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春副市长和徐大志几个边吃边聊,桌上摆的都是地道本地菜,热气腾腾的。
袁副市长抿了一口酒,笑呵呵地问:“大志啊,年前这电视机卖得咋样?听说火得很,是不是真的?”
徐大志一听这个,眼睛都亮了,他放下筷子,笑着说:“袁市长,不瞒您说,咱们小麦电视机现在可是供不应求!前几天还有个老乡直接扛着一布袋现钱来提货,说结婚就等着这台电视呐!”
旁边的赵斌也跟着点头,“是啊,咱们市场的营销策略也见效了,广告天天在京视和省台轮番播,现在南都省里谁不知道‘小麦电视,让生活更精彩’这句广告词?”
袁长春听得直点头,心里挺高兴。小麦电视虽然才推出没多久,但凭着徐大志他们搞的那套“以旧换新”、“一台也可以批发”的花样,确实迅速打开了市场。
更别说他们还代理着三鑫彩电——这进口牌子在当时不少人眼里,那可是身份象征,有钱人家结婚都指定要这个。
酒过三巡,袁副市长脸上泛着红光,语气却稍微严肃了些:“大志啊,你把空调和物流中心放在省城开发区,我这心里可不是个滋味。咱兴州好歹是你起家的地方,你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嘛?”
徐大志赶紧给他斟满酒,陪着笑:“市长,您这可真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误会我了!省城那边政策好、地价低,融资方便,我这不也是想快点把盘子做大嘛……您放心,镜湖酒业和小麦电子的根,绝对扎在兴州,一动都不动!”
赵斌也拍着胸脯保证:“是啊袁市长,电子批发市场虽然放省城了,但配套厂子我们肯定建在兴州城高新园区内,一个都不少!”
袁长春这才重新露出笑容,指着他们俩:“成,有你俩这句话就行!够意思!咱兴州就需要你们这样的企业家!”
这顿饭吃的是宾主尽欢,临走前还约好年后再聚。徐大志和赵斌早就备好了年货,烟酒特产一样不少,悄悄让蒋伟他们给袁副市长和叶社长的司机塞进了汽车后备箱。
第二天一早,徐大志就开始跑各个厂子。年终事儿多,安全生产不能马虎,值班安排也得落实。他带着几个负责人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转,一句一句地交代:“过年期间,安全第一!哪台机器该关的关,该查的查,可不能大意!”
最后一天,他在世界通营销公司召开了年终大会。各部门负责人一个个汇报成绩,听得出来,这段时间干得都不赖。
徐大志最后安排:“春节我回老家待几天,少则七八天,多则十来天。有什么急事,电话联系不上我的,你们几个商量着定!”
“放心吧徐董!”濮真豪和秦翔几个连忙率先回应,赵小虎、陆军、刘晓伟和齐子健他们也纷纷点头。
会开完了,徐大志又回办公室埋头签了一堆文件——考试周攒下来的工作还真不少。等他全部处理完,窗外天都黑透了。
晚上又是大聚餐,不过这次是与集团内各企业负责人们。
腊月二十八上午九点,蒋伟就把那辆大奔驰开到了楼下。徐大志拎着包下楼,母亲袁翠英和妹妹徐大敏早就穿戴整齐等着了。
“妈,小敏,东西都带齐了吧?”徐大志一边说着,一边帮忙把几个礼盒塞进后备箱。虽然车子不算特别宽敞,但装点年货、带点衣服还是绰绰有余。
“齐啦齐啦,都是给你大舅、三姨娘他们带的,”袁翠英笑着念叨,“你现在有点出息了,回去也得让亲戚们沾点光。”
蒋伟熟练地打着方向盘,车子缓缓驶出市区。徐大志靠在车后座,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莫名踏实。比起以前挤长途客车回家,现在真是方便多了。
车开上国道,路两旁的白杨树嗖嗖往后跑。徐大志眯着眼,心里悄悄盘算:明年小麦空调就要上线了,物流中心也得加快进度……想着想着,他不知不觉睡着了。
等他再睁开眼,车已经开进了村口。几个小孩追着他们的车跑,一边跑一边喊:“小汽车来啦!小汽车来啦!”
徐大志摇下车窗,冷风夹着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他深深吸了一口气……
蒋伟缓缓将车停在了徐家新宅前的空地上。徐大志还没下车,就听见外面热闹的喧哗声。他推门下车,一眼就看见大舅袁保国带着几个堂兄弟正站在门口等着。
“大志回来啦!”袁保国洪亮的声音传遍半个村子,“我就说听到汽车声准是你!”
徐大志赶紧上前招呼:“大舅,这么冷的天你还出来等啥?”
“你这孩子说的啥话,”袁保国拍着他的肩膀,“咱老袁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回来了,能不出来迎迎?”
袁翠英和徐大敏也下了车,女眷们顿时热闹地聊成一团。蒋伟打开后备箱,开始往外搬年货。徐大志特意准备了不少稀罕物,有兴州带来的精品酒、进口糖果,还有几台最新款的小麦牌便携收音机。
“哎哟,这咋好意思……”大舅母看到分她家的礼物,眼睛都笑弯了,“你们先回家吧,外面冷!”
新宅里虽然没住人,边上黄强早就跟儿子黄建国一起过来打扫过了,桌上摆满了瓜子、花生和刚带回的进口糖果。
徐大志刚坐下,左邻右舍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
“大志,听说你现在当大老板了?小麦电视机都是你厂子里产的?”堂哥袁大军好奇地问。
“机缘巧合而已,不算大,”徐大志谦虚地笑笑,“主要还是靠贵人帮衬,跟外面人合资的。”
三姨挤过来插话:“大志啊,明年能不能给咱家小军安排个活?那孩子在县布厂干临时工都大半年了,还没转正……”
徐大志点点头:“行啊,过年后面试看看,要是合适就来试试。不过,进厂可没特殊照顾的,这点要请三姨见谅啊,他做得好,才能有其他重用。”
三姨虽然不快,面上是连忙笑着说好。
这话一出,更多亲戚围了上来,这个想让儿子去上班,那个想推销自家种的农产品。徐大志一一应着,心里明白这就是人情世故,躲不开的。
正热闹着,门外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听说大志老板衣锦还乡了?我这老同学可得来沾沾光!”
徐大志抬头一看,顿时惊喜地站起来:“袁明军!你这家伙怎么来了?”
袁明军是他初中同学,村长袁德阳的儿子,俩人当年关系还可以,后来袁明军去省城读了初中中专,联系就少了,没想到他居然在这个时间出现了。
“我分回县农业局下面的良种场工作了,听说你回来了,赶紧过来打招呼,”袁明军笑着捶了他一拳,“可以啊大志,都开上大奔了!”
徐大志拉着他坐下:“别提了,就是混口饭吃。你怎么样?”
“良种场嘛,”袁明军抓了把瓜子,“就是上上班而已。大志,你如今见多识广,我得跟你请教请教……”
两人聊得正欢,袁翠英过来招呼:“大志,带你同学一起来吃中饭吧,都准备好了!”
堂屋里,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满了农家菜:红烧肉、炖土鸡、蒸腊肠、酸菜鱼……足足十几道菜,香气扑鼻。
袁保国作为长辈,先举起了酒杯:“来,咱老袁家今年算是扬眉吐气了!特别欢迎大志回家,给咱老袁家争光了!”
大家纷纷举杯,热热闹闹地喝了起来。几杯酒下肚,气氛更加热烈。
酒过三巡,袁明军凑近徐大志,压低声音说:“大志,其实今天来找你,除了叙旧,还真有点事想跟你商量。”
徐大志放下筷子:“咱哥俩谁跟谁,直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