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六十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六十五)

话说有一天,一个小弟子满脸疑惑,凑到张仲景仙师跟前,挠着头问:“仙师啊,我一直琢磨不明白,要是有人得了消渴病,小便还特别多,这可咋整啊?有没有啥好方子?”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道:“孩子啊,要是碰到那种消渴,小便多得离谱,喝一斗水,小便也跟着排出一斗的情况呢,咱就用肾气丸来对付它。”

这肾气丸里啊,地黄那可是打头阵的。咱这里用的是八两地黄,按照现在的换算,一两算5克,那就是40克。地黄这玩意儿,就像是身体里的“滋阴小能手”。中医讲究啊,人体有阴阳两面,就像白天和黑夜,得平衡着来。这地黄呢,专门给咱身体补阴。就好比身体是个小花园,要是太干燥了,花儿都快蔫儿了,地黄一来,就像给花园浇了一场透雨,把身体里缺的那股子阴液给补上。而且它补阴的本事可强了,能让身体的各个“零件”都滋润起来,尤其是对肾阴的补充,效果那叫一个杠杠的。肾阴充足了,就像给肾脏这个小发动机加足了油,能让它更好地工作。

再看看薯蓣,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山药啦。这里用四两,换算过来是20克。这山药可是个“多面手”,它既能健脾又能补肾。你想啊,脾就像身体的粮草官,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然后运送到全身。要是脾这个粮草官不给力,营养供应不上,身体就像没油的车,跑不动。山药呢,能帮着脾把工作干得更漂亮,让营养吸收得更好。同时,它还能往肾里加点“料”,帮助肾脏储存精气。就像给家里的两个重要仓库都添了货,让身体的底子更厚实。

山茱萸也得四两,同样是20克。这家伙的本事主要体现在固精和补肝肾上。啥叫固精呢?就好比身体是个大城堡,肾脏里的精气就是城堡里的宝贝,山茱萸就像个忠诚的卫士,守着城堡大门,不让宝贝精气随便跑出去。而且啊,它对肝肾的滋补作用也很厉害。肝和肾在中医里关系可亲密了,就像一对好兄弟,山茱萸一补,这俩兄弟都精神了,身体的好多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

泽泻用三两,也就是15克。它就像身体里的“排水管道疏通员”,专门负责利水渗湿。你想啊,如果身体里水湿太多了,就像家里发大水了,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人就会感觉不舒服,浑身没劲儿,还可能出现水肿啥的。泽泻一来,就把这些多余的水湿给排出去,让身体恢复干爽。它在肾气丸里的作用可重要了,能防止前面那些补药补得太过,造成水湿堆积,就像给补药的劲儿加上了一个调节器。

牡丹皮也是三两,15克。它是个“清热凉血的小机灵”。有时候啊,身体里会有点热邪,就像小火苗到处乱窜,可能会让人生口疮、牙龈出血啥的。牡丹皮就像一阵凉风,把这些热邪给吹走,让身体的热度降下来。而且它凉血的本事也不小,能让血液安静地在血管里流淌,不会因为热邪而到处“捣乱”。在肾气丸里,它和其他药材配合,既能防止补药产生的燥热,又能给身体来个清热凉血的“小保养”。

茯苓同样是三两,15克。它和泽泻有点像,都能利水渗湿,但茯苓还有个特别的本事,就是健脾。它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一边帮着身体把多余的水湿排出去,一边还帮着脾把工作做得更好。脾的功能强大了,身体的消化吸收就更顺畅。在肾气丸这个大家庭里,茯苓起着稳定大局的作用,让整个方子的功效更加全面,既能补,又能泄,还能健脾,把身体调理得妥妥当当。

桂枝只用一两,也就是5克。它就像身体里的一个“小太阳”,专门负责温通经脉。你想啊,身体里的经脉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气血在上面跑来跑去。要是天气冷了,或者身体里有寒邪,这些高速公路可能就会堵车,气血运行不畅,人就会感觉手脚冰凉、关节疼痛啥的。桂枝一来,就像给高速公路开了暖气,把寒邪给赶走,让气血畅通无阻。在肾气丸里,它能让其他药材补进去的阳气更好地在身体里流通,发挥作用。

最后还有附子,这里用一枚(炮)。附子可是个厉害角色,就像中医里的“回阳救逆大英雄”。啥叫回阳救逆呢?就是当人体阳气极度虚弱,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时候,附子就能像一道闪电,迅速把阳气给拉回来,让生命之火重新燃烧起来。虽然在肾气丸里它的用量看起来不多,但作用可不容小觑。炮附子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温阳的力量却依然强劲。它能大补肾阳,就好比给快要熄灭的小火炉猛地添了一大把干柴,让肾阳瞬间旺盛起来。肾阳一足,身体的阳气就有了根基,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跟着恢复正常。

把这八味药材准备好后,咱就开始制作肾气丸啦。首先,得把这些药材都打成粉末。想象一下,就像把一堆不同的宝贝,都磨成细细的金沙一样。以前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机器,可能得靠人工拿着捣药杵,在石臼里一下一下地捣,那可得费不少力气呢。现在就简单多啦,用专门的打粉机,一会儿就能把药材打成细腻均匀的粉末。

粉末打好后,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炼蜜。这蜜可不是直接加进去就行的哦。把蜂蜜倒进锅里,用小火慢慢熬。这时候就得盯着点儿,就像守着一锅正在变魔法的药水。随着温度升高,蜂蜜会慢慢发生变化,颜色变得更深,质地也越来越浓稠,还会散发出一股甜甜的香气。熬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用筷子蘸一点蜂蜜,滴在冷水里,如果蜂蜜滴下去能迅速凝固,而且用手一捏就散开,这炼蜜就算是成功啦。

炼好蜜后,就把之前打好的药材粉末倒进去,像和面一样,充分搅拌均匀,让每一粒粉末都裹上甜甜的蜂蜜。这时候的混合物,就像一团带着药材香气的甜蜜面团。然后,把这团面团搓成一个个像梧桐子那么大的丸子。这可得有点技术活儿,搓得太大了不好吞,太小了又怕剂量不够。以前的药师们,那都是经过长时间练习,才能搓得又快又均匀。

丸子搓好后,就可以吃啦。吃法也有讲究,一般是用酒送服,先从十五丸开始吃,每天吃两次。如果吃了一段时间感觉效果不错,身体也适应了,就可以慢慢加到二十五丸。要是不喜欢用酒送服,用白开水送服也行。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消渴病,尤其是那种小便多,喝多少尿多少的情况,和肾的关系可大了。肾就像一个精密的水液调节工厂,负责管理身体里水液的代谢。当肾阳不足的时候,这个工厂的机器就有点运转不灵了。水液不能被正常地蒸腾气化,就直接变成尿液排出去了,所以才会小便特别多。

而肾气丸这个方子呢,就像是给肾这个工厂来了一次全面的升级改造。地黄、薯蓣、山茱萸这几味药,就像给工厂补充了大量优质的原材料,让肾有足够的“资本”来恢复元气。尤其是地黄,大补阴液,为肾阳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就像给工厂储备了充足的能源。

泽泻、牡丹皮、茯苓这三位“小伙伴”,则负责清理工厂里的“垃圾”和多余的“废水”。它们把身体里因为代谢失常产生的水湿和热邪都清理出去,让工厂的环境变得清爽干净,这样肾的工作效率就能提高。

桂枝和附子这两味药,就像是给工厂的机器通上了强劲的电流,让肾阳迅速振奋起来。肾阳一足,就能够正常地蒸腾气化水液。就好比工厂的机器重新正常运转,水液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一部分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滋养各个脏腑组织,而不是都变成尿液排出去了。所以,吃了肾气丸,就能改善消渴、小便多的症状啦。

虽然肾气丸是个好方子,但也不是随便吃的哦。首先,得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吃。像那种体内有实热的人,比如经常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眼睛红肿的,就不适合吃肾气丸。因为这个方子主要是补阳的,吃了可能会让体内的热邪更厉害,就像给熊熊燃烧的大火又浇了一桶油,火会烧得更旺,病情也就加重了。

还有,孕妇也得特别注意,可不能随便吃。因为方子里的附子有一定毒性,虽然经过炮制毒性降低了,但还是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就像一颗不太稳定的小炸弹,在孕妇这个特殊环境里,还是小心为妙。

在吃肾气丸的时候,饮食上也得注意。别吃那些生冷、油腻的食物。生冷的食物就像一盆冷水,会把身体里好不容易补起来的阳气给浇灭;油腻的食物呢,就像给身体的消化管道堵上了一堆垃圾,影响药物的吸收。所以啊,吃肾气丸期间,最好饮食清淡点,多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这样才能让肾气丸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