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 第7章 泰山封禅【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元嗣想了想,对花荣说道:

“我写一封信给卢进义,你派人送过去……”

第二天赵金儿的气色好了许多,也许是昨天晚上大夫的汤药起了作用。

郡王府的队伍继续出发,在六月二十三的时候到达了泰山脚下的奉符城。

徽宗的圣驾还没有到,其他的各级官员和护驾的禁军已经早早到了。

奉符只是一座小城,哪里能够容得下如此之多的人口?

城内只能容纳顶级权贵居住,其他官员都散布在城外的镇子上,禁军更是只能在野外扎营。

此时正是六月天气,炎热无比,军帐肯定没有房屋住的舒服,军汉们多有怨言。

杨元嗣当然不必有这种忧虑,迎接的官员早就给他预留了一处三进的宅院。

花荣安排侍卫将住处仔细勘察,才将公主的车驾移了进去。

杨元嗣看着城内的居民鸡飞狗跳,富户大族也不得不将自己的宅院让出来供贵人们居住,

整个泰山脚下天怒人怨。

徽宗的圣驾过了两天才姗姗来迟,这次整个大宋皇室几乎是倾巢而出。

成年的皇子除了留下太子赵桓监国,其余的成年皇子全部随行。

满朝文武大臣几乎是倾城而出,六部衙门为之一空。

御驾的队伍绵延十几里,黄土铺路,锦旗漫天。

徽宗为了与民同乐,允许沿途的百姓围观,

他哪里知道,为了御驾出行,驿道两边五十里之内的百姓每家都要多出一百贯钱,

所以沿途的百姓多数是怀着恨意来的,甚至有的还在小声咒骂。

徽宗坐在马车中洋洋自得,真宗封禅成了天下笑柄,自己要给祖宗正名。

大宋现在如日中天,西夏臣服,北辽灭亡,国库充足,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完成了太祖遗愿。

当然随处出没的山大王和田野之间食不果腹的饥民徽宗是看不到的。

高俅亲自骑着高头大马,腰里挂着一柄宝剑,护卫在徽宗左右。

林冲和徐宁的金枪班、银枪班围绕着御驾展开。

童贯则是早早就到了泰山脚下的太平镇,禁军两步一人,守卫的水泄不通。

泰山封禅的流程非常繁琐,徽宗安排蔡京担任大礼使,负责整个礼仪的过程。

蔡京虽然是个贪财好色的奸臣,不过书法儒学却是有真本事的。

这个职位正是专业对口,蔡京不顾年老体衰,事事是亲力亲为,力求不能出一点纰漏。

等徽宗的圣驾到了奉符县,蔡京和童贯这边已经完全布置妥当。

童贯松了一口气,和辛兴宗一起返回军营。

辛兴宗骑着一匹黑马,由于天气炎热,只穿着一领薄直裰。

童贯却是穿着全身官服,也骑了一匹白马,热的满头大汗。

二人正行间,驿道上行来一队三百人左右的队伍。

这队军卒装束跟汴梁禁军没有分别,只是阵容齐整,军威肃然却是禁军比不上的。

如此炎热的天气他们居然全部穿着全副甲胄默默前行,整个队伍毫无喧哗,只听见铁甲相碰和沉重的行军脚步声。

童贯在马上看到心惊,问辛兴宗道:

“莫非是郡王的登州军到了?”

辛兴宗仔细看看旗号,回道:

“应该是卢进义的神武军。”

果然等走的近了,前面几位骑着马的将领赶过来拜见。

为首的两位将领上前参拜,其中那个年长的翻身下马,对着童贯行了军礼,说道:

“下官神武右军马军都头郭淮山拜见童恩相!”

旁边那个青年的将领是这些人中唯一没有穿甲胄的,背后背着一张比人还高的大弓。

童贯这才知道这些人是卢进义的队伍,不禁对他有了改观。

这卢进义也是个知礼数的人物,给童府的礼物从来没断过。

这次为了在官家圣驾前立功,送了一担子的黄金。

童贯本来以为这人也就是个善于逢迎,没有多少本事的奸滑武夫。

现在看这些军汉,倒是个有些练军本事的人,回去以后要重点考察下。

这些人是卢进义派来在山下岱庙驻守的禁军,正行军到此。

童贯勉励了郭淮山几句,放他们过去了。

这郭淮山就是那个在朱武寨中的道士,旁边那个副都头正是韩常。

郭淮山为了今天的布局,已经在中原活动了一年多了。

这次集体行动的目标当然是徽宗,不过郭淮山的个人目标却是杨元嗣。

他一直押着韩常这柄利刃,就是为了图穷匕见的那一刻,用来对付杨元嗣的。

韩常是郭淮山在渤海山林间发现的一个奇才,他的箭术天赋完全可以跟杨元嗣比。

郭淮山从五岁开始教他射箭,如今已经二十年,韩常的箭术绝对不在杨元嗣之下。

如果没有遇到杨元嗣,韩常走的路应该就是杨元嗣的翻版。

郭淮山给他设计的路线是凭着高超的箭术在辽军中占据高位,

关键时刻跟金军里应外合,将辽国彻底覆灭。

谁能想到辽国败亡的如此迅速,杨元嗣从崛起到失去控制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郭淮山在草原有个机会杀死杨元嗣,可惜察合台失手了。

这次在泰山上要不惜一切代价,将他杀死,以绝后患。

郭淮山和韩常率领的这三百人全部都是绿林中的高手,各个身经百战。

就算杨元嗣有三头六臂,也逃不出天罗地网。

郭淮山率领着这队人本来应该是派来驻守岱庙的,只是他们改了文书,需要连夜上山。

岱庙前面已经驻守了五百多人,有一个禁军的指挥使。

郭淮山将文书递了上去,那指挥使只觉得这人有些眼生,文书却是做不得假,挥手放他们上山。

郭淮山率领大队人马向着泰山上行进,他们全身铁甲沿着山路攀登却没有人有一句怨言。

这些人一直攀登到了日观峰,此处正是徽宗将要祭祀昊天上帝的地方。

韩常还是脸上只有几滴汗珠,他将后背上的长弓摘了下来,坐在一堆石头之上盘膝运气。

其余的人却没有聚集,分散到各地就地休息。

郭淮山站在山顶,望着远处一片黑暗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