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钓鱼人 > 第241章 葛氏集团的雏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承乾拿出葛明的书信,从里面找到了西游记的章节。

“还算这个家伙有良心,总算又有新的章节了。”

“嗯,虽然葛明人丑,但是西游记确实写的不错。”葛明当然写的不错了,西游记电视版,再加上封神演义,里面乱七八糟的妖精多的很,再加上后世一些电视剧、电影里面乱七八糟的情节,还有一些地理知识,怎么可能不好看?

李承乾开始给弟妹读西游,不是弟妹两人不识字,只是习惯了这种听书的感觉而已,所以经常是李承乾读,弟妹两个一边喝着软饮一边听。

今天有些不同,李丽质不知道为何脸色突然不好看了,站起身来居然要走。

“丽质,大哥还没读呢?听完了再回去吧?”李泰等了很久的西游,今天总算能听到了。看到李丽质要走,自己肯定也要跟着回去才行,还要送回太极宫。

“大哥,四哥,丽质今天身体不舒服,想先回去休息,改天再来听大哥读西游。”说完就出了书房,李泰无奈只好跟着。

李承乾弄得莫名其妙,丽质这是怎么了?他哪里知道小女孩的心思?自从李承乾跟葛明通信,李丽质就对葛明非常好奇。世上居然有这么有才华的人,好像什么都懂,那一定是个好看的人。

没想到葛明长得还不如尉迟恭家的儿子,这让李丽质有些接受不了。李丽质从懂事就在东宫,除了父兄之外接触不到其他人,除了这个李承乾的笔友葛明。所以生出了一些小儿女的小心思,那也就不奇怪了。

这些日子尉迟宝林带着葛粮、葛仓到处吃喝玩乐。回到家里打麻将、斗地主,更是忙的不亦乐乎。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二打一、打麻将,在长安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此时的临渝葛家,已经收到了李世民催促葛三爷入京的圣旨,已经在整理东西准备进京了。

葛家现在可不是几年前的葛家,葛三爷负责升官,葛明负责赚钱,有无数人靠着葛家过活。葛家一走,不少人心中都会少了主心骨。

官场的事葛三爷自然心里有主意,其实早在升为别驾代管三个县时,就已经把跟着自己的老兄弟分出去代管另外两个县了。临渝县里的空缺也让自家人做了顶替,亲家孙教谕成了县里的主簿,这可比管着县学权利大了很多。

这些事情葛明自然不用操心,但是庄子上的作坊葛明就不得不操心了。现在是葛家最重要的几个产业,猪胰子、造纸、瓷器、豆制品、粉丝、调料、饴糖,还有一个家具作坊。

香皂、香水都是葛明亲自在做,因为材料有限的缘故,产出一直不多,所以基本上都是做人情。葛明也愿意没事的时候瞎鼓捣,再说这东西现在都算奢侈品,这赚大钱的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合适一些。不是信不过别人,而是不想给别人压力,没有人比葛明自己更适合保存秘方。

葛明骑着粉丝,舅舅刘树义负责保护,福伯赶着马车带上丁香和小丫,又去了一趟庄子。这时候的庄子已经过了夏收,麦子已经入了谷仓,补种上了黄豆和豌豆,这点产出当然不够,每年还是需要购买大量的黄豆做酱油、豆浆、豆豉、豆腐乳,还有大量的豌豆做粉丝,所以正是不农忙的时候。

葛家要进京的事庄子上的人早就知道了,不过虽然葛家以后可能不在临渝,但是葛三爷的县男封地就是葛家庄子,所以葛家庄子的人并不怎么担心庄子以后的发展。

葛明一路上看着田间地头的白花,到了村口再看看整齐的砖瓦房,庄子里已经快要结果的果树,抬头看看山坡上的白花,其实挺不想离开这里的。

都知道葛家要去京城了,看到葛明进了村子不少人都从家里走了出来,葛明居然也有了一些前呼后拥的感觉。

今天葛明是来做大事的,需要把庄子上跟作坊全部整合在一起,类似后世的集团多个业务线。这也是为了工坊更好的发展,关键是自己就算不在临渝,这些作坊也能正常运作,毕竟这在以后也是葛家财源的一部分。

葛明最不舍的是禄伯,禄伯想留在庄子上养老,也帮着葛家照看庄子上的作坊,没有老人坐镇是不行的。葛明想到要去京城,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临渝,心中都莫名的难受。

难怪古人重别离,此去就可能今生无缘再见。

刚进了葛家老宅,葛明就迫不及待的说到:“禄伯,真的不跟我们一起去长安?”

禄伯笑着说到:“小郎君,老仆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跟着阿郎打仗,老了居然还能看到庄子如此兴旺,老仆没有遗憾了。”禄伯其实早就受了勋,不能再做仆人,但还总是以仆人自居。

葛明虽有不舍,但也无可奈何。

“禄伯,这次来有事情跟你商量。我想把庄子上的作坊整合成集团,并且做成股份制,把股权分出去一些。”

禄伯每个字都听得懂,放在一起完全听不懂。来之前葛明跟福伯商量过的,葛明解释半天福伯才听懂。只是福伯从没见过葛明这么败家的,这么赚钱的作坊要分钱出去。

不过葛明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既然自己连集团、股份都听不懂,那就干脆支持好了,毕竟葛明的做法至今没有一件事做是错的。

这时候福伯跟禄伯耐心的解释到:“禄老哥,就是每个作坊都是独立的作坊,各自负责盈亏。但是这些庄子都是一个集团下,这个集团就叫葛氏集团。”

“一个宗族,很多家,每家各过各的,懂了没?”

“这样说老仆早就懂了,什么集团不集团的。”葛明听得一头黑线,要说福伯的比喻还真形象。

“那这个宗族需要有人说了算才行,族长就是小郎君,不过小郎君只管管大事,平常的小事就自己拿主意。拿主意的也不是一个人,需要推荐几个人出来一起拿主意,少数服从多数。要是遇上了大事,或者拿不准的,就写信给小郎君拿主意。”

禄伯点点头,说道:“这个主意不错。那这个股份是个什么意思?”

葛明接过话头说到:“庄子上刚好三十户,每家给一份股份,全庄子就是三十份,葛家占七十份。到了年底算账,要是集团赚了一万贯,就给每家分一百贯。”

禄伯听懂了,不过对葛明这种败家行为十分不赞同。

“老仆可不敢说教小郎君,这事阿郎知道吗?败家也不能这么败家,已经给了很高的薪水了,年底还有一笔钱,这还要分主家的钱?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禄伯觉得非常不妥,摇头好像拨浪鼓一般。

“禄伯,此事父亲知道,也同意。想要以后庄子上的作坊做得更大更强,就要让庄子上的人把作坊当成自家的作坊。”

禄伯虽然还是不太同意,但是也只好顺了葛明的意思,毕竟这是葛家的产业,再说葛明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于是禄伯召集了三十户的户主,在葛家老宅院子里集合。

葛氏集团第一次大会,就这么在院子里站着开始了。

葛明站在院子里,禄伯、福伯站在左右,刘树义、丁香、小丫站在身后,居然有些气势。庄户不知道小郎君要做什么,但是只要小郎君来庄子,基本都是有好事。

葛明清了清嗓子,当着众人的面把未来的举措一条条的说了出来。

每家白白得了一份股份,年底赚得多分的就多。谁不知道作坊赚钱,这完全是主家给大家送钱呢。哪里有人不乐意的?以后就是小郎君说的股东了,就是东家。

每个作坊设置经理一个,负责该作坊的运作,自负盈亏,做得好有奖励,做得不好要撤职。这让其中部分作坊负责人有了一些压力,撤职不可怕,可怕的是太丢人。

所有作坊都归葛氏集团管,葛明是集团的主席,不过只管管大事。

集团主席下有总经理一名,就是禄伯,为期三年。设置副总经理四名,这四名需要大家推举,帮着禄伯管理整个集团。

副总经理每年要考核一次,由股东负责投票。

成立后勤部,负责食堂、修缮等乱七八糟的工作,集团直接管理。

成立安保部,负责作坊区和庄子的安全护卫。

成立销售部,负责集团的产品销售。这个部门其实最轻松,现在葛家的东西根本就不愁卖。不过根据葛明的经验来看,用不了多久肯定会出现模仿者,到时候这个部门就不那么轻松了。

这些东西庄户大多听不懂,禄伯也是一头雾水,居然做了总经理了,什么是总经理呢?好像是管理全部作坊的,这不是要累死老仆?好在还有四个帮手。

刘树义不住的点头,对葛明的这套方法还是比较认可的。

葛氏集团的大会,就这么结束了。让外庄子在葛家庄子作坊做工的人羡慕的想哭,不过葛家庄子的人也有很高兴和更高兴之分,有的家人口多,儿子好几个,但是没有分家。现在就有点后悔,这要是分了家,不是可以拿好几份了吗?人就是这样,贪心永远是不足的。古代除非过不下去,否则不会分家,会被人指指点点家里不和睦。

葛明有这样的举动,完全是因为葛家庄子是葛家的根基,只有这样自己不在临渝作坊才可能做大,所以分利润出去很有必要。分出去百分之三十,说不定能赚更多回来。就算是后世很多超级赚钱的大企业,创始人也占不了七成的股份。

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做的,需要很多人,所以分利润出去非常有必要。只是跟后世无良老板画大饼不同,这是真金白银的分出去,葛明觉得自己比后世的资本家强太多了。

就算是当今的大唐,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股份制。李世民是老大,下面一群国公国侯,每人负责一摊工作。

小猴子最近都在瓷器作坊,需要把瓷器的手艺教给这里的人,以后作坊只烧制少量的骨瓷。至于玻璃这种跨时代的东西,还是等到长安再说,小猴子自然要跟着葛明走。

最为难的是庄子上的学堂,因为孙韬也会跟着葛明去京城游学,去长长见识,这里就没了老师。这些孩子不但是庄子的未来,也是葛家的未来,并且达到入学年纪的孩子越来越多,也需要请更多的先生分班教学了。

孩子们都喜欢孙韬,舍不得孙韬走,这让葛明有些不忍。不过早就答应过孙韬,原本只教书两年,现在都差不多三年了。孙韬是有才华的,也不可能窝在庄子上一辈子。

葛明觉得不能找太古板的老头子来庄子做先生,不然容易教坏了小孩子,说不定全是书呆子。于是让孙教谕,也就是现在的孙主簿,介绍了几个县学结业的学子,葛家给的薪水高,而且包吃住,自然有不少人乐意。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葛明就打算回县里了,家里还要收拾收拾,全家都去京城可不是小事。

葛明出了葛家老宅,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跟着院子里的庄户一起,一直送到了村口还在跟着。

“各位父老乡亲,我有空就回来看看,大家赶紧回去吧。”听到葛明这样说,庄户才停住了脚步,毕竟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葛明拉着禄伯的手,眼圈有些发红。

“禄伯,你可要好好保重身体。春来大哥跟着我去京城开酒楼,让你们父子不能团聚,我心里有些不忍。”

禄伯笑了笑,说到:“小郎君,春来跟去了京城才能有更大的作为,要是在京城都能闯出名堂来,说不定还能做个厨王呢。”

“再说老仆每年都要去京城跟小郎君报账一次,这不就有了见面的机会嘛?”

禄伯说完,把手上拿着的一个小袋子递给了葛明,此时眼圈也有些红。

“小郎君,这是庄子上的土,带在身上吧。要是去了京城水土不服,加一点在水里喝下去就好了。”

有神医在庄子上住了这么久,禄伯居然还相信这一套。葛明接过袋子,揣到了怀里还拍了拍。紧紧抱了抱禄伯,这才上了马。

“禄伯,我们京城再见。”说完对众人挥了挥手,粉丝这才迈开步子追着已经在前方的马车。

禄伯举起那只完整的手,挥了挥,此时已经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