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力求推动大明朝廷改革!

------------

看到夏白一心想要另辟蹊径探索治世之道,众臣脸上现出几分异样神色。

往昔朝堂虽不乏如夏白这般人物,但这些人大多只是做做样子,以此彰显自己的“正直”立场,促使朝廷做出些许妥协,并未有人像夏白这般坚决,坚持走到底。

虽感意外,却少有人真正重视。

夏白看似言辞激烈,在朝中颇有影响力,不过那也是借助殿试的契机,若非此时此刻,他的话根本传不到百官耳中,更别提直达圣听。

一个目前不过五品的状元。

怎能谈及天下苍生?怎能妄议国事?

实在荒谬。

李善长低下头。

将目光从夏白身上移开。

单凭匹夫之勇,不值一提,也难成大器。

绝不可能动摇淮西一脉在朝堂的稳固地位。

郭翀与吴公达皆面露遗憾。

年少的壮志固然让人欣赏,可仅凭意气用事,终难成事。

如今天下既定,早已非当年草莽横行之时。

缺乏背景、没有依靠、无人引荐,即便才华横溢、雄心勃勃,也将在繁琐事务中渐渐消磨殆尽。

在这一届的科举中,也曾出现过类似人物,当时状元便是其中之一。

吴伯宗。

品性温和而内心坚定,不随波逐流,因此屡遭挫折。

因多次直言进谏触怒龙颜,数次受到责罚,最终在贬谪云南途中病逝。

他们不像吴伯宗那样刚正,久居官场,早已磨去了棱角,逐渐适应了官场规则。

两人相视一眼,眼中的*渐渐冷却。

花纶和练子宁互望了一眼,眼中浮现出无奈与无计可施的神情。

他们并不喜欢夏白。

但厌恶的只是他的狂妄自大。

至于夏白本身务实的态度与坚韧的品格,还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接着说道:“至于你的第三个问题,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你,我们不仅有,而且会一直拥有它。”

“我不是唐朝的唐玄宗。唐玄宗前十几年确实算得上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励精图治。但后来取得了一些成就后,就开始懈怠,失去了进取心,我绝不会这样。”

“我对大明有着极高的期望。”

“北元未灭,四周未安,百姓仍在苦难之中,我不敢,更不会有一丝松懈。”

听罢此言,李善长急忙开口奉承道:“陛下英明。”

“有了陛下的指引,臣相信大明会在您的领导下,不断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这是天下的福气,大明的福气,也是百姓的福气。”

“臣代表万民感谢陛下。”

朱元璋闻言笑了起来,对李善长的夸赞很是受用。

他捋了捋胡须,也开始准备结束这场殿试了。经过这么久的波折,这场殿试已经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意义了。

再说,也不宜再搞太多繁文缛节。

朱元璋看向下面一大片的进士,说道:“这次殿试,按照正常程序,已经拖延了十多天了。”

“我已经亲自审阅过你们的考卷,也听闻朝中大臣提起过你们,你们都是大明的可用之才,栋梁之材。”

“我很欣慰。”

“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这次殿试已经够折腾人的了,我就直接宣布结果吧。”

“本届科举,夏白为状元,花纶为榜眼,练子宁为探花。”

“其余人的排名与会试相同。”

“至于你们在朝中的具体职位,会有专门的人来安排。”

“我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朱元璋目光热切地注视着底下的进士,似乎真的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望,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众人顿时精神一振,激动地说道:“臣等一定为陛下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臣等感谢陛下。”

“哈哈,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我大明怎能不兴盛?”朱元璋开怀大笑,非常满意。

百官们也都面露笑意,连连点头。

就在这一片和谐之际,夏白再次站了出来,他昂首挺胸,拱手道:“陛下,您是否还记得,当初还曾有过一个约定。”

“如果我能达到亩产千斤的粮食产量,您便会答应我的一个请求。”

\"如今草民斗胆,请陛下践履诺言。\"

此言出口,四下无声。

朱标眼皮微颤,没料到夏白竟还记得此事,他自己早已忘却。

当时不过是随口一提。

不曾想,夏白竟当了真。

朱标阴沉说道:\"夏白,何须今日尽数道来?\"

夏白答道:\"回殿下,草民怕若非今日,再无这般胆识与勇气。\"

朱标脸色骤变。

他哪会相信夏白这话。

夏白何时惧过?考卷上写逆文,在朝堂上直言不讳,如今殿试依然口若悬河。

世上还有他夏白不敢之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怒火渐升,他对夏白已是百般容忍,但他本性暴躁。

他的耐心有限。

朱元璋冷眼看着夏白,语气平淡:\"咱当初不过随口一语,岂能当真。\"

\"君无戏言。\"夏白回应。

\"你要逼我承认?\"朱元璋眯着眼,声音冰冷,带着彻骨寒意。

听闻此言,周围大臣不由缩了缩脖颈,感到一阵寒意袭来。

夏白不卑不亢:\"人无信不立。\"

朱元璋怒极反笑:\"好,那就听听你还能有何'惊喜'。\"

夏白抬起头。

他看向上方的奉天二字。

夏白开口道:\"陛下从布衣起家,夺得天下,心怀百姓,实乃百姓之福。\"

\"然而……\"

\"大明的官员眼高于顶。\"

\"他们的目光只投向天地、圣贤、圣人,所思者尽是天下,唯独不见百姓。\"

\"世人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以为大明的官员,所视不应是天,而应是百姓!\"

\"我希望陛下将奉天改为人民!\"

\"恳请陛下恩准。\"

夏白身形挺拔,直视上方的'奉天'二字,仿若要以目光将其击溃。

\"放肆!\"

\"夏白,莫要妄为。\"

\"陛下得天命建立大明,这是天意,你一个后生怎敢对奉天指指点点,真是胆大包天!\"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

场面喧哗,有人对夏白喝骂,有人辩驳,亦有人据理力争,四周混乱不堪。

朱元璋冷眼旁观夏白,脸色阴沉如铁,始终沉默不语。

他的态度昭然若揭。

夏白接着说道:“草民明白,陛下承天命而建立大明,但草民认为,陛下打天下时依天命,治理天下时却不能仅靠天命了。”

“更多的是要为百姓。”

“若我们不改变呢?”朱元璋问。

夏白答道:“草民只知道君王的话不能食言。”

“夏白!”朱元璋双目圆睁,勃然大怒,眼中满是怒火。

夏白毫不退缩,坚持道:“请陛下兑现诺言。”

朱元璋呼吸急促,怒不可遏。

自从与夏白交往以来,他从未有过顺心的时候,每次都被夏白指责和埋怨。

这次也不例外。

“请陛下信守承诺。”夏白再次开口,声音愈发高昂坚定。

“你在逼朕?”朱元璋面色冰冷,眼中杀意毕露,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势顿时笼罩全场。

似乎要迫使夏白妥协。

夏白只觉胸口一窒,却依然寸步不让。

他需要大明树立这块招牌。

哪怕只是块牌匾。

也必须有!

夏白不退,朱元璋不让,两人四目相对,场上气氛骤然凝滞。

无人敢发声。

朱标此时也感到头皮发麻。

他平时常被父皇责骂为倔强之人,但与夏白相比,自己的倔强简直微不足道,简直温和得不像话。

朱标皱眉深思,思索如何化解。

就在此刻,花纶等进士突然毫无预警地站了出来,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身体还微微发抖。

显然内心的恐惧难以掩饰。

花纶战战兢兢地说:“启奏陛下,臣……在会试时曾与夏白有约,若他成为状元,我们就支持他一次。”

“如今夏白已为状元。”

“而臣身为陛下臣子,担心此举会影响臣今后的立场,臣身为士人,不敢失信,也不愿辜负陛下的信任。”

“因此臣斗胆,在为陛下效命前,以寒门学子身份,完成当时的约定。”

“请陛下原谅。”

群臣之中,有人振臂高呼:“人无信不立,陛下乃万民之君,岂可食言?既已承诺,便当践行,断不可反复无常。”

“恳请陛下恪守诺言,将‘奉天’改为‘人民’。”

其他举子相继附和:“恳请陛下恪守诺言,将‘奉天’改为‘人民’。”

“……”

朱元璋目光如刀,俯视着众进士,眸中寒光闪烁,心中杀气腾涌。

他万万没想到,夏白居然能鼓动如此多的人。

尽管花纶说得慷慨陈词,但最终还是倒向夏白,这令他对这些读书人愈发反感。

朱元璋怒火中烧,心中只有一种想法——杀!

区区五百名进士,又能奈我何?杀便杀了!

就在朱元璋下令处死这些逆臣之时,看到夏白那双平静的眼睛,他不禁一愣。

------------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元璋平复了内心的波澜。

他重新思考了夏白今日的行为。

竟发现,夏白的初衷并非如表面所述,而是为了推动‘奉天’改为‘人民’这一目标。

夏白先前所说的话,不过是想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借机提升自身影响力,进而影响自己的决策。

他本就没打算争取大臣或朝臣的支持。

他始终自称“草民”。

会试结果公布后,他虽已名列进士,按理应称臣,但他并未如此。

这并非忘记,而是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