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31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3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31

长安语句缓缓,字字清晰,如同金石坠地,“臣听闻,前太子瑛聪慧仁孝,当年之事,天下冤之。”

“待臣平定永王之日,请陛下下诏重审此案,以告慰天下。”

“你……”李嗣升看着长安,气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为前太子翻案?

可那不仅仅是平反一个冤屈,是公然否定开元年间的盛世,否定他那父皇的权威,以及那摇摇欲坠的清名。

更重要的是,这一翻案,就是将他李嗣升彻底绑在与太上皇对立的位置上,父子之间就再无转圜的可能。

李嗣升没想到长安竟敢这样胆大,可仔细一想,她又合该是这样的人。

面对天子的震怒,长安依旧站得笔直,语气甚至没有半分波动,“陛下,臣并非挟功自重,只是认为,正气不彰,则国运难兴。”

“前太子之冤,如同附骨之疽,侵蚀朝纲多年,为其正名,可凝聚人心,彰显陛下励精图治,拨乱反正之决心,于公于私,于眼下危局,皆是有利之举。”

李嗣升的胸膛剧烈起伏,脸色由白转青。

他何尝不知长安话中的部分道理。

前太子案牵连甚广,若能借此机会趁机清理一批太上皇的旧臣,理清混乱的朝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其中的风险……太大了。

可……他还有退路吗?

江南的烽火,京城嗷嗷待哺的军民,虎视眈眈的藩镇,李嗣升就像一个快要溺毙的人,而长安,是眼前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拒绝她。

那她完全可以借口粮草不济、兵力不足,拖延出兵,坐看江南局势糜烂。

甚至……她若心怀怨望,与永王暗中勾结,或者干脆拥兵自重……

李嗣升不敢再想下去。

冷汗浸湿了他的后背。

李嗣升再一次绝望的意识到,他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此时长安再度开口,“若臣顺利平叛永王,相信到时候,一定会有体谅圣心之人上书再审前太子之案,只是……届时体谅的是圣人的心思,还是太上皇的心思,就不一定了。”

“陛下与其到时候被动的翻案,不如此时施恩于臣。”

“若臣未能拿下永王,陛下又能可顺理成章的夺去臣的兵权,更甚者还可以要了臣的命。”

“进可理顺朝政,退可夺臣兵权,陛下何乐而不为呢?”

一场赤裸裸的阳谋,长安掐准了李嗣升的死穴。

漫长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在殿内蔓延。

只有李嗣升粗重的喘息,和烛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最终,李嗣升一直紧绷的弦断了。

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颓然瘫软在龙榻上,闭上眼睛,从喉咙深处挤出一句“……好。”

随即便亲手写下一封密旨,又盖上了印鉴。

长安稳稳接过,仔细收入怀中。

“三日后潼关军南下,臣必当竭尽全力,平定永王之乱,以报陛下。”

没有发誓效忠,只说以报陛下,报的是这份承诺。

说罢,长安不再多看瞬间又苍老了几岁的李嗣升一眼,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寝殿。

殿外,天光已大亮。

长安深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眼神锐利如出鞘的剑。

潼关城头的风还带着征尘的凛冽,长安一身玄色劲装踏回中军帐时,帐外早已旌旗列阵,甲士肃立。

她目光扫过帐下诸将,沉声道:“此番南下路途遥远,东征刚返,将士劳累,王猛张彪留守潼关,何存志韩尚德随我南下。”

“点齐三万精锐,三日后破晓出发,余下一万兵力五日后跟进,直扑江南。”

这一换防,帐内诸将瞬间了然。

军中也是需要平衡的,不能每次都带同一批将士出征,要给每个士兵立功的机会,才能保持军心稳定。

从洛阳回来后,随征的军士得到太上皇的恩赏,留守潼关的将士早就蠢蠢欲动,盼着下一次出征了。

此时,听到长安如此安排,众人也没有提出异议,皆齐声领命。

军令既定,何存志即刻带人清点粮草器械,不过一个时辰便来复命,“将军,潼关现有的粮草,扣除关中守军三个月的定额消耗,仅够三万先锋大军半月之用,若后续一万兵力跟进,粮草缺口更大。”

长安早有预料,指尖敲击着案几,“半月粮草,足够我们赶到淮西,但要平定永王,后续粮草必须备足。”

她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关中诸州,“给了我专断之权,其实就是让我去得罪这些世家,所以这粮草,还是得咱们自己去借。”

帐内众人闻言,皆是会心一笑。

先前保卫潼关时,长安就让人去京中借粮,后来东征洛阳时,更是以雷霆手段向地方世家筹措粮草,从不拖泥带水。

此次有新帝背书,那借粮一事就更无顾忌了。

只是在借粮之前,该要的粮草还得要。

长安吩咐何存志,“带我的手令,去华县调取官仓存粮,就说平叛乃国之大事,延误者以通敌论处。”

又看向韩尚德,“你亲自去拜访关中几大世家,晓以利害,永王叛乱若成,他们的家业也难保全,让他们捐粮捐钱,事后我会奏请陛下,给予封赏。”

长安帐下的将领,干这种去高门大户借粮的事情已经很熟练了,话术都是一套一套的,得到命令后皆迅速离营,务必要在明日午时前回来。

送走何存志与韩尚德后,长安又看向李正,“此次你一同留守潼关,辅佐张彪节制大军。”

李正一脸的惊讶:“将军不允我同行南下吗?”

长安:“只咱们在,我可以给你交个底,永王不足为虑,快则三五月,慢则不过一年,我定能回来。”

“可这几个月的时间,朝廷恐有动作,你要留在这里看顾,及时传消息与我。”

李正:“属下明白!”

随即又担忧道:“那此次该选何人随行前后?”

长安不以为意:“李年,或是李昕都可。”

李正思索了一瞬:“李年一向负责京中暗探之事,既然知晓风波将起,他不宜南下。”

长安:“那就李昕。”

“那属下先去同她交接。”李正旋即出去了。

长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