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642章 刘封困乐进,曹冲保危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2章 刘封困乐进,曹冲保危局

而在夏侯惇驱离轲比能之时,西关的乐进率部朝刘封驻地展开了进攻。

刘封为守驻地,愤而举枪,亲与乐进大战。

乐进挺枪骤马,直取刘封,枪尖寒光如电,直逼面门;

刘封亦怒喝挥枪相迎,两枪相交“铛”然作响,火星迸溅。

三个回合的纵马冲撞后,两人皆未能将对方拿下,便开始近身相搏。

只见马走连环,枪影翻飞,战斗异常激烈。

乐进枪法沉猛,招招抢攻,枪风裹挟着锐势,似要将刘封枪杆压断;

刘封咬牙相抗,枪势虽稍逊刚猛,却也灵动,左遮右挡间,寻隙反刺,堪堪架住乐进一轮猛攻。

战至十余合,乐进忽变招,枪尖斜挑,直取刘封手腕;

刘封急缩手避过,枪杆却被乐进枪尖扫中,震得手臂发麻。

他不敢怠慢,拨马退后半步,复又挺枪再上,一时间,与乐进在阵前杀得难分难解,烟尘四起。

论及枪法,二人不相上下。

论及力量与身体素质,正值青壮的刘封犹胜容貌短小的乐进多矣。

但论及临阵老辣和搏杀经验,刘封便显出不足。

三十回合,乐进已占上风。

刘封见不能胜,遂携兵败退,乐进率兵追杀。

“擒刘封者,赏黄金百镒、迁裨将军!”

乐进声震如雷,挺枪率军冲在最前,胯下战马踏得尘土飞扬。

他虽年近半百,鬓角已染霜色,但当年随曹操南征北战、先登陷阵的锐气丝毫不减。

与其相比,此时的刘封显得有些仓皇而狼狈。

枪尖寒芒扫过,几名断后的南汉兵卒应声落马,身后魏军见主将如此奋勇,亦呐喊着紧随其后,追得刘封残部丢盔弃甲,一路往西南方向溃逃。

追出十余里,前方地势渐狭,两侧山峦陡立,竟隐隐现出一道谷地的轮廓。

刘封部众似慌不择路,尽数涌入谷中,乐进眼中精光一闪,只道是敌军穷途末路,大喝一声“小儿休走!”,催马便要率军冲入谷中。

刚进谷口不足三丈,忽听两侧山上传来一声梆子响!

紧接着,滚石檑木如暴雨般砸下,瞬间将谷口堵死,魏军前锋顿时人仰马翻。

乐进心头一沉,方知中计,正要勒马回撤,却见谷内两侧山坡上旌旗骤起。

冯习、傅肜二将一前一后,各率一队精兵杀出,冯习挺矛直指乐进:“乐文谦!此乃我等为你设下的死谷,还不束手就擒!”

傅肜则率军截断魏军后路,手中大刀劈砍如飞,口中怒喝:“魏军休逃!今日便让你等葬在此处!”

谷内空间狭窄,魏军骑兵难以展开,只能挤在原地被动迎敌;

乐进虽奋力挥枪,斩杀数名南汉兵卒,与敌搏杀。

但两侧箭矢不断射来,麾下士兵伤亡渐增,他自己肩头也被流矢擦伤,鲜血浸透甲胄。

抬头望去,谷口滚石堆得愈发高峻,退路已绝,乐进方知敌军的重围之中。

而好在,正在此时,敌军撤退,箭雨声熄。

乐进大半数骑兵被阻在峡谷之外,得以幸免。

余下半数之中,又有三分之一或殒命、或重伤;

剩得三分之二虽尚存战力,然面对前后封堵、密不透风之峡谷,皆心生绝望。

乐进喘匀了气,举头而望,只见谷上旌旗密布,刘封与马良立于山巅,正以冷厉目光俯瞰谷中,似已胜券在握。

乐进心中暗忖:此等胜势之下,刘封只需借山势倾泻箭雨、抛掷乱石,我必死无葬身之地。

可刘封为何偏偏弃攻不击?

一阵凉风自谷底卷过,乐进忽觉后脊发凉,瞳孔微缩。

恍惚间,一个念头如惊雷般掠过脑海,他猛地攥紧枪杆:“不好!刘封此举,莫非是要困死我于此地,诱元让公派兵来救?!”

……

另一边,夏侯惇立于帐中,眉头紧锁。

东州兵与鲜卑兵同驻武关,没了孟达、轲比能管束,早已矛盾丛生。

东州兵瞧不上鲜卑兵“披发左衽”,抱怨其操练踩坏营帐、毫无规矩;

鲜卑兵本就因轲比能被驱离心有不满,见东州兵寻衅,当即提刀要理论,若非牙将拦阻,已当庭动手。

连粮草分发也起争执:东州兵说鲜卑兵多占粮秣,鲜卑兵反讥东州兵放刘封劫掠粮草。

帐外争执声不绝,夏侯惇眉头紧锁。

曹冲见状,上前献策:“叔父,可立军功之律。令鲜卑兵与东州兵各立战功簿,谁斩敌更多、夺寨更先,便在粮草分发、赏赐拨付上多占份额,如此既能止其争斗,亦能激其用命。”

夏侯惇闻言,却叹气:“既守城之际,焉有何对敌时机?”

曹冲叹言道:“敢言不公者,便命其出城袭营。若得功,可赏之,若身死,可厚葬。若不敢者,则听军令,不得多言。”

夏侯惇不解:“贤侄之前不是还说,刘备必于城外设伏,况且王忠将军便死于此节。”

曹冲无奈轻叹一声:“是以,出城御敌数次,折损些两方寻衅之人,余下之众便皆听叔父号令,再不敢滋生事端矣。”

曹冲确实无奈。

曹冲心中明知,凭己之辩才、夏侯惇之身份,再加此计,确能止营中争端,亦能除寻衅之徒,使两军卒为己所用。

然其代价,终究还是要折损些战将和军卒。

这于无形中,似又削了武关守城之兵。

曹冲心生一念:自入军营以来,竟似时时在为乱象缝补,从未有过半分从容。

难道,是自己的谋略还是不够?

还是说,国力的差距,使他不能挥洒写意的展现自己的才华?

但现在,他也别无他法。

唯能竭尽所能,保全夏侯惇麾下主力,使武关防线不至于全然崩盘。

他心中常思:却不知,恩师若在此,面临此局,会不会有更为周全之法?

……

而此时,贾诩正于武功城中寻湖垂钓。

碧水映着垂纶身影,只安静等候战局结果。

陪刘禅抵达天水的许靖,终得见那两位少年。

他念及友人临终所托,早已存了考察之心,遂以经史策问、时局议论相试。

却见二人对答如流,于兵法要义能举一反三,于地方治理亦有独到见地,竟是皆具绝顶聪慧,满溢才华藏都藏不住。

许靖见状大喜,心中暗道:此等奇才,日后必成太子肱股之臣,助其稳固基业。

既如此,何不趁此时机,将二人引荐给太子?

说不定,此二人还能为太子分任劳烦,减其肩头之负。

况太子本就聪慧绝顶,满腹才华,自能与他们心意相通,话得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