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昆仑看到白婕与楚峰相熟,心中骇然,最后一丝不甘也化为乌有。

白婕他认得,是彭城的一位行长。

这倒没什么!

不过,宋昆仑却知道白婕的家族不得了。

白家的影响力很大,彭城市的领导在人家面前都不够看的。

更不是他能得罪的。

“连白家的人都和他交好……

还好我识相来道歉了,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宋昆仑暗自庆幸,捂着还疼的额头,灰溜溜地带着手下离开了古玩市场。

鉴古斋内,楚峰正看着白婕带来的三足铜香炉。

他站起来,俯身细看。

这是一尊三足双耳铜香炉,高约12厘米,口径15厘米,炉身呈饱满的圆形,三足为兽首衔蹄式,耳为桥形。

整体器型规整流畅,线条利落,是典型的清代中期宣德炉仿品风格。

只是香炉表面呈亮黄色,黄铜质感裸露在外,没有一丝岁月沉淀的包浆皮壳。

香炉外表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崭新得像刚从工坊里出来的新品。

“这铜炉锃光发亮,都可以照镜子了,你觉得是真是假?”

楚峰把玩着香炉,朝着白婕询问。

白婕嫣然一笑,白了楚峰一眼。

“我要是知道,还拿给你看啊,我不懂才拿给你的。”

楚峰指尖轻轻摩挲炉身,他发现虽然铜炉表面光滑如镜,但边角缝隙里并未完全清洗干净,还依稀残留着一些灰尘污渍。

“这个铜炉造型不错,你从哪里弄来的?”楚峰询问,有些好奇。

他有些好奇,究竟是谁将铜炉表面的包浆都去掉了,还打磨得如此透亮。

白婕放下茶杯,看着楚峰:“这是我一个海外朋友在国外跳蚤市场淘的,花了差不多3000华夏币。

他说看着像老东西,但自己拿不准,就托我拿过来让你看看。”

“难怪!你这么说,我就能理解了。”

楚峰用手指轻叩炉身,声音清脆悦耳,带着老铜器特有的沉韵,没有新铜器的刺耳杂音。

“这个铜炉是老的。而且价格不贵,算是捡漏了。”

楚峰给出结论,语气透着肯定。

白婕眼睛一亮:“真的?可它外面看着这么新,我还以为是仿品呢!”

“这就得说海外藏家的收藏习惯了。”

楚峰拿起放大镜,指着炉底的款识: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字迹工整,笔画有力,不过落款一看就是清朝雍正时期的风格。”

他顿了顿,又解释道:“海外藏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那边的,不看重包浆证明年代这一套。

他们更在意藏品的整洁度,觉得包浆是污垢,买到手后会用专业溶剂把外壁的包浆彻底清洗掉。

只保留内膛的使用痕迹。

一来不影响日常摆放观赏,

二来内膛的包浆也能证明是老物件。”

“哦,还真是!外国人的想法不一样。”白婕点头附和。

楚峰指着内膛继续说:“你看这里,内膛的包浆没有被破坏,而且有明显的使用痕。

炉底中心有一圈凹陷,是长期放置香灰形成的火痕,边缘的皮壳是焚香时熏出来的。

这些都是仿品做旧做不出来的。”

“那它值多少钱?” 白婕好奇地问。

“3000买的,至少赚个100倍。”楚峰笑着说。

“清代雍正官仿宣德炉,保存完好的,现在市场价要100万左右。”

“这件铜炉看着还行,就是有些藏家看到炉身外壁被清洗打磨过,就不敢轻易出价了。

这就导致,想要卖出这铜炉,必须要遇到合适的买家才行。”

白婕惊喜不已:“没想到我那朋友还淘到宝了!看来以后有好东西,还得找你把关。”

楚峰淡然一笑:“乐意效劳。对了,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银行不忙吗?”

“今天周末!你忙晕了吧?”白婕看着楚峰。

楚峰这才意识到该看日期,尴尬地笑了笑:“还真忘了。”

白婕将铜炉放进包里,主动邀请楚峰:“楚峰,走,咱们去地摊上逛逛,看看能捡漏宝贝吗?赚钱了分一半。”

白婕打着淘宝的名义,拉着楚峰出去逛逛。

“好的,走吧。不过你还是别抱有太大希望,这地摊我经常逛,大多数的摊位我都看过。”

楚峰提前给白婕打好预防针。

“明白,不过,万一我运气好呢,说不定能捡漏。”

白婕和楚峰走出古玩店,朝着古玩地摊区域而去。

两人一边溜达,一边闲逛。

楚峰不时开启透视,对着地摊上的老物件扫过。

可一个小时过去了,楚峰也没有遇到一件像样的东西。

眼看地摊快到头了,楚峰也没有出手。

“今天运气不行,不好淘啊。”楚峰感慨着,即便有透视,想要捡漏也很困难!

“没事,我主要是想体验这个过程!”白婕没当回事,她只是想体验一下捡漏的过程。

两人来到市场入口,一阵香气飘了过来。

楚峰顺着香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看到一位大爷在三轮车上摆着摊位,正在做金黄的猪肉饼。

楚峰看了一眼大爷,目光却被摊位上一个罐子吸引住了。

“没想到,地摊上竟然还有古董。”楚峰心里想着,便朝着大爷走去。

来到摊位前,楚峰直接开口:“大爷,做个饼多少钱?”

“6块!”大爷回道。

“好的,给我做一份吧。”

楚峰说着,目光却在打量大爷身旁装着猪油的青瓷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