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426章 送不出去的小金镯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6章 送不出去的小金镯子

梁听白表情夸张的‘哇’了一声。

我滴乖乖。

比初四初五送的年礼还多。

地上放着一篮篮的鸡蛋,一笼笼的老母鸡,还有竹叶子包起来的猪脚,一根叠一根的猪骨头。

蔬菜也有。

都是新鲜刚摘的葱。

葱谐音聪,聪明之意。

“梁三少爷也是过来给小公子添盆的?”

一位大婶见梁听白站在衙门口,迟迟不把东西放下,忍不住开口。

“对呀,过来给沈大人家的小公子添礼。”梁听白这才发现,身后来了三位大娘。

一个提着满满的一篮鸡蛋。

一个提着两尾活鲫鱼。

一个带着一包红糖和红枣。

“你家就送这些?”提鸡蛋的大娘指着梁听白手中的鸡,“一只是不是太少了?以你家的财力,起码也得两只吧?再说了,单数不吉利。”

梁听白看了手中的母鸡一眼,然后默默地从腰间掏出一只小金镯子,“加上这个呢?”

“嘶……”

三位大娘齐齐吸了一口气。

“哎呀,还得是咱们的梁三少爷呐,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提鸡蛋的大娘咧着笑脸,“你拎只母鸡就来了,害得我们都看走眼了都。”

梁听白叹道,“沈大人说俸禄够花,也不知道我这金镯子能不能送出去。”

“嗐,沈大人什么都好,就是这点不好。”提鲫鱼的大娘吐槽,“这些都是咱们老百姓自愿送的,也不值几个钱,他还担心我们没饭吃。”

提红枣的大娘,“不至于啊,要是家里都揭不开锅,咱想送也拿不出。”

“就是,我家去年开了荒,家中多收两袋粟米,秋收之后又种了七亩油菜,哪里能饿得着?”鸡蛋大娘说的唾沫横飞,“沈大人不收,那是体恤咱们,可咱们不能没有表示。”

“对对,这些东西,家里也是同意了的。”

大娘说着,把东西放下就溜了。

因为他们看见有人出来了。

梁听白不懂,前一刻还在唾沫横飞的大娘,怎么突然跑的跟兔子还急。

谁知,他一转头就看到两位衙役小哥朝这边走来。

梁听白还没想好,是直接跑还是什么,就听到衙役小哥说,“梁三公子是过来给小公子添礼的吧,东西放这就行了,等会府内的管家会安排人过来收。”

“好的。”

梁听白把母鸡放下就离开衙门,然后鬼鬼祟祟的绕到后院。

这时,管家正好带着几个下人出来。

“梁三少爷怎么来了?”平管家记得,大人没请任何人。

来的添礼,几乎都是内部人员。

“我来给小公子添礼的,不知管家可否行个方便?”

平管家见他两手空空,犹豫了一会儿就把人放进去了。

“谢了。”

看着梁听白高兴而去的背影,平管家摇了摇头。

梁听白看到沈淮时,洗三礼已经结束。

孩子也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知府大人。”

看到梁听白,沈淮语气淡淡,“你来晚了,舔盆仪式已经结束。”

“无碍的,小人就是进来瞧小公子一眼。”

孩子被折腾了一番,这会儿睡的正香。

他的脸小小的,嘴巴也小小的,眉毛和头发倒是挺黑的。

梁听白好奇的看了许久,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还没长开呢。”

沈淮突然出声,吓了梁听白一跳。

他尴尬的笑笑,然后掏出一对银镯子塞到孩子的襁褓中,拔腿就跑出去了。

沈淮嘴角微抽。

跑到外面的梁听白,很快被方才的三位大娘堵住。

“梁三少爷,怎么样,金镯子送出去了没?”

六双八卦的眼睛,聚集梁听白的脸上。

“要是能送出去就好咯。”梁听白掏出小金镯子,往空中抛了几下,“不然大家也不会叫知府大人为沈青天了。”

“你直接送,沈大人肯定不会收啦。”

“就是,我们送把青菜,沈大人都怕我们没饭吃,哪里会收这么贵重的玩意,你想捐,下次捐个两万三万的就成。”

梁听白瞬间就睁大了双眼,“两万三万,你们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三位大婶瞬间哈哈大笑。

“说错了说错了,是两千三千。”

谢知微看似生产顺利,实则元气大伤。

躺了三天,才勉强起身如厕。

所以孩子的洗三礼,她无法参与,全程由沈淮一人操办,谢嬷嬷和几个丫鬟还有管家协助。

为此,她自责了。

“夫人千万别自责,你为了孩子,吃了怀胎十月的苦,又吃了生产的苦,才把他平安生下来,他最该感谢地是你这个母亲的。

眼下最重要的是恢复身体,只有夫人好了,孩子才能跟着安稳。

等你好了,才能护着孩子。”

谢知微果然被安慰到。

很快调整情绪,重新把孩子抱在怀中。

只可惜,她尚在恢复中,抱了一下孩子便哈欠连连。

沈淮叫奶娘把孩子抱下去。

等谢知微睡下了,才回衙门处理公务。

“吴通判,贝壳坝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月底能否收尾。”

吴通判很自信,“回知府大人,再过几天便开始收尾了,月底竣工完全没问题。”

“好好监管,越到后面,越不能松懈。”

“是。”

“司农所呢,劝农事务还顺利吗?”

谢不二站出来,“回知府大人,一切顺利,就是人手严重不足,刚来的新人还无法独立应对,卑职采用老带新的方式,最快下个月才能上手。”

没错,吏房新招了十二个新人。

沈淮又从族人那塞了三个进去。

目前,司农所才三十人。

担任登记、调度的文书,都有三个了,加上谢不二和李文书,算是五个。

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的,只有十五人。

分到各县,就太够用了。

而且,这些人,能不能好好干,干得好,还是个未知数。

毕竟是新增部门,需要时间磨合。

“春播在即,三班加强巡逻,严防那些偷鸡摸狗之辈,一旦发现有可疑之人,严密监视,如有实际行动,立即抓捕归案。”

三班领头,“卑职尊令。”

“钱同知,本官要去临川县一趟,府中庶务便有劳你了。”

钱同知:“知府大人放心,下官定会守好衙门,等着您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