情都有两面。
克里米亚提前爆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
比如:它会不会像前世一样,催生“后西方”国际秩序?全球南方国家会不会再次拒绝选边站、推动“去美元化”?
再比如,技术与产业会不会更快走向阵营化?大毛提前靠拢,会不会导致我们更早遭遇科技制裁?
还有现实政治的回归、经济武器化、全球产业链重组、核威慑升级与军控体系崩塌……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每一个都不容小觑。
而最让陈今朝担心的,是克里米亚事件若提前爆发,会不会像前世那样,对中东棋局造成消极影响?
因为——“硬汉”是一位成熟优秀的政治家,却从来不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如果这个评价传出去,恐怕会惊掉很多人的下巴。
但这话并没有说错。
陈今朝之所以这么认为,完全是基于“硬汉”过去的一系列决策。
就拿克里米亚事件来说(哪怕是前世2014年才发生的那次),“硬汉”的处理其实非常糟糕。
这个“糟糕”,不是指他对克里米亚本身的处理,而是指他对整个事件后续的战略布局。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于,世界是动态的整体,历史事件从来不是孤立的。克里米亚也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它还牵动着整个中东、乃至全球的局势。
而在这一点上,“硬汉”显然犯了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
在拿下克里米亚之后,他并没有趁势在中东继续扩大影响力。反而为了稳定克里米亚的局面,接受了停战与和解(明斯克协议),甚至把蓄利亚这座“粮仓+石油基地”拱手让人。
要知道,不管前世还是现在,“硬汉”和蓄利亚总统埃尔哆安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大毛一直在蓄利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其恢复稳定。
两人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可能仅次于大毛和三毛之间。
可就是这么好的关系、这么强的控制力,“硬汉”在拿下克里米亚之后,居然没有后续动作了。
这好比什么?
好比一个人费尽心思追到女神,又是送温暖又是展示实力,最后女神都主动醉了,他却把她送回了宿舍。
嗯,这个比喻挺贴切。
前世,小黑人政府在最后几年对“硬汉”极力打压,可“硬汉”却始终还对西方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个毛病,真的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说,这是他早年从事情报工作时所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吗?毕竟,那份工作充满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具体情况如何,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