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典簿翻着簿册,“贾兰及其母亲原先被关押在羁侯所中,后查清二人并未有过入罪之举,亦不曾参与贾府为非作歹之事,兼感念其母守节多年,近日由圣上开恩,已经将人放了出去。”

“若说宁荣二府没有归案的逃犯,就只有那贾巧姐及其丫鬟小红了。”

几个司官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贾府这么多的人,偏偏只有贾赦的孙女逃走了,还是由他的亲信陪着,要说其中没有猫腻,谁听了能信?

“快快细查,那印信的下落,说不定就在那逃走的贾巧姐儿身上。”

“这么多日,兴许她们已经逃出京都了也说不定,要不要禀告上面,下发海捕文书?”

“这个倒是可以,不管印信在不在贾巧姐身上,只要她一日不归案,这张海捕文书必定都是要发的。”

有了搜捕的方向,还不用再跟贾赦打交道,几位司官心下大定,其中一人心思活泛,想到了什么。

“你们说,那刚放出去的贾兰及其母亲,要不要再查一遍?”

“他们进狱之前都仔细搜身过了的,必定没有私藏什么东西,不然早就禀报上来了。”

“现在咱们案子未结,贾兰之母李氏的嫁妆也还封着,并未归还,再查的话倒也容易。只是审问之事,可要如何是好?难道还要将人再给拘了来?”

闻言,另一位司官清清嗓子,低声说道:“那李氏的父亲是国子监的李祭酒,跟咱们尚书刘大人是多年好友。”

“案子未结,圣上就开恩放人,只怕也是看在李祭酒的情面上。”

“对对对,圣上都已经开了恩,咱们还是别妄做小人了。”

那个脑子灵活的司官见其他人皆不愿多做追究,也就从善如流地点头应下,将刚到嘴边的话重新咽了回去。

其实他想说不用那么费劲地拘人来刑部。近日,常来刑部大牢外面,给贾政等人送衣服吃食的少年郎,就是方才说的贾兰。

待到他再来送东西的时候,凑上去问几句话也不是什么难事,不会大动干戈不说,还不用担心违了圣上旨意,得罪了李祭酒。

只是还未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呢,其他人就已经有了定论,这样倒是叫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想着贾兰也跟其他人一样,在狱中完整地走了一遭,没有特别的地方。相比起来,还是贾巧姐最为特殊,跟印信牵扯上的可能性也最大。

于是也就不再把目光放在贾兰身上,而是一心想着怎么尽快搜捕巧姐儿归案。

若是回头再看,王熙凤原是一副慈母心肠,为了护住巧姐儿,才安排人将其提前送走,还特意给带了许多财物傍身,使女儿以后的生活能够有所保障。

结果却造成巧姐儿如同小儿抱金,行于市井一般,勾起了亲娘舅王仁的贪财之心,不但把这些傍身的财物据为己有,还将巧姐儿给害了。

善因结恶果也就罢了,谁知恶果还不止一个。

在刑部审理案件、追查东西时,司官们首先怀疑的就是案发之前就逃走的巧姐儿。

谁叫两府之中,只有她一个逃跑的,怎么能不引起别人的怀疑?

只能说,有些时候和光同尘也是一种生存手段,反其道而行之的话,往往要招来许多意料之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