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州府内,卢进义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郭淮山的计划安排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卢进义执行的也完美。
只不过唯一的遗憾就是杨元嗣居然没有死,这可不是件好事情。
杨元嗣的本事卢进义可太了解了,他是看着杨元嗣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杨元嗣还在渤海的时候,郭淮山就给卢进义传来了消息,一定要收服这个人。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杨元嗣反而反过来收服了他,卢进义也只能继续忍耐。
他本想着郭淮山能够在泰山之巅杀死杨元嗣,想不到还是失败了。
卢进义看到李家庄外搜捕队尸体的时候,他就知道杨元嗣肯定没有死。
前几天前方的探子来报,黄河北面亲出现了杨元嗣的旗号。
卢进义派出认识杨元嗣的侍卫亲眼去看,确定那就是杨元嗣。
朱武已经确定叛变了,那么杨元嗣也必定知道了郭淮山和卢进义是同谋。
以后登州军和卢进义就是彻头彻尾的敌人了。
卢进义一想到登州军的战力就头皮发麻。
鹿公手里端着一杯茶,缓慢的吹着茶杯上的热气,气定神闲。
“你也年过四十了,遇事还是这么慌张,远不如淮山啊。”
卢进义道:“阿公你又不是不知道,万一杨元嗣盛怒之下,起兵攻击青州,我该如何自处?”
鹿公头也不抬,反问道:“他有什么理由?”
卢进义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急昏了头,忘记了现在的形势。
杨元嗣除非公开反叛,否则没有任何理由来攻击青州。
卢进义问道:“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鹿公说道:“现在立即派人去东京告诉老大,就封你为青州节度使,一切就都解决了。”
卢进义稍微思考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鹿彪亲自带着卢进义的书信,朝着汴梁狂奔而去。
此时杨元嗣却并没有将卢进义放在心上,他早已经选好了猎物。
登州的探子系统经过了最初的慌乱,现在已经开始加速运转起来。
史进以为杨元嗣会这一直这样将金人礼送出境,花荣却知道他另有计划。
杨元嗣这次真正的目标其实就是柴进,之所以这样明目张胆的追随金军,为的就是麻痹卢进义。
他哪里能够想到,人家卢进义现在根本没有将他放在心上,
卢进义现在最需要的是三镇节度使的位置,其他的都要靠边站了。
杨元嗣第一次听探子汇报,沧州的柴进跟金人也有勾结,他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花荣认为这种私盐贩子,无非也就是为了金银好处跟金人合作罢了。
杨元嗣却不怎么认为。
这个世界的宋江和卢俊义的人设都跟《水浒传》上有非常大的不同,
柴大官人却跟书里描述的差不多,家里有宋太祖亲赐的丹书铁券,
为人仗义疏财,专好结交江湖好汉。
杨元嗣想的却跟花荣又不一样,柴进姓柴,郭淮山和郭开姓郭,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北宋立国本来就不正,靠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窃取的是北周的江山。
北周的皇帝有两个姓,一个姓郭另一个姓柴。
郭威和柴荣都是不多见的英主,他们两个只要有一个人在,
赵大就只能作一辈子的殿前都检点,当然就更没有赵二什么事儿了。
杨元嗣直觉上就感觉柴进肯定和郭淮山有什么联系。
要想得到答案也不难,只要将柴进抓起来问一下就可以了。
柴进的庄子在沧州城以南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占地一百多亩。
据探子所说,光庄子里的亡命之徒就有四百多人。
对付这样的人,就算是大宋官军也要准备妥当才也不敢说百分百能够成功。
杨元嗣却没有这个烦恼,他的一百侍卫对付这些人简直轻而易举。
花荣将沧州探子叫到杨元嗣身前,那探子年龄只有十几岁的样子,言语间却十分老练。
他早就听说过杨元嗣的大名,今天终于能够见面,心中难免激动,语速也有些快。
杨元嗣笑道:“别紧张,时间来得及,慢慢说。”
沧州的探子点是一处旅店茶坊,就在距离驿站不远处的庄子边上。
北宋初年国力强盛的时候,驿站如同星罗棋布,遍布全国各地。
等到了徽宗的时候,大宋的驿站规模已经裁减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如果说大宋国力日衰,那也是不对的。
虽然驿站减少,运送花石纲的队伍和人员每年都在壮大。
驿站旁边很多民间开设的旅店酒馆也就应运而生了。
金人也是人,不可能全部都在山间小路上跑马疾驰。
登州的探子正是在驿路上发现了金人,然后发现了他们跟柴家庄的联系。
柴家庄的出入人员数量和频率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探子们推测他们应该是在谋划什么事情。
等泰山封禅事发以后,探子们才后知后觉,这柴进肯定也是金人的同谋。
只是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杨元嗣的生死,只能将消息送往登州。
登州再转回史家庄杨元嗣才有了初步的判断,柴进和郭淮山绝对有联系。
杨元嗣本来就计划突袭柴家庄,现在他已经是河北招讨使,
柴进又是里通外国的死罪,抓他天经地义。
那年轻的探子告诉杨元嗣,柴进庄上有暗哨明哨好几处人马,
要想做到突然袭击,白天的难度非常大。
杨元嗣将时间选在了下半夜,夜袭一向是他的拿手好戏。
登州军忍耐了这些时日,早就急不可耐等着厮杀
史进更是摩拳擦掌,学了这些天的本事,今天终于能派上用场。
登州军白天将旗号收了,一直到距离柴进庄上二十里才停。
等到晚上的时候,登州军偃旗息鼓,将马匹停在一处树林中。
柴进庄上的第一个暗哨是二里之外的一处农舍,此时庄内的人早已经睡熟。
史进带着七八个人轻轻翻墙跳进了院子内,只听见屋里面鼾声大作。
杨元嗣下令这次袭击不留俘虏,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