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生子躺赢 > 第33章 天幕:魏后对秦太宗的启蒙(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章 天幕:魏后对秦太宗的启蒙(二)

“或者派可靠的人去看……

就像母亲教昭儿认东西,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亲手摸过,亲眼看过才知道真假。”

听到这个回答,魏后的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她将儿子搂入怀中,赞许道:“昭儿能明白这个道理,将来必成大器。”

听到这话,天幕上的弹幕瞬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我的天!四岁!这真的是四岁孩子的思维吗?”】

【“这类比能力!从认东西类比到治国,这是什么样的悟性!”】

【“魏后太会教了!用这么一个故事,就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注重实地考察的核心理念种在了孩子心里!”】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秦太宗后来那么重视吏治和考核了,根子在这儿啊!”】

【“求魏后出育儿书!这教育案例绝了!”】

阿文看着这些弹幕,深有同感地点头,脸上满是惊叹。

“说实话,每次读到这些记载,我都和你们一样震惊。

一个四岁的孩子,不仅能理解故事背后的深意,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类比推理。

这已经不能简单用‘神童’来解释了。”

他翻了翻手中的资料,继续说道:

“而魏后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没有揠苗助长,而是用最适合的故事和提问,将这份天资引导出来。

‘齐威王烹阿这个故事,既包含了法家的‘刑赏二柄思想,也蕴含了儒家的‘民本理念。

更关键的是,它生动地揭示了信息核实和吏治清明的重要性。

这些,都成了后来秦太宗执政的核心原则。”

主播阿文眼睛亮亮的,继续说道:

“除了历史故事,魏后还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秦太宗小时候的观察力。

比如有次下雨后出现彩虹,小秦太宗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下雨后会有彩虹?”

“魏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昭觉得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一起观察思考。”

“于是母子二人就开始讨论阳光、水汽和颜色的关系。

虽然当时的科学水平有限,但这个过程极大地培养了小秦太宗的探索精神。”

弹幕上又是一片感慨:

【“这教育理念,放在现代都不过时啊!”】

【“实名羡慕秦太宗,有个这么用心的母亲。”】

【“我突然理解为什么他能成为千古一帝了。”】

【“这才是真正的启蒙教育!”】

章台宫内,一片寂静。

众人都被天幕中的内容所震撼,一时间竟无人说话。

回到主播阿文说魏后用商周故事引导启发儿子的时候。

始皇嬴政听完这个故事,目光缓缓扫过底下的一众儿子,最后停留在太子嬴昭身上,眼神复杂难明。

“扶苏,”始皇嬴政突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若是你在三岁时,听到武王伐纣的故事,会如何回答?”

扶苏愣了一下,仔细思索后谨慎地回答:“儿臣……应当会说,因为纣王无道,武王有道。”

嬴政不置可否,又看向公子高:“你呢?”

公子高紧张地擦了擦汗:“儿臣……儿臣可能会说,因为周军更强大?”

嬴政冷哼一声,目光转向其他公子。

有的说因为姜子牙足智多谋,有的说因为商军倒戈,竟无一人能说到“民心”二字。

李斯在一旁暗暗心惊。

他偷偷看了眼泰然自若的太子嬴昭,心中暗道:

难怪天幕说秦太宗与众不同,这般见识,确实是从小就显露出来了。

若是其他公子,莫说三岁,就是十三岁也未必能有这般见识。

冯去疾更是直接感叹:“太子殿下天资聪颖,更难得的是皇后教导有方。

这般启发式的教导,便是臣等也未必想得到。”

始皇嬴政沉默良久,目光再次扫过底下的一众儿子,特别是在扶苏身上停留了片刻,最终缓缓开口。

“看来,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引导更是关键。”

他看向太子昭,和小十九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随即又掠过一众其他儿子时,不禁暗暗摇头。

这些儿子中,有的资质平庸,有的虽有小慧却无大智,与太子昭相比,确实相差甚远。

公子将闾忍不住低声对公子高说:“十六弟小时候就这么厉害吗?

我怎么记得他小时候也不怎么说话,看起来普普通通的。”

公子高苦笑道:“现在想来,那哪里是普通,那是在思考啊。

我们小时候只知道玩耍,十六弟却已经在思考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了。”

这一刻,殿内所有人都对那位深居后宫的皇后,以前的魏夫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原本以为她只是个幸运得宠的妃子,现在看来,她的智慧和见识,恐怕远超众人想象。

咸阳城中,百姓们也在热烈讨论着天幕中的内容。

各个茶肆酒馆里,人们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刚才的见闻。

“原来太子殿下小时候就这么聪明啊!”

一个老农模样的男子感叹道,“两岁就能玩转那么复杂的玩具,真是神童啊!”

旁边一个士人接口道:“更难得的是皇后教子有方。

用历史故事启发思考,这种方法便是现在的教书先生也未必想得到。”

在城南的一家茶肆里,几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正在激烈讨论。

“皇后用历史故事启发太子思考,这个方法实在高明。”

一个青衣士子说道。

“是啊,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引导思考,便是现在的先生们也未必能做到。”

另一个白衣士子附和道。

“难怪太子殿下后来能开创盛世,从小接受的就是明君教育啊!”

第三个士子感叹道。

另一个角落里,几个工匠则对天幕中出现的玩具更感兴趣。

“墨家工匠做的玩具?难怪那么精巧。”

一个老木匠眯着眼睛说,“你们看见那个小院子没有,拼接得严丝合缝,手艺真不错。”

“要是咱们也能做出这样的玩具,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

另一个年轻些的工匠跃跃欲试。

“得了吧,那可是墨家的手艺,咱们哪学得来。”

第三个工匠摇头道。

在城西的一个小院里,几个妇人也在讨论着天幕内容。

“皇后娘娘真会教孩子,”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说,“我以后也要学她,多给孩子讲讲故事。”

“可不是嘛,”另一个年纪稍长的妇人接口,“你看太子殿下后来那么贤明,都是皇后从小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