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冉老师打听你呢。问你跟我什么关系?做什么?多大了?有没有处对象?冉老师对男老师的追求,统统婉拒。唯独对你不一样。”

“你不吃醋吗?”

丁秋楠摇了摇头,“我哪有资格吃醋。要吃醋,也轮不到我吧?你媳妇知道了,会不会扒光我的衣服游街?”

李子民哭笑不得。

“你咋不说话?我有点慌。”

李子民掐了掐丁秋楠的俏脸,“瞎说什么呢。听过一句话吗,有容乃大。”

“雪茹有容人之姿。”

当初,

大舅哥被姐妹花找上门的时候,雪茹,和丈母娘安慰大嫂的那一套说辞。

李子民记在心上。

后来,陈雪茹的一些言论,不一定从心,但从嘴呀。

“李大哥,今天,我们半月见一次,好不好呀? ”

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丁秋楠恨不得天天跟李子民黏在一起,跟李子民好。

但她是学生,要以学业为重。

“行。”

李子民想了想,“每次来北海公园,也不是事。等到了冬天,总不能在雪地里吧?”

“凭你的成绩,一准能考进医学院。我在附近租房子,也有个落脚地。”

丁秋楠一想到同居生活,脸颊一红。

送丁秋楠回了学校,李子民没闲着,跑了一趟街道办,他运气不错,逮到了加班加点的会计老刘。

“老刘,李主任办公室咋锁上啦?”

老刘嘿嘿一笑,“你掏了李主任的烟。他郁闷了好久,这不,防着你了。”

李子民一笑。

“老刘,跟你打听一件事。”

原本,李子民带老刘去捧一下徐慧真的场。谁料,大食堂人满为患,就连隔壁小酒馆都坐满了客人。

正打算换一家,

被徐慧真看到了,“李大哥,你介绍的傻柱,手艺那叫一个好,瞧瞧生意,多火爆啊!”

徐慧真很高兴,有了傻柱的小炒,小酒馆的生意,比以前卖酒水的时候。

还好!

“慧真,你这也没地方坐啊。排队,也要等很久吧。”

“李大哥,瞧你说的,我立马给你安排。不用等,立马能吃到小炒。”

开玩笑,

自家男人,必须宠着!

老刘啧啧称奇,李哥儿厉害,到哪,都给他面子!

徐慧真将李子民,带到了后院堂屋。

“刘会计,李大哥对我有大恩大德,要不是他,我指不定流落街头了。你们吃好喝好,别拘束。”

等徐慧真上完菜。

刘会计竖起了大拇指,“李哥儿,还是你面子大,都能上老板娘家里吃饭。”

李子民笑了笑。

别说吃饭了,就是吃人,那也是一个眼神的事。

“哎,我要有你一半能耐,家里的母老虎能治得服服帖帖,不敢骑我脖子上耀武扬威。”

“哈哈,不至于......”

三杯酒下肚后,李子民聊起了找房子。

“帮亲戚找一处僻静,离学校近的房子?”

李子民想到于海棠,就算给于海棠弄到了单位宿舍,他也不能去。

“为了方便家人照顾,至少两间房。”

会计老刘沉吟片刻。

“现在住房十分紧张,想要两间挨在一起的房子有难度。要是一栋单独院子,好办点。”

李子民来了精神。

带院子的好,户内,户外皆宜。

“独立院子吗?那感情好,老刘,我亲戚不差钱,只要环境好,安静,她都行。”

“就是靠谱不?”

会计老刘嘿嘿一笑,

“一准靠谱......”

听老刘说完,李子民一乐,“是你家大伯的独栋小院?有三间房?还带二十多平的院子?”

老刘笑眯眯点头,

“我大伯年轻时候伤了命根子,没了生育能力。早些年,找了一个寡妇,没两年,寡妇耐不住寂寞跟人跑了。”

“这些年,一直是我照顾他。大伯年纪大了,嫌一个人住着不方便,冷清,早搬过来跟我们一块住。之前想卖的,但有间房朝外开,谈不拢价,拖着,拖着就禁售了。想租出去,又担心被一大家子人糟蹋了......”

李子民越听越感兴趣。

吃完饭,就跟老刘去看了院子。

“您就是李哥儿啊?嘿,您可真是咱家的贵人。”老刘的大伯,是一个面白无须,老态龙钟的老头。

他指着正屋的地方说,

“我不瞒您,以前开了家小杂货店,后来,对面盖了厂房,添了一堵墙。”

“生意做不下去,改成了房。除了门朝外开,别的地方挺好......”

李子民眼前一亮,这不妥妥的一宅两用吗?不共一扇门,不走一条巷子。

于海棠,丁秋楠互不影响,多好。

“李哥儿,您喜欢,就租给您。就冲您帮几个孩子安排了工作,不收房租也行。”

李子民摆摆手。

“您老可别折我寿,我跟老刘是平辈之交,可担不起一口一个您。”

刘大伯是个聪明人。

他跟聪明人打交道,简单多了。刚才,李子民将小院里里外外看了一遍。

小院有三间房,两间是东西厢房,比耳房大一些,一边搭了厨房,一边搭了杂物间。

另外一间,

朝胡同一侧开门,大小快赶上三厢房,见李子民坚持付钱,刘大伯乐呵呵道。

“这院子,按市价要十二三块...”

老刘插话,“大伯,李哥儿是咱们一家的恩人。”

“反正我在你们单位立下遗嘱,等哪天一蹬腿,小院传给你,你说租多少,就租多少。”

李子民不解,

“老刘,你家人不少,干嘛不给几个孩子住?”

老刘笑道,

“我家的院子比这里多出两间房。再加上,孩子们找的单位,都有员工宿舍,住房这一块,我家条件不错。”

“将来,就算三个儿子娶媳妇,我一人留一间房,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提起房子,老刘一脸嘚瑟。当初,他趁国军败逃之际,以极低的价格捡了漏。

“这房,我亲戚想买。”

老刘一愣, 看了看李子民,又看了看大伯,“李哥儿,现在不让买卖啊。”

“就算买了,街道也不让过户。”

“要换成别人,我可不敢买。但刘大伯不是立下遗嘱,将小院传给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