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初三,天朗气清。

辰时一过,沈淮便带领钱同知、吴通判、三班领头、六房和司农所掌事,进入大坝。

开启验收事宜。

由资深老匠人引路,按夯土厚度、泄洪道坡度等规制逐一核验。

接着查看关键点位的用料和工艺,比对施工图文。

沈淮时不时问两句,身侧的顾文书和吴通判,不停的对比图文。

生怕错过某个环节或者漏掉什么。

一路走走停停,每验完一处,都要记录评估。

确定没问题才进入下个环节。

众人从坝顶走到坝底,花了将近两个时辰。

岸外的百姓,早就等急了。

“怎么还没出来啊?”

“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我记得,上次好像都没这么久,不会赶进度,没做好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瞬间吵哄哄的。

有些人爱操心,也有比较理性的。

“不能吧,贝壳坝比白月堤小多了,不至于做不好吧!”

“就是,什么都不懂,还爱乱说。”

“我也觉得,白月堤都能做好,不至于一个小小的贝壳坝搞不定。”

“对对对,他们就是爱瞎说。”

就在一众百姓胡乱猜测之际,沈淮等人重新出现在坝顶。

“开闸试水。”

命令一出,只听见轰隆的一声,水流从泄洪口汹涌而出。

“开闸试水了。”

人群中,有人激动大喊。

众人的视线,也纷纷集中在汹涌的水势。

流水涛涛。

汹涌澎湃。

侧闸,主闸逐一打开,试水观测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异常。

沈淮按照流程,来到大坝外围,揭开覆在石碑上的红布。

露出三个大字:贝壳坝!

沈淮一身绯色官服,站立在人群中央,视线扫了一圈,高声道,“本官宣布,贝壳坝验收合格,即日起,投入使用。”

“沈知府沈青天!”

梁听白激动的喊了一声。

人群霎时安静。

梁家主察觉到不对劲,欲要阻止梁听白的时候,众人爆发出更热闹的喧哗声。

“沈知府沈青天!”

“沈知府沈青天!”

“沈知府沈青天!”

面对众人的热情,沈淮笑指对面的火台灶,“锅里蒸的是五色糯米饭,应该快熟了,想尝一尝,沾沾喜气的,到这边排队。”

话落,许多人立即往火灶涌去。

“别挤,别挤,都排好队来,人人有份,别挤。”

衙役立即维持秩序。

很快,大家排成三排长队。

厨子掀开锅盖,米饭的香味瞬间扑面而来。

淋上香油,撒上盐和芝麻,那香味勾得大家猛吞口水。

“哇,好香啊!”

“颜色看起来好漂亮,味道肯定不错。”

“娘呀,口水都流了……”

厨子团了几个鸡蛋大小的糯米饭团,用绿叶包裹,分别给沈淮、钱同知和吴通判三人送去。

沈淮已经两三年没吃糯米饭了,一口下去,便觉得香迷糊了。

“味道如何?是不是很香!”

“香。”吴通判一边吃一边点头,“若非知府大人叫厨子捣鼓,下官都不知道糯米还有这种吃法。”

饭团他不陌生。

但是几个颜色的饭团,第一次吃到见到。

还别说,放了油盐和芝麻,糯香中带着咸香芝麻味。

恨不得吃上两大碗。

“知府大人,日后加餐,能否蒸上一桶?”钱同知也觉得好吃。

沈淮看向户房掌事,“在预算范围内,你看着安排。”

户房掌事,“卑职回去便合计合计。”

官员们都吃上糯米饭团了,厨子这才开始分发。

量不大,团成鸡蛋大小。

拿到的大婶,不停的吹气,不停的交换两只手。

“好烫,但是好香啊。”

拿到的,站到队伍一边,还对比自己的饭团和别人的,哪个颜色多。

“香,太香了。”一位大娘激动的拍着大腿,“堤坝建成,又有这一口热乎的,今年肯定大丰收。”

“今儿三月三,吃糯米饭,又有堤坝,可不就是丰年的征兆么?”

“哎呀,终于吃到了。”

“吃到就是沾了福气,今年雨季,再也不用担心田被淹了。”

“可不是嘛!前两年,俺家娃还在哭着说田被淹了呢,现在好了,两个堤坝,可以安心睡觉咯。”

两百斤糯米饭,很快分发完毕。

拍在后面的人,许多没分到,小孩哥等了那么久,轮到自己竟然没有了,直接“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大家一阵哄笑。

小孩哥见大家都笑自己,又把眼泪给憋回去。

“别哭了,给你。”

看着递到前面的糯米饭,小孩哥定定的看着梁听白。

“吃吧,不要你钱。”

把饭团给小孩哥之后,梁听白拍拍手,潇洒离去。

这时,沈淮也回到了衙门。

“知府大人,底下的吏员问,能否跟饭堂的厨子学做五色糯米饭?”

顾文书反馈道,“他们都觉得这糯米饭好吃,过节的时候也想让家人做来尝尝。”

“可以。”沈淮不假思索,“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饭是我们雍州郡的老习俗了。

本官自打去国子监求学,便很少吃到五色糯米饭。

今日吃上,也算是吃上了家乡味。

稍后你跟厨子交流一下,把糯米饭的做法,以图文的形式贴到公告栏上。”

顿了顿,又补充,“东街那边也贴一份,就当是回馈老百姓的热情了。”

五色糯米饭的做法并不难,植物染料也是常见的。

像那个什么蓝草,密蒙花,枫叶,都是不需要花钱就能找到的。

嗯,就是糯米贵了点。

逢年过节,老百姓咬咬牙,也能买个两三斤,够尝味儿了。

很快,五色糯米饭的做法,以图文的形式,贴到府衙内部,以及东街的公告栏上。

底层的吏员,喜出望外。

他们完全没想到,知府大人就这么把方法给公开了。

他们可是知道,厨子按照方子,捣鼓了好几天才成功的。

对沈淮而言,糯米饭的做法,不足挂齿,但底层的吏员却很感动。

东街的的公告栏。

人挤着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稍微有想法的人,把做法抄下来,立即回去行动,只有大字不识的百姓,还在那儿听礼房小哥讲解。

一品香酒楼的掌柜,对吃食很敏感。

叫人抄了方子,连夜捣鼓,第二天开门营业,就把蒸好的糯米饭摆到门外,大声叫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