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比找到三皇子的消息晚一日传回京城的,是北齐人欲重施故技 —— 这次不止要屠姜家村,更要连带周边四村一同血洗。

万幸姜如意警惕心强,提前上报消息,众人早做了万全准备,才总算躲过这场浩劫。

皇帝捏着手中奏报,猛地将信纸拍在御案上,怒声道:“好个北齐!向来两国交战,祸不及平民,他们倒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丧尽底线!”

他抬头看向张首辅,沉声道:“爱卿,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张首辅躬身答道:“臣以为,当将北齐这等不齿行径昭告天下,既让世人看清其豺狼本性,也能鼓舞北疆将士北伐的士气;此外,姜家村上下一心、化险为夷,也该予以嘉奖,以作天下表率。”

皇帝沉思片刻,颔首笑道:“爱卿所言甚是!便按你说的传旨。至于姜家村,就封它个‘上善之村’,让各州府都学学人家的团结一气。”

“皇上英明!”

皇帝忽然想起一事,又问:“爱卿,那姜家村的农学堂,如今办得如何了?说起来,这小村子倒格外在朕这儿挂了号。”

“回陛下,臣弟从青州传回消息,农学堂眼下正教村民棉花种植之术,还有稻谷育苗插秧的新法子,村民们都学得很上心。”

“好!好!” 皇帝连说两个好,随即道,“朕看司农寺那些官员,近来也是闲来无事,不如派他们去姜家村学学!”

先前把一批爱搬弄是非的官员打发去边关历练,效果颇好,皇帝这会儿也觉得,该多让官员们出去走走,少在朝堂上吵吵嚷嚷。

张首辅趁机进言:“陛下既已有此安排,臣倒想为姜家大姑娘求个旨意。”

“哦?你倒说说,要个什么旨意?” 皇帝心情正好,语气里带着几分笑意。

“那些司农寺的老匹夫,个个自诩资深,寻常人镇不住他们。姜如意姑娘有急智、懂实务,有皇上您一道“亲临”圣旨的撑腰,既显陛下器重,也能让她管这些老大人时,多几分底气。”

皇帝听到“老匹夫”三字,虚点着张首辅笑骂:“爱卿这话说的,可有些有辱斯文了!”

嘴上虽这么说,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 —— 他与张首辅的相处,向来这般松弛,不似君臣间那般拘谨,也正因如此,才更信任这位老臣。

笑过之后,皇帝当即吩咐小太监取来空白圣旨,朗声道:“既如此,便为咱们这位‘巧匠姑娘’拟道圣旨!”

说着便提起笔,蘸饱墨汁,在圣旨上挥毫写下“如朕亲临”四个大字,笔锋遒劲有力;写完又拿起玉玺,在字旁重重盖下,鲜红的印玺在明黄圣旨上格外醒目。

此时的姜如意还浑然不知,自己接下来还要 “徒承师业”,接收从京城赶来的十位司农寺大小官员。

眼下的姜家村,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自打和北齐人打过一仗,村民心里都燃着股熊熊恨意,今早全聚到了打谷场上,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要去前线投军,要跟着顾成意杀到北齐王宫去。

其实这些日子,北疆大营从没向朝廷递过征兵的文书。

只因宋大将军素来体恤百姓疾苦,知道眼下战局虽紧,却还没到要征调民力的地步,向来是稳扎稳打往北推进。

他宁愿多耗些时日,也不愿为了急着求战绩,让营中弟兄和夏国百姓白白送命。

也正因如此,如今这战时,除非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或是想凭着性命搏一份功绩、光宗耀祖,寻常百姓极少主动投军。

姜里正见场上吵得热闹,抬手敲响铜锣,待众人渐渐安静,才清了清嗓子,扬声问道:“大伙儿先静一静!我先问一句 —— 你们可知,上了战场,刀枪无眼,说不定哪天就把性命丢在那儿了?”

他特意把最坏的情形说在头里,好让众人再掂量掂量。

“里正叔!” 姜长发第一个站出来,嗓门洪亮,“我寻思着,要是怕死不敢去前线,那才叫孬种!咱姜家村的汉子,没这熊样!”

“就是!” 旁边的姜长兴也接话,眼里满是狠劲,“依我看,能杀一个北齐兵,就算死了也不亏;要是能杀俩,那更是赚了!”

这话一出口,场上顿时又沸腾起来,村民们七嘴八舌,个个摩拳擦掌,喊着要去投军的话。

姜里正又敲了敲铜锣,喧闹的打谷场很快静了下来。

“既然大伙儿都心意已决,那就到姜老爹这儿来,把名字写在册子上,我明日一早就报去县衙。”

眼看众人又要往前挤,姜里正忙补充道:“慢着!一家去一个就成!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地里还有农活要忙,可不能顾头不顾尾。咱们把粮食种好、收好了,给前线将士多凑份口粮,也是在出力!”

话音刚落,他一扭头,正好看见负责笔墨登记的姜老爹,竟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册子上。

“老哥,你这是跟着凑什么热闹?” 姜里正又无奈又急。

姜老爹放下笔,开口:“我家也得去一个不是?老大在县衙当差走不开,老二入赘出去了,老三忙着琢磨兵器,家里也就我是个闲人,不去我去谁?”

“姜大叔,咱们这是自愿投军,又不是官府强制征兵,您老就别去遭这份罪了!” 姜长发上前劝。

“你小子懂什么!” 姜老爹摆摆手,眼里倒有几分精神,“姜还是老的辣!我虽不能去前线拼杀,可喂马、做饭、拾掇兵器这些活计,还是能搭把手的!”

农学堂离打谷场不远,如意刚带着农学子们从稻谷育苗田回来,正好听见阿爷这话。

“如意,你快来劝劝你阿爷!” 姜里正一见她,像是抓着了救星,急忙喊道。

“里正爷爷,我觉得阿爷说的也有道理。” 如意走上前,朝着姜里正恭敬行了一礼。

自打那晚和北齐人交手后,这几日傍晚,村民们闲下来,总爱聚在打谷场或大槐树下说投军的事。

阿爷早在家中提过要去投军,她怎会没劝过?

即便只是做后勤兵,也有风险,她自然不愿阿爷去。

可无奈这小老头性子倔,理由说得头头是道,家里人终究只能尊重他的心意。

“你这丫头,今儿个怎也跟着胡闹!” 姜里正又气又笑。

如意无奈地摊摊手:“里正爷爷,我阿爷是一家之主,他拿定的主意,我们做晚辈的,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