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之前还想着能不能发挥一下自己的权力让孔三小姐出来,不用坐牢,结果就算是拿到了某人的手令,依旧是不行。
就算是夫人想要看望孔三小姐,都只能是让夫人亲自去监狱里看望。
陈知文的铁面无私和难缠当然是成功的震慑了别人,毕竟别人可没有这么大的权势。
一时间也没有几个敢去在这方面伸手的人了,而前线的士兵们终于是能得到一点实惠。
以前吃的都是杂粮面窝窝头配上咸菜,现在居然能一个星期吃到一次罐头配大米饭。
关键是大米饭居然能管够。
一人一个罐头,放在火堆上等到里面的汁水翻滚就好,不用太长时间。
发的罐头是从美国进口的肉罐头,陈知文特意从印度英军基地要来的,一百多个罐头,能吃一段时间了。
这些士兵很少见识过这些玩意,以前都是看对面的鬼子吃,没想到自己居然也能吃上。
送来的这些罐头都是肉罐头,猪肉的,里面的汁水也很是浓郁,泡饭绝对是一绝。
士兵们其实舍不得吃肉,一块肉放在眼前,对着米饭猛吃,时不时夹起一块碎肉放在嘴里,眯着眼睛尝尝味道。
一个老兵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能在死之前吃一回,也值得了。”
对于这些士兵来说,这是最难忘的一顿饭。
陈知文在解决了这个问题,确保物资能送到士兵手中之后,就要开始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他需要参与组建远征军了。
富兰克林希望陈知文能重视这个任务,因为他需要这支远征军保证充足的战斗力。
从军队中挑选士兵是个简单的事情,陈知文直接从中央军中调拨了一些整编制的部队。
陈知文本以为自己能看到的是虎背熊腰的士兵,实际上看到的是一些精瘦的汉子。
这些人的颧骨很高,因为脸上完全没肉。
身高体重其实都不达标,陈知文对于这些战士能被称为精锐很是奇怪。
杜乾生将军知道陈知文对这些士兵的情况有疑虑,他给陈知文解释为什么这些士兵看起来好像并不像是精锐。
“这些士兵确实是我们的主力部队,您看这位,带着德军钢盔的,这可是一开始的德械师成员,日军在战场上给这样的士兵拿出了悬赏,一个士兵就价值十个大洋,这还是一开始,现在的价值更高。”
陈知文被杜乾生带着去看了更多的士兵,陈知文这才发现虽然这些士兵确实瘦弱,但是他们的眼神是坚定的。
看着这些即将为了国家利益出国作战的士兵,陈知文知道在国外作战的艰苦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陈知文想了想,认为自己还是需要为他们出点力,于是决定给他们每个星期改善一次伙食,同时每天吃的饭里都加上点有营养的。
陈知文现在人在昆明,而这些部队也将会在这里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训练。
因为在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都非常的恶劣,所以这些士兵不能就这样轻易的过去,要不然将会造成严重的战斗减员。
所以当然需要进行特殊的训练,而且还要给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在原始森林里应该如何去应对那些危险。
而且还要顺便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训练。
当然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翻译,现在翻译还没有到位。
翻译的来源已经确定,将从大学中挑选出一批。
远征军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多的,不光是翻译,还要有一些专业的人才。
美军这次不光会给远征军提供轻武器,还有一批重武器,这就需要炮兵和其他的理工科人才进行操作。
但是招收这些学生是相当困难的。
陈知文首先来到了西南联大。
对于这所学校,陈知文当然非常熟悉,作为培养大师的学校,西南联大在办学期间确实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人才。
不过相比较于那些出名的优秀人才,其实这些不出名的才应该被记住。
昆明是个好地方,四季如春,因为地处西南,所以现在倒还没有遭受过大规模战争的威胁,只是日军的飞机经常过来轰炸一番。
陈知文来到昆明,第一件事就是跟着汪先生的美食指南去吃上一圈。
第一件事是吃米线。
陈知文在昆明这边要待两个月的时间,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吃上一圈。
昆明这个城市其实不大,相对来说算是个比较宁静的小城,也没有重庆的那样复杂混乱。
所以在这里的安全问题不用和在重庆那边一样严肃,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
陈知文这是第二次去吃,算是知道了点规矩。
之前的菜码是有肉的,但是现在因为吃肉的少了,所以提供的不过是素米线。
米线放在锅中一煮,放上菜码,浇上汤汁,淋上些许酱油。
陈知文第一次过来看到招牌上写的是焖鸡米线,本想直接来上一碗招牌,结果店家很是抱歉地告诉自己,这兵荒马乱,肉食匮乏,小店成本有限,难以得肉。
想要吃肉,非得顾客自己去买上二两瘦肉,回来之后店家给他做上,如此才能吃到一碗正宗的焖鸡米线。
焖鸡米线不是用鸡肉做的,而是用瘦肉经过煸炒然后淋上酱油制成的。
配上米线,味道是相当的诱人。
在陈知文看来,很多时候吃饭的乐趣不在于自己吃到嘴里的有多么的好吃,吃的是一种乐趣。
就像吃这个焖鸡米线一样。
陈知文带着一块瘦肉过去,虽然说这米线的标准是要配上一块瘦肉,但是在标准版之外还有更加高级的选择。
要说这猪肉煸炒,最好吃的绝对不是纯瘦肉,而是那种略微带点肥肉的那种肉,也不要太多的肥肉,一成肥肉,放在锅里煸炒,将油炒出来,这样肉会更有滋味。
当店家将肉放在锅中开始做菜,香味顿时就飘散出来。
这是个临街的小店铺,店家做菜的锅就在门口,这味道不提有多么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