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虎眉头一皱。
“是他!”
“这个人先是支持满宠的魏军,接着看满宠不敌司马懿就转头支持司马懿的梁军;在我大汉于司隶打败司马懿之后,他又联合各大世家向司马懿发难,以向我们示好。”
“现在看从我们这里得不到想要的好处,这是又想投靠司马师。”
“不如灭了他们,以除后患!”
诸葛亮一抬头中羽扇止住他。
“臣虎,有些事可以用暗探来解决,这些大家的势力藏于百姓之中;有些事是人心、是民意。”
“只是除掉一个王举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我们想要中原安定就是要中原的百姓真得有所衣食才可。”
“到那时百姓才能真正看清楚谁才是在为他们着想之人,这不是杀一两个世家领袖就能做到的。”
“此事我另有安排,到时大军北撤,我会亲自解决此事。”
“你另有要事去做。”
王臣虎对诸葛亮一拱手。
“请丞相示下!”
诸葛亮却是派人将蒋琬请来。
诸葛亮随之从大案的最下面拿出两封封有火漆的密信看着蒋琬与王臣虎说道。
“这里有两封密信,一封交于骠骑将军李严,书信之内我已写明,公琰你与臣虎带上前去江陵。”
“另一封由公琰你带着过江前去公安城会见陆伯言!”
“陆逊!”
蒋琬与王臣虎对视一眼。
蒋琬看出王臣虎也不知其中详情。
随之拱手说道。
“丞相难道是想要劝说陆逊归降乎?”
诸葛亮点点头。
蒋琬一时犹豫说道。
“陆逊虽与孙权决裂,可他仍然手握四郡之地,又有公安城要冲和大江天险。”
“他岂会轻意投降。”
诸葛亮说道。
“这就是我为何要派臣虎与你同行的原因。”
诸葛亮一指蒋琬说道。
“公琰你为我大汉朝廷新任中书令,以天子节杖出使陆逊荆南军,招降其归汉。”
“将我写与他的书信亲手交到陆伯言手中。”
“想来看此天下大势,陆伯言这种人必会明白其内里关键。”
“如他真不想归顺我大汉。”
“那臣虎所去就已派上用场。”
诸葛亮说着看向王臣虎。
“现任你为南中特使去见孟获、杨阜,在见孟获之前先见南中刺史吕凯,他会支持于你。”
“如蒋琬此处行事不顺,你可去向南中带陛下虎符引南中孟获、杨锋、阿会喃、木鹿大王等当地守军之众集结待命。”
“而到时一年之内我军水师于夷陵水路建成,则我军由大江上游水陆一起南下。”
“李严、向宠引荆北之军正面牵制公安陆逊主力。”
“到那时南方的孟获、杨阜领蛮兵北上直击陆逊后路。”
“陆逊不降我大汉就先集中全力一步步蚕食掉他的荆南四郡之地。”
“看他如何!”
说着诸葛亮就从一个黑色木盒之内拿出画有云纹的一半虎符交到王臣虎手中。
诸葛亮看向王臣虎。
“记住!”
“另一半虎符在南王孟获手中,两符合一,各部山林都尉,阿会喃、董荼那、杨锋、和大汉当地驻军将军,还有刚刚撤回南中山林的木鹿大王父子,他们统一核验之后大军才可调动。”
“此事如办砸,提头来见!”
“明白?”
王臣虎双手接过兵符,重重一拱手。
“属下明白!”
随之蒋琬、王臣虎两人撤出丞相军帐快速离去。
诸葛亮随之看向一旁的护卫巨生。
“横山将军来了吗?”
巨生一拱手。
“邓艾与王训两位无当正副将军、正在侧帐等候。”
“叫他们来。”
少时邓艾带着王训来走入军帐。
“属属……属下,拜……拜见老师!”
诸葛亮说道。
“洛阳一战你们无当飞军打得很好,一举夺下洛阳城扰乱了司马孚的兵力布署。”
“虽然后来一直是骑兵与步兵的主力发挥,可你们这些善于山地行军作战的无当精锐,还是立了大功。”
邓艾拱手说道。
“老……老师,给给我们仗打吧,这一一路之上,我们光……光是跟在后军抓俘虏,没怎么冲冲冲……!”
一旁王训马上接话说道。
“冲锋陷阵!”
邓艾重重一点头。
“嗯!”
诸葛亮说道。
“现在你们有事要做。”
“士载,带上你们的无当飞军快速去向夷陵,统一归入李严荆北驻军麾下。”
“到时李严、向宠由北过江进击,你们无当飞军自夷陵山脉驻守。
一旦开战,由西沿大山进击陆逊身后的武陵、长沙等地。”
“陆逊公安城粮草大多由长沙、武陵两郡所支援。”
“拿下此两郡陆逊无有补给,即为再过善战、也不可久持。”
邓艾心中一喜,立时从诸葛亮手中接过令牌重重一点头。
“嗯!”
随之带着王训离开。
此时一旁的巨生一脸疑惑的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侧脸看向他。
“怎么,你听得懂。”
巨生不好意思的一摸后脑说道。
“又是南又是西又是北的,丞相好像很重视这个陆逊。”
诸葛亮说道。
“此人有领兵大才,不可小视。”
“得之大汉之幸,失也也不能让其为司马师所用。”
“不动侧已,动侧让其无力翻身。”
“再说!”
诸葛亮像是对自己这个护卫而言,又像是对自己说一般。
“陆伯言是个明理之人,知道当下大局已不可逆转。”
“天下诸侯纷争独霸一方的时代已经过去。”
“他不会逆势而为,调兵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说着诸葛亮走到帐门之处,看向东方已露朝霞的天际,巨生随之拿起丞相披风走到近前披在诸葛亮身上。
“丞相又是一夜未眠、小心着凉。”
诸葛亮却是有些高兴的说道。
“今日是个好天气,大军马上就要北撤,也是要解决中原那最后一处隐患的时机。”
“传令大军饱食早饭之后、开拔北归!”
随着诸葛亮大军北撤。
于大江之南的三方势力在不久之后也通过自己各自的暗探接到军报。
最先接到汉军北撤消息的是近在建业的司马师。
“什么,汉军撤了,你们没看错!”
已经撤过大江的司马灵说道。
“没错,诸葛亮确实是引大军北撤,只留下了张苞、关兴、魏延等部驻守大江一线,其他汉军主力都已在几日之前拔营撤向北面的睢阳。”
司马师仍带有狐疑之色说道。
“这不会是诸葛亮的假归之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