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550章 生机与活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风点点头,疫情期间的那些日子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了感动。“那时候小区里的居民都特别配合,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他说道,“有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给独居老人送菜送药;有年轻人主动帮大家代购生活用品;还有小朋友画了感谢的画,贴在小区门口的宣传栏里。那种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感觉,真的让人很难忘。”

两人聊着过往的点点滴滴,脚步慢慢踱到了小区的门口。门口的保安师傅看到他们,笑着点了点头,保安亭里的灯光亮着,像是守护着整个小区的安宁。阿芷抬头望了望天空,月亮已经升到了中天,圆圆的,亮亮的,洒下一片清辉,将整个社区笼罩在一片温柔的夜色中。

“现在真的方便多了,居民们晚上上下楼也安全了。” 林风的声音在夜色中响起,带着一丝满足和欣慰。他转头看向阿芷,月光下,她的笑容格外温柔。

阿芷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慨。五年的时间,他们在这个老旧的社区里安了家,结识了友善的邻居,见证了小区的变化。从当初黑暗的楼道到如今亮堂堂的声控灯,从陌生到熟悉,从疏离到亲近,这个社区不仅给了他们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更给了他们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晚风再次吹过,卷起地上几片泛黄的落叶,打着旋儿飘向远处的灌木丛。树叶 “沙沙” 作响,那声音轻柔又绵长,像是一位年迈的长者,正坐在时光的摇椅上,缓缓诉说着这个社区里藏了多年的故事 —— 有清晨菜市场的喧闹,有午后长椅上的闲谈,有傍晚孩子们的嬉笑,还有无数个像装声控灯那样,邻里携手解决难题的温暖片段。

阿芷下意识地往林风身边靠了靠,两人并肩站在月光下,目光掠过眼前熟悉的一切:爬满青藤的居民楼、挂着红灯笼的凉亭、被踩得发亮的石板路,还有不远处小广场上那组略显陈旧却依旧干净的健身器材。月光像一层薄纱,轻轻覆盖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原本普通的景致多了几分温柔。阿芷的心里暖洋洋的,像是揣了个小小的暖炉,她轻声说道:“你看,咱们住的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也不算新,但总让人觉得踏实。”

林风侧过头看她,月光落在她的发梢,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辉。他想起刚搬来的时候,两人还总念叨着以后要换个更大的房子,可如今五年过去,却越来越舍不得这里。“可不是嘛,” 他语气里满是认同,“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栋楼,甚至每一棵草,我们都熟得不能再熟了。有时候加班晚了,远远看到小区里亮着的灯,就觉得心里有了着落。”

他们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在这个社区里继续生活下去。或许会迎来新的邻居,或许小区会再添一些新的设施,或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只要身边有彼此,有这些友善的邻里,就什么都不用怕。那些关于声控灯的回忆,关于张阿姨送的桂花糕,关于疫情时一起值班的日夜,关于邻里间互帮互助的点点滴滴,都会像一颗颗饱满的珍珠,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里,串联成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在往后的岁月里,散发着温暖的光。

两人又站了一会儿,晚风带着一丝凉意,阿芷轻轻打了个寒颤。林风察觉到了,自然地伸出手,将她的肩膀揽住:“天不早了,咱们往回走吧,明天还要早起去服务中心帮忙呢。” 阿芷点点头,顺着他的力道,两人慢慢转过身,朝着社区服务中心的方向走去。

社区服务中心就在小区的中心位置,是一栋两层的小楼,外墙刷着淡蓝色的漆,门口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 “幸福里社区服务中心”,旁边还挂着 “老年活动站”“便民服务点” 的小牌子。白天的时候,这里总是很热闹,老人们会来这里下棋、看书、参加健康讲座,有时候还会有志愿者来开展便民服务,剪头发、修家电、测血压,欢声笑语能从门口飘出很远。

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服务中心的大部分房间都已经黑了灯,只有一楼的推拿室还亮着一盏小小的台灯,橘黄色的光线透过窗户,在地上映出一片柔和的光斑。林风走到门口,停下了脚步,不自觉地透过窗户看向里面。阿芷也跟着停下,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

推拿室的面积不算大,但收拾得格外整洁。靠里侧的墙边,并排摆放着三张推拿床,每张床上都铺着干净的白色床单,床单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床头还放着一个小小的枕头,上面套着浅灰色的枕套。床的旁边,放着一张木质的小桌子,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推拿用的精油、按摩球,还有几个叠得方方正正的白色毛巾,一看就是精心准备好的。

墙角的位置,立着一个深棕色的柜子,柜子分了好几层,每层都摆放得满满当当。最上面一层放着几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草药包,应该是用来热敷的;中间一层放着血压计、血糖仪,还有一些常见的医用耗材;最下面一层则放着折叠起来的轮椅和拐杖,旁边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便民借用,用完请归位”,字迹工整又温暖。

“明天晓雨他们说要早点来,给社区里的老人们做推拿前的准备工作,我们也早点过来帮忙。” 林风的目光落在那些整齐的推拿工具上,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晓雨是社区里的志愿者,也是一名专业的推拿师,每个月都会抽一天时间来服务中心,免费给小区里的老人们做推拿。之前林风去帮忙组织过几次,知道老人们都特别喜欢晓雨,每次她来,推拿室门口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阿芷记得晓雨,那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总是扎着高高的马尾,脸上带着甜甜的笑,说话的时候声音轻轻的,特别有耐心。上次社区组织健康讲座,晓雨还来给老人们讲过如何预防腰腿疼,手把手地教大家做简单的拉伸动作,老人们都听得特别认真。“好啊,” 阿芷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眼睛亮了亮,“我明天早上把家里的一些常用药也带过来,万一有居民需要可以应急。”

她想起家里的药箱里,常备着感冒药、退烧药、创可贴,还有一些缓解关节疼痛的药膏,都是平时家人用得上的。之前有一次,住在二楼的王奶奶下楼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阿芷正好碰到,赶紧回家拿了云南白药给她涂上,还帮她联系了家人。从那以后,王奶奶每次碰到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给她送点自己腌的咸菜。

“你想得真周到,” 林风赞许地看着她,“上次李爷爷说他膝盖疼,晓雨给他推拿的时候,还说可以配合着贴点药膏,效果会更好。你把药膏带来,正好能用上。对了,明天咱们早点起来,先去菜市场买点新鲜的蔬菜,给晓雨他们和来做推拿的老人们煮点粥当早餐吧?做推拿耗体力,老人们空腹也不好。”

阿芷一听,觉得这个主意特别好:“是啊,老人们早上起来得早,空腹等推拿容易饿。咱们煮点小米粥,再买点包子、鸡蛋,简单又营养。明天我五点半就起来熬粥,你去菜市场买包子和蔬菜,咱们六点半在服务中心门口汇合,怎么样?”

“没问题,” 林风笑着答应下来,“菜市场早上的包子最新鲜,我记得张阿姨常去的那家‘老面馒头店’,包子皮薄馅多,老人们都爱吃。我多买几种口味,豆沙的、青菜的、肉馅的,让大家有得选。”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像是在规划一件特别重要的大事,眼里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月光透过窗户,照在推拿室里的推拿床上,让白色的床单显得更加干净。阿芷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晓雨来给老人们做推拿的场景。那时候天气特别冷,服务中心的暖气不太足,晓雨怕老人们着凉,特意从家里带来了电热毯,提前给推拿床加热。老人们躺在暖暖的床上,享受着专业的推拿,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嘴里不停地说着 “谢谢”。

“你还记得去年冬天晓雨来的时候吗?” 阿芷轻声问道,“那时候她手上长了冻疮,还坚持给老人们推拿,手冻得通红,却一点都不抱怨。后来张阿姨看不过去,给她织了一副毛线手套,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林风当然记得,那天他也在帮忙,看到晓雨冻得发红的手,心里还挺心疼的。“是啊,晓雨是个特别善良的姑娘,” 他说道,“她之前跟我说,之所以愿意来社区做志愿者,是因为她小时候在老家,邻居奶奶经常帮她照看妹妹,她一直记着那份恩情,现在有能力了,就想多帮帮别人,尤其是这些需要照顾的老人。”

阿芷听着,心里一阵感动。她觉得,这个社区之所以这么温暖,就是因为有很多像晓雨这样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与善意。从装声控灯时大家齐心协力,到疫情时邻里守望相助,再到志愿者们无私的付出,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这个老旧的社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