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 > 第414章 众将归来,朕即天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4章 众将归来,朕即天子

赵安让天工院迅速进入其应有的状态后,又亲自执掌格物院,命加入的贤才编撰《格物报》,围绕着古人常说的“天圆地方”展开辩论,并将精彩的论述刊登在报纸上。

身为引领者,他并没有直接说乘船从大赵出发,不论是向东,还是向西,绕一圈后都会回到大赵,更没有说所在的这个空间是椭圆形的。

他要做的是,让世人多思辨,多讨论,多践行。

如此一来,既能出现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也能让世人真正睁开眼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这样才能为工业革命提供思想土壤。

必须得说,报纸是个好东西。

自从他让东方绮推出报纸以来,这几年大赵的报业发展得极快。

各种日报、商报、晨报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朝廷的政策能以最快的速度传至四方。

为了便于管理,他还在礼部专设了刊印和报业司。

又过了几日,春闱举行,随后便是殿试。

赵安出的考题便是“格物致知”。

这次参加科举的人数达到了史上之最,新科进士的人数也是超过了上一次。

令人欣慰的是,和上次诸多学子还是读死书,轻实务相比,此番金榜题名的学子都曾深入田间地头或者走入百姓之中体察民情,知行合一。

武举中榜者也很多。

而且赵安又发现了一批好苗子。

他准备以这届武举为契机,探索建立一套成熟的机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大赵培养将才,避免将来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一如既往,他亲自在国子监对所有中榜者进行培训。

时间也是大幅增加,长达一个半月。

这是增加君臣之谊,同时也是了解他们,以便更好任用的好机会。

天子门生!

他真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门生来对待,循循善诱,语重心长,能教的基本上都教了!

在他们赶赴各地任职的前夕,他还特意带着百官为他们践行,以示看重和期许!

沈卓和张铭也在这时奉命回到了洛京。

赵安冲着两人道:“自古商贾难为官,本王偏要让你们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在大赵行走,更何况你们的功绩摆在这,本王任你们为金紫光禄大夫,如何?”

金紫光禄大夫在大赵乃是正三品的文散官。

虽仅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但地位显赫,属于朝廷重臣。

何况古往今来,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

两人都很激动道:“多谢王爷!”

相比于张铭出身官宦世家,出身商贾之家的沈卓要更有感触。

他老泪纵横道:“王爷,若是没有你,天下商贾又怎么可能有如今的地位?我们真是跟对人了,相信即便是千百年后,商贾但凡提起你,也会对你感恩戴德。”

赵安微微一笑道:“你们应该也都听说本王要开启工业革命,势必能猜到本王为何要重商了。”

“此番让你们来京,就是要与你们商讨如何让各地的小作坊变成公司化运营,还要官民同时推进。”

张铭连忙道:“刚到洛京,我们便慕名去了制香坊,看到他们的规模和管制的方式,受益良多。”

“那叫‘管理’!”

赵安沉声道:“管理公司可是一门大学问,你们要好好摸索。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本王又想多为后世做一些事,肯定要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不辛苦!”

沈卓慌忙道:“现在天下商贾无不期待大赵的工业革命,也都是斗志昂扬,想要借着王爷赐予的这股东风,有所作为。近来加入商会的商贾可谓暴增,今后只怕也会越来越多。”

“商会要充分利用起来。”

赵安喝了一口茶道:“不过也要严加约束商会中的商贾,多行善积德,多做实业,谁若是胆敢违反律法,祸乱商界,一律清除出去,并让官府严惩不贷,千万不要砸了商会的金字招牌!”

“臣明白!”

沈卓躬身道:“这几年商会一直奉行的都是宁缺毋滥的原则,今后也会如此。”

“去忙吧。”

赵安笑了笑道:“你们俩若是能把此事给办好,本王给你们加官进爵!”

“臣等一定不会让王爷失望。”

两人离开后,穿着一身宫裙,明媚动人的萧宁走到他身旁坐下道:“本以为你在外征伐久了,回到洛京后日理万机,会不耐烦,结果不仅得心应手,而且不厌其烦。”

“早知如此,就应该让你早点回来的。一些让我和百官焦头烂额之事,在你这里仿佛都不值一提。你显然是坐在那九天之上,俯瞰整个大赵啊!”

赵安抓起她的玉手亲了一口道:“实不相瞒,我也觉得诸事繁琐,但一想到自己稍微用点心,就不知道能让多少百姓受益,也就不敢懈怠了。”

“风花雪月,谁不喜欢?逍遥自在,谁不憧憬?但总有人负重前行。古往今来,真正负重前行的正是被欺压和榨取得最惨的百姓。若让他们不再如此,那么我们肯定要多承担一些。”

“你……”

萧宁怔怔地看了他许久道:“你所说总是这么振聋发聩,醍醐灌顶。说真的,你比我想得还要好,此生能够与你相遇相知,乃是我天大的福分。”

“你对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赵安紧紧地握着她的手道:“能够心怀天下苍生,抛却亡国之念,不顾他人非议,这么尽心竭力地帮我,我何其有幸?”

“喂喂喂!”

看到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萧宁的脸蛋“唰”得一下红到底,然后有些慌乱地扭过头道:“这些还是等到夜里再说吧。说正事,你准备明年什么时候登基?我虽已经让人在准备了,但需要一个明确的时间。”

“春暖花开之际吧。”

赵安若有所思道:“不要太繁琐,咱们还要好好拟一下封爵之事。这样的话,驻守各地的大将也有时间做准备,尽可能都回来,这是咱们和他们共同的荣耀!”

根据他这段时间得到的情报来看,在葡萄牙帝国和西班牙帝国海战大败,立陶宛大公国又被灭国后,现在西方诸国都不敢再对大赵轻举妄动了。

前线的形势对于大赵而言极为有利。

各大军团的大将都是能够抽身的。

而这也是历练低一层将军的好机会。

说起来,他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刁莽、贾问心、楚霜儿等人了,甚是想念啊!

也该让他们回来一趟,把酒言欢了!

萧宁知道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莞尔一笑道:“你缔造了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登基大典自然不能留下任何缺憾,我会让他们都回来,还有在江南一直在帮咱们培育水稻的那一位!”

孟筠……

赵安轻咳一声道:“是该她。”

“难道只是请吗?”

“……”

扪心自问,他对这个在江南水乡遇到的姑娘还是很有好感的,当时也是相聊甚欢。

只是给名分这种事,还是等到见到人以后再说吧。

他把筹备登基大典之事全都交给了萧宁,自己还是把重心放在推动大赵的工业革命上。

半年后。

他正式授予天香坊国字号,在商界引发轰动。

许多有实力的商贾都参照天香坊,开始尝试公司化运营。

而就在这个时候,大赵盐业公司又在张铭的推动下应运而生。

沈卓则是联手不少商贾成立了洛京纺织公司。

天下人皆是真切感受到公司为何物了。

天工院暂时还是没能把蒸汽机给搞出来。

但在其他方面结出硕果了。

他们做出了飞梭织布器械,通过脚踏板驱动替代手工穿梭方式,使织布效率提升一倍。

紧接着又按照赵安提供的思路,相继做出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纺纱效率。

只是纺出的纱线较细,易断。

而水力纺纱机是利用水力驱动,能纺出结实且粗的纱线。

这东西体积庞大,是需要建立专门的水力纺纱厂的。

洛京纺织公司承担了这一重任,一座现代工厂的雏形也就出现了。

天工院的人都要疯了,纯属高兴的。

迟迟做不出蒸汽机,颇为打击他们的自信。

水力纺纱机做出来后,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甚至联想到一旦做出蒸汽机以后,动力也就可以由水力换成蒸汽机了。

织布速度跟不上纺纱速度的问题便能彻底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炼铁方面也有突破。

在焦炭炼铁法于大赵盛行的情况下,聋子、瘸子和瞎子三位师傅还依赵安所言,推广了“搅练法”。

此法是在熔炉中搅拌熔融的生铁,使其脱碳,盛产出质地更纯、更坚韧的熟铁。

这能为建造机器、桥梁,乃至将来的铁轨提供优质材料。

皇宫。

刁莽、贾问心和楚霜儿率先赶回来了。

“赵百品!”

不顾那么多皇妃在一旁看着呢,刁莽抱着赵安迟迟不撒手道:“如今大赵实在太大了,回来一趟真不容易,咱们这都多长时间没见了?”

“我还以为不把地从北海种到乌拉尔山脉,你不会再见我了呢!”

看出他在有意搞怪,赵安笑道:“你不是在信中说,把那长达数千里的宜耕带给开垦完,需要千万辈子吗?”

“你这明显还差亿点,不如我将元超他们打下的立陶宛大公国也交给你开垦如何?”

“!!!”

刁莽当即后退几步,欲哭无泪道:“我可是看着你一步步登上帝位的,你真要这么对我?”

贾问心打趣道:“莽爷,我看你还是别装了。你在那带兵垦荒的时候可是乐在其中,还总是说多开垦一些,就能多产一些粮食,在让咱们北方军团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提供给百姓,让百姓不再挨饿……”

楚霜儿也是拆穿道:“你还天天激励将士们,只要多种地,多产粮,那也是在为王爷开疆辟土呢!”

“两位姑奶奶,快别说了!”

刁莽老脸一红道:“太久没有在他面前老不正经了,这不是赶着他登基前抓点紧吗?待他成为皇帝后,我再这样,很容易被弹劾的!”

“哈哈哈!”

赵安仰天大笑道:“你这么粗中有细的一个人,他们想弹劾你,还是很难的。何况不管我是杂役、王爷,还是皇帝,咱们永远都是兄弟!你在我面前可以永远老不正经,永远是莽子!”

“你!”

刁莽双眼发红,慌忙转过身道:“特娘的,我这是眼里进沙子了吗?”

“莽子!”

赵安走上前搂着他的肩膀道:“等兄弟们都回来,我设家宴,咱们好好聚聚。”

“你还欠我酒呢!”

“自是让你喝个痛快!”

……

时间过得像大将回京的速度一样快。

转眼间已至年关。

除了钟玉和董禁外,其他人都回来了。

而且都在献礼。

马元超、蔡奉、魏遵、汪陵、宇文钧和拔野呲把立陶宛大公国的大公给带到了洛京。

阮鱼把倭国的天皇和大名抓来了。

于攸献上了东北黑土地上种出的粮食,还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外兴安岭中开采的金银。

韩阔、吕胜、卢义和许辽不仅灭了马拉王朝,还俘获了莫卧儿帝国的一个王子。

樊英带回了崖州黎族愿意永世臣服大赵的首领。

宗裕按照赵安所说,献上了流求的一抔土。

吕胜拿出了自己亲自腌制的大黄鱼。

赵大饼带回了十几匹万一挑一的好马。

即便是隶属京都军团的唐绩和唐疆兄弟俩,也将河套百姓编织的赵家军战旗和玄色王旗献上。

刁莽见状,愣是坐不住了。

他两手一摊道:“难道就我什么都没准备?”

贾问心和楚霜儿相互看了眼,笑而不语。

赵大饼二话不说,走到他面前道:“来来来,莽子,让我搜个身!”

说着,他便上手了。

“大饼,你大爷的!”

刁莽一边躲着,一边赶紧把怀里揣着的箭头拿出来道:“赵百品,这是你第一次射杀鞑子时所用,我偷偷给取出来留到了今天。在你登基后,我要是拍卖的话,估计会一夜富可敌国吧?”

“有心了!”

赵安走上前接过箭头,思绪瞬间回到了西北的两间茅草房中,回到了连斩三敌首,又和鞑子勇士单挑时……

往事历历在目,兄弟还在眼前。

甚好,甚好啊!

他感慨万千道:“诸位,自古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开国之君杀功臣之事,屡见不鲜!”

“本王今日便明言,本王断不会干这种事,既然是诸位跟着本王打下的江山,也当一起守并共享荣华富贵!不过,也希望诸位都能够不忘初心,严于律己,更要严加约束自己的家人,不要让本王为难!”

众将相互看了看,异口同声道:“臣等遵旨!”

刁莽还特意催促道:“你别本王了,打现在开始就该适应了!”

赵安吐气如龙,一字千钧道:“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