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说着“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一句广告词,时而出现在丰胸药广告上,时而出现在壮阳药广告上。
其实都是假的。
很多读者老爷们就上过当,嗯嗯……那个不好意思,跑题了。
(备注:上过当的在这里吱一声。)
……
言归正传。
王通虽然这么说,但却没什么把握。毕竟在穿越前,这酝连大学都没读过,物理成绩也并不是很好,要解决这种问题还是有点难度。
好在当时处在一个打工时代,王通曾经去一家生产汽车的工厂打过工。虽然只是在固定的工位上用电批拧螺丝,也耳濡目染,学到过不少东西。
很可惜的是没干多久就被开除了,原因是因为技术津贴的事情,王通坚持认为打螺丝也是技术活……
接下来,就是先根据“转动平衡”这条路子查下去,所有转动件,包括:
连杆、曲轴、传动轴,齿轮变速箱、螺旋桨、叶轮叶片。
但凡是转动的东西,除了眼珠和脖子,全都进行仔仔细细的排查。包括:组件的材质、形状、重量、长短、运动方向、装配角度、装配间隙等等。
经过仔细排查,果然发现了问题,而且还不止一处,而是几十处。
于是,全面改进。
几乎是对从蒸汽机到传动轴、到变速箱、到螺旋桨,全部都推倒重来。
这还只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则是减震问题。
后世的减震方法很多。
只要是能够通过某种手段,吸收、耗散或隔离振动所传递的能量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包括:螺旋弹簧、钢片反向变形、液压减震器、气压减震器、隔震层设计?、防共振设计等等。
全都他娘的一股脑用上!
只差电磁减震器没搞出来。
耗时两个多月,直到一同来的五位妃子中的甄宓和大乔都怀上孩子了,才终于将一台合格的蒸汽机和传动设备,安装在一艘载员30人左右的中型战船上。
然后,用煤烧开锅炉,打开气阀,合上离合器,调整变速箱。
蒸汽机发出“嘟嘟嘟”的声音。
战船开始在海湾里跑动起来。
跑得又快又稳!
经过测试,在即墨湾的海湾中,最快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里左右,换算成公里就是30公里每小时。
换算成海里,就是大约17海里。
也就是17节的速度。
对于船只的速度,王通还是采用了后世的“海里”和“节”来表示。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跟地球的经纬度有关。1节=1海里=1分纬度。
这种单位更贴合航海需求,便于确定船只在海上的位置。
现在说这些,郑浑等人也不懂。
连王通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地球仪也没做出来。王通只知道现在这样规定,对将来很有用。
而郑浑等人,秉承的则是:只要是乾王说的话都是对的;只要是乾王的安排都是合理的;只要是乾王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只要是乾王的要求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于是,王通规定:
1节=1海里=1.852公里=3.704里。
这个公式和单位,就这样愉快地定下来了。
……
这是全世界第一艘蒸汽机船。
其诞生的意义非同凡响!
因为这种蒸汽机发出的,是“嘟嘟嘟”的声音,所以,被王通任命为“嘟嘟”船。
“嘟嘟”船试航成功之后。
王通让人传信给邺城的大臣、周边县令,周围的百姓,以及四位海军舰队的统领:甘宁、周泰、蒋钦、吕蒙。
让他们都来即墨湾(胶州湾)观看。
不仅如此,还让管宁分别从:
晋阳书院、蓟城书院、邺城书院、许昌书院、临淄书院、濮阳书院、琰城书院、江陵书院、岳麓书院、秣陵书院等十书院,各调五名老师和10名学生,前来参观蒸汽机船,并学习蒸汽机方面的相关知识。
王通不再不担心技术泄密。
因为,这个时代,海外的技术知识储备远低于中国,就算他们的商人看到了,他们也学不会。
而其它几家诸侯,他们以及他们的治下百姓也都是中国人。
并且,他们的实力远不如王通,用不了几年,王通就会对他们完成统一。如果他们的治下有人学会了蒸汽机并有所改进,王通乐见其成。
因此,包括造船技术和蒸汽机技术。
全都对所有人公开。
不仅如此,还鼓励民间或官方将蒸汽机技术用于包括:冶金、制造、车辆、纺织、船只等各行各业。
……
于是,半个月之后。
在即墨湾的岸上,到处人山人海。有官员、老师、学生、农民、渔民、商人、工匠、军队、衙役。
足有十万之众!
所有的人都被安排在海湾沿岸,排了50多里远。
然后,由海军第一舰队的统领甘宁将军,亲自掌舵;第二舰队统领周泰亲自加煤烧锅炉、第三舰队统领蒋钦亲自加水,第四舰队统领吕蒙亲自吆喝。
国王王通在船上亲自吃饭,世子王成在船上亲自蹦蹦跳跳、王妃小乔在船上亲自给小屁孩王隆喂奶,小屁孩王隆亲自吃奶……
驾着“嘟嘟”船在海湾中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快速疾驰。
而岸上,则爆发出热烈的“啪啪啪”掌声。
这情况,堪比某地百姓看到日出的场景。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为爱鼓掌。)
……
这是一次很好的宣传。
一次非常成功的广告。
通过这次多达十万人观礼的蒸汽机船航行,让所有人都知道了科技的力量!
只是一个铁疙瘩,加水加煤。
就可以驱动需要十几名水手才能划动的战船,并且,船速还是普通战船的两倍!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
同时,也让所有人知道乾王王通的英明神武。
所有人都看到,就是那个坐在船上,悠闲的亲自吃饭的男子——乾王,亲自指导了蒸汽机的制造,以及蒸汽机船的改造。化腐朽为神奇,夺天地之造化,造出了这等匪夷所思的……神器!
这种事,刘备做得到吗?
曹操做得到吗?
长安城皇宫里的天子做得到吗?
不能!
他们全都做不到!
只有乾国的国王王通,这丫的人如其名,什么都通,名字倒过来就是——通王。
只有他,可以做到!
经此一事,王通的名声再次大噪。
……
表演完了之后,王通下旨:
“给郑浑封青岛县县侯,并拿出三千两黄金,用于重赏所有参与蒸汽机研发的工匠。”
这道王旨,让全天下,所有的工匠为之兴奋不已。
也让那些只知道埋头在故简堆里,摘章断句、皓首穷经的夫子们惭愧不已。
自此之后,乾国上下。
匠学盛行,科技之风吹遍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