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 第181章 釜底抽薪,赶35军至察南一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1章 釜底抽薪,赶35军至察南一线

郭云师长手上青筋暴起。

“好个王天珩,不当汉奸了,敢来咱们的地盘闹事!”

“竟敢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挖墙脚,我踏马崩了他!”

付无义连忙拦住郭云,小声呵斥他不要胡闹。以前大汉义军属于伪军序列,杀了也就杀了,现在对方是独立军麾下正儿八经的团长。

枪杀自己人,别看你郭云是师长,也顶不住这个雷。

一旦开枪走火,事态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以李峰的手段,必然拿此事大做文章,搞不好会趁机把35军给清理出绥远。

隐忍,必须隐忍,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暴怒。

郭云是替军座担心啊,若是任由王天珩这般行事,不出半月,自己手下的兵怕是要跑个精光,35军苦心经营的防线也将瞬间崩塌。

嫡系士兵认可你付军长,军垦征召的地方兵,还是更看重肥田的。

几人返回军部,却发现内部的情况也不乐观。

付无义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军官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军心的动摇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刺向35军的要害,而他们却一时找不到化解之策。

后勤部紧急来报,说是已经十几天没有看到运粮队的身影了。

“什么?抓紧安排人去找,是不是遭了土匪?”

“立刻安排一批粮草,再送去骑兵团。”

屋漏偏逢连夜雨。

营区内已是人心惶惶。

新兵蛋子们聚在伙房门口,围着几个从五原回来的老兵七嘴八舌地打听。

“真有这么好的事?”

有人摸着补丁摞补丁的军装,眼神里满是向往,“在咱这儿扛枪,一年到头连双新布鞋都混不上。”

老兵们则唉声叹气,想起在35军的日子,训练艰苦不说,还时常面临缺衣少食的困境,再对比王天珩给出的诱人条件,心中不免泛起波澜,纷纷劝着新兵:“要是能有自家的地,谁还愿意在这吃苦受累啊。”

35军内有政委体系,这一点是跟八路学习的。

此刻全部出动起来,做士兵的思想工作。

还是那句话,嫡系士兵愿意跟着付军长,其他征召来的士兵,未必有那么多的归属感。

另外独立军、35军,在哪干不是干。

最近独立军声名在外,似乎比你35军的平台还要好一些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最主要的不是士兵本身怎么想,而是他们家里人怎么想。军队里有政委做工作,但家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却很信王家的说辞。

王友卿的身份摆在那,十之七八的土地都是人一家的。

随便拿出来一些,足够穷苦人折腾半辈子了。

半夜,三连连长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推门一看,七个骨干士兵齐刷刷跪在地上,领头的上士攥着退伍申请书,声音发颤:“长官,俺娘来信说,让俺无论如何去大汉旅报到,不然就不认我这个儿子了。”

连长看着他们始终不敢在申请书上签字。

王天珩的招募行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在大汉旅能获得土地的优厚条件,使得五原城的招募处每天都人满为患,进一步加剧了35军士兵们心中的动摇。

街头巷尾都在传颂着大汉旅的慷慨,百姓们纷纷感叹,跟着这样的队伍,日子才有盼头。

事情搞成这样,只有一个办法,陪跑。

35军想要稳住军心,必须跟王天珩一样,也选择把军垦的田地分出去,分给士兵。

性质不一样,王家的土地都是靠吞并、采购弄来的。

他们手下军垦的田地,那可是一搞头一搞头敲出来的,隶属于军部,属于士兵的军粮。

一人分5亩,35军一万多人,那就是五万多亩。

军垦也没垦这么多啊。

这姑侄俩,分明是要把他的根基连根拔起。

这一招真的绝。

付无义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满心焦虑与不甘。

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可一时又实在想不出既能留住士兵,又不损害军队根本利益的良策,内心的煎熬让他的眼神愈发凶狠,仿佛下一秒就要择人而噬。

“李峰,李峰,你过分了。”

犹豫之后,还是决定把军垦的田地拿出来一部分,先给骨干军官分。

稳住35军的基本盘再说。

这明显是错误的决定,人都是有私心的,尤其是患寡不患均。要么把军垦的田地拿出来,所有人一块分,哪怕分一亩或者几分地,也好过先稳住骨干。

而且,一旦跟王天珩打上这场经济仗,意味着35军必然会走向弱势。

无论胜负与否,对方在绥西地区的地位都会瞬间降低,拉低到跟大汉旅一个水平。

王天珩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远处 35 军营地腾起的炊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转头对副官下令:“再放出话去,带十人来投,额外加赠一头耕牛!”

他们王家主营的两大家业,一个是干渠田地,另一个就是牲畜养殖。

牛犋跟套马杆多了去,不愁35军跟他接着打擂台。

若是行军打仗,王天珩肯定不是付军长的对手。可要是折腾商业手段,折腾家业这一套,付无义还真比不上大地主出身的王家。

带到对方熟悉的领域内,用丰富的经验干掉你。

李峰呢,坐镇九原城,安心看着双方胜负就完了。

不管谁胜谁负,他都是始作俑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

骑兵团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连续十几天没有粮食补给,又有孙德胜花大价钱挖墙角,刘春芳麾下的嫡系也有人带队跑路。

剩下的就更不堪一击了。

拿下骑兵团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是兵不血刃的拿下。

另一边,李峰还在调动楚云飞的关系网,想把主政绥远这件事挂在楚云飞头上。

他是统帅面前的红人,且得到了苏械师整编的承诺,算是中央军出身了。

相较于门炳月,楚云飞无疑是李峰的人,更有利于掌控绥远。

走统帅部的关系,调35军至察南一线,与日军对峙。给楚云飞申请独立军副军长,及绥远主席一职。这才是李峰真正的杀手锏,可以把35军连根拔起的手段。

论资历楚云飞不及这些人,但在乱世之中,资历这玩意儿是最不值钱的。

可以花钱买民心,收拢地方支持,民心所向,跟资历有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