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真与虚幻 > 第34章 故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后的守灯人

灯塔的光束如一把利剑,劈开夜幕下的惊涛骇浪。在距离海岸线三公里的一座孤岛上,七十岁的陈明德正沿着旋转铁梯向上攀爬。海风湿冷,裹挟着咸腥味灌进灯塔内部,他却浑然不觉,只是专注地数着台阶——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正好。这是他守护望海灯塔的第四十五个年头。

“自动化的东西,终究不如人可靠。”陈明德望着刚刚修复的旋转机喃喃自语。政府派来的技术人员上周刚检修过灯塔的自动化系统,可今晚的暴风雨一来,系统就又失灵了。若不是他坚持留守,此刻的灯塔将是一片黑暗。

他走到灯塔边缘的廊台,强风立刻撕扯着他花白的头发。远处,几艘货轮在风浪中若隐若现,灯塔的光束扫过它们的船舷,像是无言的对话。陈明德能从灯光反射的方式判断出船只的类型——那艘正驶向远方的,是“海洋号”集装箱船,每周四这个时间总会经过望海角。

回到塔下的小屋,陈明德从抽屉里取出那本厚厚的日志,用钢笔工整地记录着:“十月二十三日晚十点十七分,自动化系统故障,手动修复完毕。东南风七级,能见度中等,有雨。”写完这些,他翻开日志的前一页,那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个年轻人和一位老者并肩站在灯塔前,笑容灿烂。

那是1978年的春天,陈明德第一次跟随父亲来到这座灯塔。当时二十五岁的他刚在城里失去工作,无奈之下只能回到父亲坚守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灯塔守的不是灯,是人心。”父亲的话言犹在耳,“每一道光线,都是对航海人的承诺:你并不孤单,有人正为你守望。”

起初,陈明德对这份工作充满抵触。孤岛上的生活枯燥乏味,每天重复着检查设备、维护灯器、记录日志的机械流程。他渴望回到岸上,渴望人群、喧嚣和现代化的生活。直到那个暴风雨之夜,他亲眼目睹一艘货轮在灯塔的指引下,有惊无险地绕过暗礁区。第二天,船长特意通过无线电发来感谢:“没有那座灯塔,我们可能就触礁了。”

那一刻,陈明德忽然明白了父亲那句话的分量。

思绪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陈明德接起老式座机,那头传来海事局年轻调度员小林熟悉的声音:“陈师傅,刚才‘长风号’船长来电,说望海角的灯塔光线好像不太稳定,您那边一切都好吗?”

“小问题,已经修好了。”陈明德回答,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告诉‘长风号’,灯光会一直亮着,直到他们安全过湾。”

挂断电话,陈明德望向窗外。雨势渐小,云层中偶尔透出几点星光。他想起三年前去世的妻子临终前的话:“明德,灯塔可以交给机器,但守望的心不能丢。”

一阵刺耳的汽笛声将陈明德从回忆中惊醒。他抓起望远镜冲到廊台,看见一艘中型渔船正在风浪中剧烈摇晃,似乎失去了动力,正朝危险的礁石区漂去。

陈明德立刻尝试通过无线电联系渔船,但只得到一阵杂音。他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海事局救援中心的电话。

“望海角东南方向两海里处,一艘渔船遇险,坐标是北纬37°15’,东经121°15’,请求立即救援。”

“收到,救援船已出动,但到达需要至少四十分钟。”电话那头的声音严肃,“陈师傅,你能想办法指引他们避开礁石区吗?”

陈明德放下电话,深吸一口气。四十分钟,足够渔船触礁十次了。他必须做点什么。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中形成。他快步走下灯塔,来到仓库角落,打开一个旧木箱——里面是一套古老的信号灯设备,是他父亲那个时代使用的。多年前,陈明德出于怀旧将它修复,没想到今天可能派上用场。

他费力地将设备搬到灯塔顶端,接上备用电源。这套摩尔斯信号灯可以发出简短的光信号,是早期灯塔与船只沟通的方式。

“必须告诉他们坚持住,救援正在赶来。”陈明德喃喃自语,双手开始操作这台老机器。

灯塔的常规光束每三十秒扫过一次海面,而在光束之间,陈明德插入了一段简短的光信号:长亮-短闪-短亮-长闪,在航海信号中意味着“坚持住”。

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信号,希望渔船上的船员能够理解。

十五分钟过去了,渔船依旧在风浪中挣扎,但似乎有意识地调整着方向,试图抵抗洋流。陈明德看到这一幕,心中升起一丝希望——他们看到了信号!

就在这时,灯塔的常规灯光突然闪烁了几下,然后完全熄灭了。

“不!”陈明德冲下旋转楼梯,检查主电源。暴风雨导致供电系统短路,备用发电机也因为老化而无法启动。

黑暗中,陈明德感到一阵恐慌。没有灯塔的指引,不仅那艘遇险的渔船凶多吉少,其他经过的船只也面临危险。

他想起父亲曾经教过他的应急方法——手动点亮备用乙炔灯。但这意味着他必须亲自操作那套几乎被遗忘的手动点火系统,在灯塔顶部点燃一盏临时航标灯。

不顾七十岁高龄和外面的狂风暴雨,陈明德抓起工具箱和应急灯,再次攀上旋转楼梯。风速比之前更大了,吹得他几乎站立不稳。

在灯塔顶部的灯室,他打开地板上的暗格,取出手动点火装置。由于长期未使用,装置有些锈涩,他费了好大力气才将它启动。

“咔嚓”一声,一小簇火苗终于升起,随即点燃了备用乙炔灯。一道虽然不如之前明亮但依然清晰可见的光束,再次划破黑暗的海面。

陈明德顾不上喘口气,立刻回到摩尔斯信号灯前,继续向渔船发送“坚持住”的信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分钟都像是一个小时那么漫长。陈明德的双手因寒冷和疲劳而颤抖,但他没有停下。他知道,对于那艘渔船上的船员来说,这道微弱的光线可能是他们与死神之间唯一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