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 第677章 燃真火,见本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面泛着淡淡的银光,那是梦回草独有的光芒,微弱却坚定。

她走到乾清宫外,这里守卫森严,她不能靠近。

她只能远远地望着那高大的宫殿,想象着皇帝坐在龙椅上的模样。

她闭上眼睛,默默祈祷着,然后,她将手中的水,轻轻地洒向乾清宫的方向。

水珠在阳光下飞舞,像无数只萤火虫,带着她的希望,飞向那座沉睡的宫殿。

晚上,夜幕如一块巨大的墨玉,笼罩着紫禁城。

乾清宫内,灯火通明,将宫殿照耀得如同白昼。

皇帝端坐在御案前,批阅着边关送来的紧急战报。

奏折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每一笔都关系着无数人的性命。

他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

这些日子以来,他总是感到昏昏沉沉,精神不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雾笼罩着。

他拿起一旁的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

茶水入口微苦,却让他感到一丝清醒。

他放下茶杯,继续批阅奏折。

突然,他感到头脑一阵清明,仿佛有一股清泉,洗涤着他的思绪。

他惊讶地抬起头,环顾四周。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金碧辉煌的宫殿,淡淡的龙涎香,还有那静静燃烧着的熏炉。

但他却感到,有什么不一样了。

他感觉自己从未如此清醒过,所有的思绪都变得清晰而敏锐,仿佛可以看穿一切虚妄。

他重新拿起奏折,仔细地审阅着。

他发现,奏折上的许多内容,都经不起推敲,充满了欺骗和隐瞒。

他感到一阵愤怒,仿佛被愚弄了许久。

他放下奏折,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今夜的月亮格外明亮,将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银色的光辉之中。

他感到,自己也如同这月亮一般,终于挣脱了黑暗的束缚,重新焕发了光芒。

他回到御案前,继续批阅奏折,笔尖在纸上飞舞,发出沙沙的声响。

他一口气批阅了三个时辰,竟然没有感到一丝疲倦。

他感到,自己的身体里充满了力量,仿佛可以改变一切。

临睡前,他照例点燃了熏炉。

火焰初起时,果然有一层薄雾,那是“定神炭”的特性。

但他并没有在意,躺在龙床上,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往常,他总是难以入眠,思绪纷乱。

但今夜,他却感到异常的平静,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见自己端坐在金銮殿上,接受着文武百官的朝拜。

但奇怪的是,所有的官员都戴着面具,面具上画着各种各样的表情,有哭,有笑,有愤怒,有悲伤。

他们口中齐声诵念着,但念的却不是什么吉祥的祝词,而是一句句毫无意义的胡话。

他感到一阵不安,想要阻止他们,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发出声音。

突然,一道白光划破了黑暗。

一个童子手持着一盏白灯,闯入了金銮殿。

童子走到他面前,仰着头,大声喊道:“陛下!您烧的是假火!”

皇帝猛地从梦中惊醒,他大口喘着粗气,冷汗浸透了中衣。

他坐起身,环顾四周。

屋里一片漆黑,只有窗外透进一丝微弱的光芒。

他摸了摸额头,感到一片冰凉。

他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做了一个清醒梦。

他下了床,走到熏炉前。

熏炉已经熄灭,里面只剩下一些灰烬,没有一丝残烟。

他感到一阵恐惧,仿佛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假的梦境之中。

他突然意识到,那个梦中的童子,或许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在提醒他,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虚假的基础上。

次日早朝,气氛格外凝重。

皇帝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面的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们都感到一阵不安,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事。

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礼部尚书何在?”

礼部尚书战战兢兢地走了出来,跪倒在地:“臣在。”

皇帝问道:“朕问你,近年各宫所用的熏香,果真出自北岭秘方?”

礼部尚书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

他知道,皇帝所说的熏香,就是“定神炭”。

他额头上的冷汗滴滴答答地落了下来,浸湿了地面。

他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回禀陛下,历来如此。”

皇帝冷笑一声,又问道:“翰林院何在?”

一名年轻的编修走了出来,越班而出,跪倒在地:“臣在。”

皇帝问道:“翰林院可有记载迷香弊端?”

那名年轻的编修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呈了上去:“回禀陛下,臣私下里收集了一些关于迷香弊端的记载,请陛下御览。”

太监总管李莲英接过奏折,呈到皇帝面前。

皇帝打开奏折,仔细地阅读着。

奏折上详细地记载了“定神炭”的危害,以及近年来因为使用“定神炭”而导致的各种疾病。

奏折上还引用了南陵知府周文远所写的《净炭白皮书》中的内容,并附上了数十名官员子弟的病案。

皇帝越看越愤怒,他猛地将奏折摔在地上,怒吼道:“好啊!好啊!朕竟然被你们蒙蔽了这么久!”

满殿哗然,文武百官们都吓得跪倒在地,瑟瑟发抖。

刘九爷站在人群中,脸色苍白

他想要冲出宫门,拦截消息,但却被守门的太监拦了下来。

守门的太监冷冷地说道:“钦命,不得擅入,今日东厂暂停递奏。”

原来,昨夜多名低阶太监联名上书内务府,请求查验历年熏炭来源,为首者正是曾清扫“银灰炉”的阿福。

沈瞎子坐在“醒炉居”的台上,手持折扇,轻轻摇动着。

他今天说的是《醒君吟》的终章。

“话说那天,天子终于睁开了眼,看见龙椅底下堆满了空药篮,每个篮子都写着一个名字……”

说到这里,他忽然停顿了下来,望向台下角落里的一名蓝衫官员。

那名蓝衫官员正是礼部主事李维安。

李维安听到这里,面色剧变,他匆匆起身,离开了“醒炉居”。

当夜,李维安焚毁了家中所有的迷香盒,并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夜未眠。

第二天,他秘密联络了周文远,表示愿意提供当年参与“定神炭改制”的大臣名录。

沈瞎子得知此事后,只是冷笑一声:“不是我们攻进了宫,是他们的良心,自己开了门。”

北岭祠堂内,柳婆婆正在主持“还愿祭”。

她将一块刻有“禁采之始”的石碑翻转过来,背面露出了新凿的文字:“火已渡河,根亦当归。”

随后,她从怀中取出珍藏多年的梦回草种子,撒入窑基四周的沃土之中。

她声音苍老而坚定:“从此以后,此草不再为权贵所用,只为守根人续命。”

仪式结束时,一群白羽鸽自南方飞来,落地不惊,颈系细绳。

李芊芊小心翼翼地取下鸽子腿上的细筒,从中取出一封信,交给了陈皓。

信上写着玄尘子的密信:“三省道观共愿捐千窑炭,助天下学堂清明。”

陈皓望着鸽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对李芊芊说道:“你看,连鸟都知道该往哪儿飞。”

数日后,宫中传出消息:皇帝下令暂停各殿熏香供应,改由……好的,这章我来写!

数日后,一道懿旨如惊雷般炸响紫禁城:皇帝陛下谕,即日起,宫中各殿暂停“定神香”供应,改用南陵新贡“白玉清心炭”试燃三月,以观其效!

另,都察院奉旨,即刻成立专案组,彻查“定神炭”入贡二十年来,所有经费流向,务必追查到底,严惩不贷!

刘九爷如同被抽走了脊梁骨,瘫坐在太师椅上,往日里精明狠厉的眼神,此刻只剩一片死灰。

他手中死死攥着一封泛黄的文书——那是他背后的紫袍老者,多年来都未曾再回复的请见信!

屋外,暴雨倾盆,天地间一片混沌,仿佛预示着他即将到来的末日。

他忽然仰天狂笑,笑声凄厉而绝望:“我刘某人抓了那么多人,可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妖?!”

当夜,东厂值房突发大火,火势冲天,照亮了半边天空!

多年积攒的档案,顷刻间化为灰烬。

然而,在那一片焦土之中,却有一张《火帖》完好无损地贴于门楣之上,其上用血红大字写着八个字:“燃真火,见本心!”字迹遒劲有力,仿佛带着一股穿透黑暗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北岭最高峰的窑顶之上,凛冽的山风呼啸着。

陈皓静静地站在那里,身形如同一棵扎根于岩石中的松树,纹丝不动。

他点燃了一盏无烟灯,灯光微弱,却坚定地照亮着他坚毅的面庞。

他的目光,遥遥地望向京城方向,那里是权力的中心,也是风暴的中心。

柱子站在他身后,看着那盏在风中摇曳的灯火,忍不住问道:“皓哥,下一步呢?”

陈皓望着深邃的星空,那里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这片大地。

他缓缓地吐出一口气,轻声道:“等风再起的时候,我们要让整个朝廷,再也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