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请,卸甲! > 第380章 解除兵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天还没亮,桥文言便按照规矩将书呈入宫去。

朝议没有等来。

天子忽然宣布:罢朝休沐。

百官多不解,从宫中退出时,议论纷纷。

因有心人刻意撒布,加之大臣们都是耳聪目明之辈,消息远胜寻常百姓。

“可都听说了?六皇子至羊头山,斩了董然。”

“是追究董然失太原之罪?”

“不知……无论如何,九卿重将,不审而诛,这符合法度吗?”有人忧心忡忡,叹息道:“真叫你我之辈难以安枕啊。”

“但守国法,便可心安,如何安枕不得?”

一人从几个议论的大臣身边走过,斜睥了他们一眼。

见到此人,多数人立即噤声。

徐岩是当朝最年轻的九卿,如果不英年早逝的话,大概率能熬一个三公出来。

如果将来六皇子登大位……那三公是保送的了。

昔日的小吏,如今无人敢小觑他。

有人问了一句:“徐公既这般说,想来是知道些我们所不知的实情了。”

“使太原得而复失、陷害皇嗣,难道还会冤杀他不成?”徐岩冷哼一声:“要不了多久,你们自会知道真相!”

在徐岩丢下这句话的时候,有一骑背负一剑,飞奔至宫门:“六皇子书呈!”

宫门守卫确认后,立即让开:“进!”

宫苑中,天子穿着一身宽松的袍服,倚在一张躺椅上,盖着狐裘,正观天色。

张辨在侧,将桥文言所呈之书,再度复诵一遍。

“陛下。”

赵烨又走了进来:“六皇子有书呈来,并送还泰阿剑。”

说着,他先将剑呈了上来。

天子掀开狐裘,接过剑,抽出鞘来。

剑身上,血迹尤在。

天子嗤笑:“这小子,砍了人剑都不擦干净。”

他随手丢给旁边侍从,道:“拿去洗干净。”

“是。”

侍从点头,捧着剑正要离开,天子又忽然道:“等等!先留着,不要洗。”

“你去宫门口,将离开的百官召回,让他们在外候着。”

侍从茫然再应:“是。”

赵烨摊开信,正待张口,天子便问:“书中说董然之罪,对不对?”

“陛下圣明。”赵烨忙点头:“董然失太原、擅斩赤延陀、逾制擒甄武等将,假托大局之名,行害皇嗣之事实。”

“殿下还说‘以致我军大败于定阳、精锐将士无辜身死、太原数十万百姓遭害,其人亦有从罪’。”

天子微微点头:“从罪、从罪,朕知道了。”

“张辩,你且将此书接过,稍后拿去宫门外念给百官听。”

张辩目光微动,立即道:“是!”

天子看了他一眼:“你有想法?”

“臣……”

“说。”

“是!”张辩不敢含糊其辞,直言道:“陛下是打算撤下太尉,还是撤下六殿下?”

“那朕且问你。”天子笑了:“你认为是太尉的持守缓攻可成呢,还是六皇子的主动进攻可成?”

“这……”张辩面露难色,最终摇头:“臣不通军事,不敢妄言。”

“这不是通不通军事的问题,这事谁都不敢妄言,任何判断,除了猜测,就是屁股决定的!”天子摇头:“六皇子自出战以来,屡战屡胜,断然没有撤他的道理;而太尉昔日的功绩和能力,又岂是作假的?”

“他在朝堂上所陈的打法,可是得到了五王和许多大臣的认同,谁敢断言他的路走不通呢?”

“所以,朕也两难啊!”

“可是不撤太尉,又不撤六皇子,这前线之事,谁人为主?”张辩不解。

天子笑意愈浓,站起身来:“路啊,都是自己选的,走的越远就越是没法回头,那就只能埋头硬顶下去。”

“太尉成了,他便是豁出命去,也不敢丢了羊头山,否则诸罪他担。”

“六皇子成了,他就会誓以性命求胜,击退西原,拿下并州。”

“可如果二人都不成呢?”天子忽然一叹,道:“那就有些难办了……取纸笔来吧。”

几个宫人,将纸笔和案几搬来。

天子亲自手书第一封:军中诸事,皆由太尉断之。

而后,书第二封:军中诸事,皆由六皇子断之。

最后,书第三封:赵烨代朕掌军。

加印之后,天子将此三封诏书交由赵烨。

“内宦当中,唯你最知兵。”

“带上这三封诏书,邀上皇甫龙庭和兵曹的军机参谋,一同上路,不必太急。”

“二者之中谁人话事军中,便将军权予谁。”

“若二人皆不能决,则你取之。”

天子笑了笑,道:“记住,军权落到你手上了,责任就得你来担。”

“如果你站队某一方,而他又失利,你亦难逃追责。”

赵烨没有犹豫,当即跪拜下来:“陛下放心,无论前线如何,只要臣还活着,就不会让西原人得手!”

“你们的忠心,朕是放心的。”

天子摆了摆手:“都去忙吧。”

张、赵二人告退。

天子拂手去纸笔:“取弓与靶来。”

“是!”

片刻,宫人取来弓与箭,又将靶子立在远处。

天子撸起袖子,将弓张开,臂一引拉了个满月。

手松时,箭靶倏的一震。

箭头穿透靶心而出!

“朕还没有老!”

他笑了一声,将弓撇到一旁,道:“将三辅之长召来议事。”

“是!”

等宫人们都退下,天子负手望天,见日初起,他又一声笑:“大夏,亦未老也!”

宫墙外,群臣去而复返,在外候着。

未久,一柄沾血的天子剑呈了出来。

由一名宦者托着,走到每一位官员前。

“李公看清了么?”

“看清了。”

“张公可识此剑?”

“识的。”

“万公……”

宦官捧剑而过,询问每一位官员。

面对天子佩剑,官员们无人敢质疑。

随即,张辩在旁,公布了董然的罪证。

如此,在这宫墙外、百官面前,等同于天子开口敲死了董然的罪!

这件事,不只是周彻之为,更有天子背书。

有质疑的,只能去顶撞天子了。

桥文言是代表朱龙来的,所以他能立在前列。

张辩所言,他一个字也不敢漏!

最后,他得到了结论:

一、董然没有翻身的可能了,不可能借董然之死撤掉周彻;

二、对于朱龙撤掉周彻的意见,天子并未采纳。

但!天子同样没有要动朱龙的意思——这说明六皇子差人来,也未撼动太尉?

在天子这,董然惨败,六皇子和太尉——平局!

回想昨夜在车上听到话,桥文言自己没有离开雒京,而是继续留在此活动。

他安排了快马,去回信朱龙。

接下来,他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借董然发难,而是:雒京之安危!

于雒京的大夏老爷们而言,最为紧要的,永远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如果说有可能让西原威胁到自己,那是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反响极大!

朝野中,求稳的声音迅速膨胀。

——“西原擅野战,弃守而攻,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我大夏以武立国,何惧蛮夷?!愈是惧战,愈是不堪!”

——“国家大事,岂容意气?”

“没有意气,哪有今日的汉地十三州?打光了并州还有三河,打烂了三河还有三辅,还怕了他们蛮子不成?!”

——“这是伤国之言!”

——“不错!雒京重地,不容有失!”

——“太尉世之名将,持重有方,依他策稳妥而行,亦可退敌,何以求战?!”

虽然大夏境内武风极盛,但此番求稳的声音还是压过了另一派。

毕竟,太尉本身,才是武人的代表不是吗?

——张梓北!

“太尉。”

有人快步走进帐来:“雒京回信。”

朱龙立即拆开,看过后,他眼中厉芒一闪。

豁然而起!

“既如此——便容不得犹豫和客气了!”

他发出一声冷笑,道:“六皇子,此番让你不得!”

“去,将五位大王请来。”

“是!”

稍许,五王齐至。

双方见礼毕,朱龙还没说话,济南王便开口:“羊头山的事我们都听说了,这个六皇子确实叫人头痛啊。”

“难道他就这么喜欢厮杀?”

他连连摇头,一脸不满:“太尉你召他了没有?为何还不见他来?”

朱龙看了他一眼,道:“请几位过来,正是为了此事。”

“我可以告诉诸位,六皇子出击之决心,已是不可动摇。”

“他斩董然,说了许多罪证,但归根结底只有一条——董然与你我一般,是主守,而他要的是攻。”

“他与我们路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顿了顿,他方叹了一口气,道:“诸位殿下都是掌国的人物,我也不拐弯抹角了。我等与六皇子,不但是在争功,更是在避责啊!”

“要么他压倒我,诸位俯身听命,引军出山,冒险与西原人决死。”

朱龙话说到这,魏王、赵王等人忍不住对视。

“此中道理我们都明白。”赵王轻轻摇头,道:“我等与太尉站在一块,太尉有什么吩咐,尽管说便是了。”

“不敢!”

朱龙起身作了一揖。

他又沉默了一会儿,方道:“我意,再召六皇子来,直接解除其兵权!”

“于军中,我持节钺,是他上司;于宗室内,诸位殿下是他长辈。”

“为了大局,我们应当合力为之。”

其他几人还没接话,济南王便一拍桌子:“就这么办了!我们支持太尉,但话说在前头,如果陛下追究这件事……”

“陛下对于此事,置之不理。”朱龙倒是平静了起来:“拿下六皇子,不是为了害他,而是为了眼前的战事。”

“只要仗能打赢……退一步说,只要羊头山可久守不破,我等便是有功无过的。”

有功无过这话说的漂亮,本质就是——到时候天子和朝廷需要他们来继续贯彻路线。

成功了,一切好说;失败了,诸账皆算。

周信等人,都在心中盘算——没得选择。

两条路,二选一。

跟着周彻走,主动出击,只能求胜;

跟着朱龙走,紧持防守,不输就行。

第二条路,最为妥当,这也是他们一开始选择朱龙的原因。

“可!”

最终,五王悉数点头,敲定此事。

恰在这时,有人通报:三殿下来。

朱龙连忙道:“快请!”

帐门掀开,周松步入,目光在众人脸上一扫,似笑非笑:“既有军议,为何将我单独空置一旁呢?”

周松自己是皇嗣,此番又是名正言顺的监军,谁也不敢怠慢。

“哪里!”朱龙立即道:“正要去请殿下来,好办一件事。”

“何事?”周松问。

“我已两次去信,请六殿下来议事,六殿下却置之不理。”朱龙面带苦笑,道:“战事关系重大,这如何使得?”

“皇弟这般……确实不妥。”周松微微蹙眉:“所以,朱公想让我召他来?”

“正是。”朱龙点头:“于私殿下为兄、于公殿下为监军,他如何也不会拒绝的。”

“好。”

周松未做他想,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