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242章 三战三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兄弟们五一快乐,今日加更一章?w?】

皇帝这种反常举动,令满朝文武大臣一时间都摸不着头脑。

保皇党官员对此倒没多言,他们想着三大殿工程总有完工之日,如今皇上兴致正高,又不断增派人手,工程只会提前竣工,到时皇上自会将心思收回。

然而,东林党官员却借此不断以奏折上书的方式批评朱由校。

与此同时,京城中再度传出诸如“木匠天子荒废朝政”之类的流言蜚语。

但奇怪的是,《天启时报》对此并未发表任何声明。

就在数日后,江宁的奏折送达京师。

朱由校第一时间得知消息,随后在御书房召集内阁与八部官员,针对江宁奏折上的提议展开讨论。

对于是否出兵援助林丹汗这一问题,所有大臣一致采纳江宁的提议,即可以给予口头声援与精神支持,但出兵是绝无可能的,一个兵都不会派去。

而对于出兵袭击卜失兔部、趁机收复河套地区这一建议,一众大臣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毕竟河套地区的丢失,长久以来一直是大明朝的一块心病。

没了河套地区,朝廷在军事上诸多受限,无法大规模对外用兵,就连在辽东也只能转攻为守。

此前辽东局势危急,必须依靠林丹汗这个盟友,所以不能对河套地区的卜失兔部动手。

但如今形势已然改变,也就无需再顾忌林丹汗的想法。

只见朱由校神情激动地说道:“若能集结宣府、大同的兵马,趁机收复河套地区,此事大有可为!

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与敌人,从此以后,攻守异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在场一众大臣听闻,无不神情激昂。

就连户部尚书郭允厚也赶忙站出来,表示自己要亲自随大军出关,跟着去洗劫卜失兔部。

朱由校一听,顿时一阵头疼,说什么也不同意郭允厚前往山西。

毕竟众人都知道,郭允厚极为贪财,此前跟着江宁、老魏去了一趟山西,给户部国库捞了个盆满钵满。

抄家抄得那叫一个过瘾,一直心心念念着能去关外蒙古人的地盘上再大捞一笔。

但此次情况特殊,绝不能让郭允厚跟着去,毕竟他视财如命的性格,万一因财误事,导致战事失利,那可就不妙了。

郭允厚对此痛心疾首,不断表示抗议,但朱由校根本不予理会。过了些时日,郭允厚也只能无奈作罢。

紧接着,朱由校向沈有容传达旨意,命他以五军都督府的名义,给宣府、大同下发调兵文书。

此次由英国公张维贤统兵,宣府总兵黑云龙、大同总兵杨肇基为副将,发兵六万,出关收复河套地区。

之后,朱由校又拿出朱由检的奏折,与大臣们开始讨论如何处置蜀王通敌卖国一事。

在场众人纷纷表示支持朱由检的提议,把蜀王朱至澍废为庶人,押回京师受审。

朱由校顺势顺水推舟,下发旨意,将蜀王朱至澍废为庶人,带回京师受审。

至于蜀王府下辖的宗室,则交由信王朱由检自行处置。

随后,朱由校再度投身于三大殿的修复工程。

…………

与此同时,在京城一处府邸的密室之内,聚集了不少人,众人正低声密谋商议着什么。

只见其中一位老者捋着胡须,哈哈大笑着说道:“如今当真是天赐良机!

江宁和魏忠贤两个祸害远在四川,英国公和薛国观在山西,陈策带兵巡视九边。

如今京城中,孙承宗和袁可立手中无兵权,五军都督府只剩沈有容和定远侯邓文明,而京营十几万兵马,如今也仅剩下五万,领兵之人又是满桂那个莽夫。

如今,咱们诸事都已安排妥当,只等时机一到,大明朝便能改天换地。

到那时,大局已定,就算江宁回来,咱们也可设法将他与魏忠贤一同诛杀。

至于信王殿下,他要是想老老实实当他的亲王,那自然再好不过。

若是他不安分,那就让他去陪他的皇兄好了。”

随后众人哄堂大笑,“到那时,这大明朝便就是咱们东林的天下了!”

…………

一时间,京城的局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氛围之中。此时,身处四川成都的江宁,每日依旧在忙碌地签发、回复着各地送来的公文,忙得不可开交。

而老魏和朱由检在清查整个四川官场的行动中,干得可谓是如火如荼。

到后来,逐渐形成了朱由检负责抓人,老魏负责行刑杀人的局面,原因是巡抚衙门的牢房早已关不下众多犯人。

每天,都有大批贪官污吏、不法商人以及罪行累累的乡绅土豪,在巡抚衙门之外被公开处决。

那场面,当真是杀得血流成河,令众人胆战心惊。

然而,百姓们却对此纷纷拍手称快。

朱由检的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江宁的高度肯定。

原本江宁还担忧朱由检年纪尚小,在清查行动中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却没想到,朱由检一手抓人、一手抄家,行事极为干练,在百姓中的名声也直线飙升。

与此同时,整个四川官场的官员们无不人人自危。

以往他们仗着“山高皇帝远”,在当地如同土皇帝一般作威作福,如今算是彻底领略到了来自京城皇权的威严与恐怖。

到最后,朱由检甚至得了个“灭门王爷”的称号。

更有不少官员,还没等朱由检上门抓捕,便纷纷自行了断。

…………

领兵征讨奢崇明的秦良玉,亲率十万大军在重庆城外与奢崇明部展开激战。

双方连番大战三场,秦良玉三战三捷,把奢崇明打得晕头转向,怀疑人生,最后只能狼狈退回重庆城中,凭借城池坚守不出。

这一仗能打得如此顺利,连秦良玉自己都颇感意外。

究其原因,主要是朝廷大军的火器威力惊人。

两军对战之时,神机营大显神威,各类火器轮番发射,一时间火光冲天,将奢崇明的十万大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那十八家土司首领更是吓得慌了神,四处奔逃。

三场大战下来,奢崇明的部队被歼灭五万之众,剩余五万残军龟缩于重庆城中。

秦良玉当机立断,果断下令围城,而后与一众将领共同商讨破城之策。

毕竟重庆城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厚实,护城河又深又宽,若要强攻,没有五倍于敌军的兵力,根本无法攻克。

且不说朝廷调不出那么多兵马,即便能调出来,也不能如此强攻,否则必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时间,曹文诏、赵率教和杜文焕三人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诸如挖地道潜入城中、派人乔装混入城内等,手段花样百出。

虽然这些计策最终都未能成功破城,但却把城内的奢崇明折腾得狼狈不堪,整日提心吊胆。

江宁在收到秦良玉送来的最新战报后,顿时精神抖擞,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他赶忙招来李若琏,笑着说道:“老李啊,秦总兵果然不负众望,在重庆城外三战三捷,奢崇明那贼的十万兵马已被歼灭五万,剩下五万残军退入城中,就像那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

李若琏闻言,也是大喜过望。

但随即他又面露担忧之色,开口问道:“大人,可这剩余五万兵马据守重庆城中,要是秦总兵长时间攻不下来,该如何是好呢?”

江宁闻言,嘿嘿一笑,说道:“对此,我早有打算。

老李,你立刻安排潜伏在重庆城内的锦衣卫密探,去联系叛军中有个叫罗象乾的将领,告诉他若愿意献城投降,必定记他一大功。”

李若琏听闻此言,大惊失色,急忙问道:“大人,这罗象乾也是咱们锦衣卫的人吗?”

江宁摇了摇头,说道:“怎么可能呢?罗象乾可是实打实的奢崇明部下。”

李若琏愈发疑惑,追问道:“大人,那您为何如此肯定罗象乾会投降呢?”

江宁心中暗自嘀咕:“这我是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你问我,我问谁去啊?”

最后只能说道:“老李,你就先按照我说的去办,具体情况,试过才知道。”

李若琏赶忙领命而去。

随后,江宁又给秦良玉修书一封,将情况告知于她,并命她静待时机,不可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在重庆城内大梁皇宫之中,奢崇明面目狰狞,双眼布满血丝,愤怒地咆哮道:“秦良玉这个疯婆子,竟敢一战就灭掉我大凉五万兵马,实在可恨至极!

寡人一定要将她碎尸万段,还要屠灭整个石柱,以报今日之仇!”

在场众人见他如此暴怒,无不心惊胆战,大气都不敢出。

原本他们以为集合十八家土司的兵马,凑齐十万之众,怎么也能与朝廷大军打得有来有回。

却万万没想到,信心满满地在重庆城外大战三场,竟是损兵折将,一败涂地。

而且,他们原本还指望压箱底的火器能成为制胜法宝,可与朝廷大军相比,简直不堪一击。

朝廷大军使用的火器不仅射程更远,威力更是大得惊人,花样还层出不穷。

此时,十八家土司首领纷纷流露出不满之意。

他们本想着跟着奢崇明能混个从龙之功,结果却落得个损兵折将的下场,可谓是亏得血本无归,纷纷表示要撂挑子不干了。

奢崇明闻言,冷笑一声,说道:“诸位,当初你们愿意出兵相助,寡人感激不尽。

虽说我大梁今日吃了一场败仗,但根基仍在。

若是此时你们谁想退出,那便是我大梁的敌人。

且不说我大梁容不容得下你们,就算寡人被明廷官兵击溃,你们觉得明廷会放过你们吗?”

听到奢崇明这赤裸裸的威胁,十八家土司首领顿时都闭上了嘴,心中懊悔不已,肠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