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些是……”
“核弹,利用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的武器,它的杀伤力……”
“我没有问你核弹的定义,我是在问你为什么要造这么多核弹,维尔薇?”
某座仅存的城市,城郊外100公里,维尔薇和mEI两个人站在核弹井的护栏前,看着核钻井中间的那个核弹头,如此讨论道。
维尔薇没有直接回答mEI的问题,反而是整个人趴在围栏前,把头伸出去,脚悬空起来,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去,她略带兴奋的看着核弹井中的核弹头,语气中带让人恐惧的兴奋。
“你不觉得很有意思吗?在这核弹井中,每一枚就像盛大的烟花,既绚丽又璀璨。”
mEI紧皱眉头,她瞥了一眼那令人望而生畏的核弹头,如果不考虑神之键的话,这大概就是人类掌握的最强的武器之一,而这种武器如今成堆的分布在人类仅存的三个城市的周边,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始作俑者,就是面前这位。
“维尔薇,你还是没有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你为什么要造这么多核弹?”
“那当然是因为……”
“咳!「魔术师」不适合解释这些,如果让她来解释的话事情只会越来越麻烦,还是让我来吧。”
维尔薇脸上那欢愉的表情戛然而止,就连说话也是,说个开头就强行打断,取而代之的,维尔薇的,脸上浮现出平常很少见的冷静严肃的表情,那是维尔薇的其中一个人格。
mEI微微挑眉,这个声音她熟悉。
“「专家」,挺好的,我不太擅长应付「魔术师」。”
「专家」维尔薇眼神没有一丝波动,十分平静的扫视了一眼,井底那恐怖的人间凶器,如同一个机器人一般的说道。
“人类目前只剩下三个城市了,太多的核原料堆在一起没有丝毫用处,与其让那些核原料放在那里散发辐射,不如发挥点作用,制作一些在极端危机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和律者相互毁灭的武器。”
mEI听完「专家」维尔薇的解释,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平静的注视着井底的那个武器。
“这些核弹距离城市太近了,维尔薇,一旦出现任何意外,人类仅存的城市恐怕就要毁灭了。”
“与人类现在的情况,这重要吗?”
「专家」维尔薇的语气冷静的让人害怕,明明事关整个人类文明,在她的语气中就好像在谈论一窝蚂蚁的生死一样。
维尔薇的话虽然冰冷,但是说的却是血淋淋的真相,人类文明已经名存实亡了,只三个城市苟延残喘。
但其实这三个城市存不存在都已经无所谓了,或者说的再冷酷一点,这三个城市的存在反而成了累赘——因为有太多绝望的普通群众,他们不但对对抗崩坏没有一丝一毫的帮助,而且还要分出许多的物资与精力去管理这些绝望的群众,如果把这些分出来的精力全部用在各个计划上,那各个计划的进度还能再往前推进一大截。
所以「专家」维尔薇会说把核弹分布在城市四周根本无所谓,因为不管哪种情况对于实际情况都是有利的。
mEI沉默片刻,抬头看去,核弹井的顶端是封闭起来的,从这里看只能看到合金门阀。
“虽然我很想说你这种想法太过冰冷,但我必须承认,我有点认同你的想法。”
mEI突然想起前一段时间在那所实验室里和梅比乌斯的争执,微微勾动唇角,但却没有一丝笑意。
“我们两个是一类人,任何行动皆以理性在前,我们的思考方向只会朝向最有利的方向,感性逐渐在我们的行动中消失了。”
“逐火之蛾人们都认为最可怕的是梅比乌斯,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梅比乌斯或许才是我们之中最有人性的人。”
幸亏这里没有外人,如果mEI的话让逐火之蛾的其他人听到的话,免不了的又是一场混乱。
「专家」维尔薇轻轻的点了点头,她对于自己的本质很清楚,在所有的人格中,自己无疑是最冷静的那一个,如果要从所有人格中挑出来一个最有人性的,那毫无疑问就是那个社恐的「本我人格」。
而「专家」的行动,只会考虑最有利的方向。
“这很正常,mEI,我们的出发点从始至终都是「文明」,但是梅比乌斯的出发点和我们不一样,她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人类」的一方行事的。”
比起「人类」这种充满感情的存在,「文明」还是太过残酷了,站在「文明」一方的mEI和维尔薇也还是太过冷酷了。
看着冰冷的核弹,mEI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下一个诞生的律者能够控制这些东西,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真到那种时候,我或许会惭愧吧。”
mEI推了推眼镜,反光的眼睛盖住了她的眼神,遮住了她那双冰冷到让人害怕的眼眸,她看了看「专家」维尔薇,说出过一个?秘辛。
“一共超过10个普罗米修斯参与计算与演算,再经过我的验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这个文明一共会诞生十四位律者,在「最后的律者」面前,人类的结局只有灭亡。”
“十四位吗?人类才刚刚经历过第十一位啊,也就是说,还有三位……虽然不是质疑你们,但是普罗米修斯们和你真的没有算错吗?又或者说直白点,以人类目前的状态,真的能撑过三个律者的轮番进攻吗?”
“我不知道,但是计算的结果是这样的,或许真的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发生呢,比如我们无伤解决一个律者。”
“你觉得可能吗?”
“可能性不大,但并非没有可能。”
「专家」维尔薇,没有丝毫情绪的勾动唇角,好像只一个机器人在适当的时候机器性的展露表情。
“与其想这些有的没的,不如想想怎么继续推进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