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日常养生常识 > 第21章 秋日养生需牢记:两不急,三不要,四不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秋日养生需牢记:两不急,三不要,四不宜!

秋分刚过,清晨的公园里已经有了几分凉意。退休教师周老师像往常一样在晨练,他的动作舒缓而沉稳,与秋日的宁静相得益彰。这时,他看到老邻居王叔穿着单薄的汗衫在跑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王叔,这天儿转凉了,您怎么还穿这么少?\"周老师关切地问,顺手递过一条毛巾。

\"没事儿,我这一跑就热乎了!\"王叔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再说,不是说要'秋冻'吗?\"

周老师摇摇头:\"'秋冻'可不是这么理解的......\"

谁知第二天,王叔就因为突发心绞痛被送进了医院。主治医生检查后直摇头:\"秋季温差大,血管容易收缩,老人家运动不能太急,要循序渐进啊!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因为秋季养生不当送医的患者了。\"

周老师站在病床前,心疼地说:\"早就提醒你要注意秋季养生,这下可好,吃苦头了吧?\"

王叔虚弱地叹气道:\"现在才知道,原来秋天养生还有这么多讲究......\"

一、两不急: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1. 不急着\"秋冻\":添衣要循序渐进

\"春捂秋冻\"这句古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市中医院张主任在查房时解释说:\"最近我们接诊了不少因为错误'秋冻'导致生病的患者。'秋冻'不是让人挨冻,而是指不要天气稍凉就急着穿得太厚,要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

科学添衣法:

· 分层穿衣:早晚加件薄外套,中午热了可脱下。推荐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或真丝材质,既保暖又不闷热。建议选择开衫式外套,方便穿脱。

· 重点保护:腹部、脚部和背部要特别注意保暖。腹部受凉易导致腹泻,脚部受寒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背部则是阳气之海。老年人可在清晨出门时戴条薄围巾,保护大椎穴。

· 看天穿衣:气温低于15c或温差超过8c时,要及时添衣。建议下载天气App,随时关注温度变化。

真实案例:45岁的赵先生坚持\"秋冻\"却感冒了,原来是早晚骑电动车时穿得太单薄。后来他改成在办公室放件外套,路上穿防风风衣,感冒再没犯过。\"现在我明白了,'秋冻'是要让身体慢慢适应,而不是硬抗。\"

专家建议:秋季穿衣要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方便随时调节。特别是老年人,要随身带件薄外套,随时应对温度变化。建议选择颜色较深的衣物,更容易吸收阳光热量。

2. 不急着\"贴秋膘\":进补要适可而止

过去物质匮乏,人们需要\"贴秋膘\"储存脂肪过冬。但现在人普遍营养过剩,盲目进补反而伤身。营养科李医生说:\"每年秋天,我们都会接诊不少因为过度进补导致消化不良、血脂升高的患者。\"

科学进补原则:

· 先调脾胃:秋季进补前,要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可以先用小米粥、山药等温和食材调理一周。

· 平补为主:选择山药、百合、银耳等平补食材,避免过于温补的羊肉、人参等。

· 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观察身体反应。如无不适,再逐渐增加。

\"我以前一到秋天就大鱼大肉地补,\"王叔感慨地说,\"结果血脂、血糖都上去了。现在才知道,进补也要讲究科学。\"

推荐食谱:山药百合粥

新鲜山药100克,百合30克,大米50克,共同煮粥。此粥性味平和,适合秋季平补。山药健脾益肺,百合清心安神,特别适合秋季食用。

二、三不要:远离养生误区

1. 不要过度运动:顺应秋季收敛之气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运动要适度,不可像夏天那样大汗淋漓。运动医学专家指出:\"秋季运动过量,反而会损伤人体津液,导致阴虚火旺。\"

秋季运动指南:

· 选择温和运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最为适宜。这些运动能够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消耗。

· 控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伤阴。可以佩戴心率监测设备,将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钟以内。

· 选对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运动,避开清晨寒露。建议在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进行锻炼。

真实案例:45岁的刘女士为了减肥,秋季仍坚持高强度健身,结果出现心慌、失眠。中医诊断是运动过度耗伤阴液,调整运动方案后才好转。\"现在我每天散步半小时,配合太极拳,体重反而更容易控制。\"

运动小贴士:运动时随身带件外套,出汗后立即擦干,避免着凉。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温水,小口慢饮。

2. 不要熬夜:早睡早起身体好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作息方式。睡眠专家表示:\"秋季日照时间缩短,人体褪黑素分泌会提前,早睡更符合生理规律。\"

科学作息安排:

· 最佳入睡时间:晚上9-11点(亥时),此时三焦经当令,最宜入睡。

· 最佳起床时间:早晨5-7点(卯时),此时大肠经当令,适宜排便。

· 午休要适度:20-30分钟即可,过长会影响夜间睡眠。

\"我以前总是熬夜看电视,\"王叔说,\"现在按照周老师说的,十点前就睡,早晨六点起,整个人都精神了。连多年的便秘问题都改善了。\"

改善睡眠质量:

· 睡前温水泡脚15分钟,水温40c左右

· 卧室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50%-60%

· 选择蚕丝被,保暖透气

· 睡前可喝一小杯温牛奶

3. 不要忧思过度:保持心情愉悦

秋天草木凋零,人容易产生伤感情绪,这在中医里称为\"悲秋\"。心理科医生解释:\"这与日照减少影响血清素分泌有关,属于季节性情绪失调。\"

化解\"悲秋\"方法:

· 多晒太阳:早晨的阳光最能振奋精神,建议每天晒太阳30分钟。

· 培养爱好:书法、园艺、音乐皆可,让注意力转移到喜欢的事情上。

· 朋友聚会:多与乐观的朋友交流,积极情绪会相互感染。

· 色彩调节:穿暖色衣服,用亮色装饰,视觉刺激能改善情绪。

真实案例:退休干部老陈每年秋天都情绪低落,后来参加了社区书法班,天天练字会友,再也不\"悲秋\"了。\"现在每到秋天,反而是我最期待的时候,因为可以和书友们一起赏菊写字。\"

专家建议: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到公园散步,或者找朋友倾诉,不要一个人闷在心里。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三、四不宜:守住健康底线

1. 不宜过度贪凉:防寒保暖是关键

虽然\"秋老虎\"时天气还热,但已经不宜过度贪凉。中医专家提醒:\"秋季寒气从脚生,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

注意事项:

· 少吃生冷:冰淇淋、冷饮要少吃,特别是早晨和晚上。

· 不用凉席:立秋后就应该撤掉凉席,换上薄被单。

· 少吹空调: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不洗冷水澡:水温要保持在38-40c,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我以前总爱喝冰镇啤酒,\"王叔回忆说,\"结果得了老寒腿。现在想想,都是贪凉惹的祸。现在改成喝温热的养生茶,关节再也不疼了。\"

特别提醒:老年人、体弱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建议穿棉袜睡觉,避免脚部受凉。

2. 不宜盲目用药:对症下药才有效

秋季燥邪当令,容易引起咳嗽。但很多人一咳嗽就急着吃药,这是不对的。呼吸科医生强调:\"秋季咳嗽分多种类型,用错药反而会加重病情。\"

正确做法:

· 分清咳嗽类型:燥咳干咳无痰,寒咳痰白稀薄,热咳痰黄黏稠。

· 先食疗后用药:可以先用雪梨、蜂蜜等食疗,观察效果。

·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真实案例:李女士秋燥咳嗽,自行服用止咳药,结果咳嗽加重。医生诊断是燥咳,用错药物反而伤了肺阴。\"后来用冰糖炖雪梨,三天就好了。\"

推荐食疗方:冰糖炖雪梨

雪梨一个,去核,加入冰糖,隔水蒸熟。适合燥热咳嗽。如伴有咽痛,可加入少许川贝母。

3. 不宜过度进补:虚不受补反伤身

很多人认为秋天就要大补特补,结果补出问题。中医科主任指出:\"近期接诊多位因进补不当导致上火、失眠的患者。\"

进补原则:

· 先辨体质:不同体质进补方法不同,建议先咨询中医师。

· 适可而止:过补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要见好就收。

· 注意搭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要只吃补品。

\"我去年吃了不少人参,结果上火流鼻血。\"王叔说,\"现在才知道,进补也要看体质。像我这种湿热体质,应该以清补为主。\"

适合秋季的平补食材:

· 银耳:滋阴润肺,适合燥咳

· 百合:清心安神,改善睡眠

· 山药:健脾益肺,调理肠胃

· 蜂蜜:润燥通便,美容养颜

4. 不宜情绪大起大落:保持心态平和

秋季对应人体的肺脏,而悲忧最易伤肺。保持情绪稳定对秋季养生尤为重要。心理医生表示:\"秋季是抑郁症高发期,要特别注意情绪调节。\"

养心方法:

· 保持乐观:凡事往好处想,用积极心态看待问题。

· 学会放下:不要斤斤计较,宽容待人也是善待自己。

· 适度宣泄:找到合适的情绪出口,如运动、倾诉等。

· 培养耐心:做事不急不躁,循序渐进。

周老师分享自己的经验:\"我每天练习书法,心情特别平静。遇到烦心事,写几幅字就好了。建议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四、秋季养生实用小贴士

1. 饮食调理:少辛多酸防秋燥

秋季饮食要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帮助身体收敛阳气。资深营养师建议:\"秋季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推荐食材:

· 酸味食物:葡萄、山楂、柠檬,能生津止渴

· 润燥食物:芝麻、核桃、糯米,可滋阴润肺

· 白色食物:白萝卜、豆腐、牛奶,利肺气通便

要少吃的食物:

· 辛辣食物:辣椒、生姜、大蒜,易伤阴助燥

· 烧烤油炸:伤阴助燥,加重秋燥症状

· 生冷食物: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功能

2. 起居调摄:早睡早起精神好

秋季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养生专家指出:\"秋季作息要跟着太阳走,这是最简单的养生法则。\"

作息建议:

· 晚上:9-11点入睡最佳,最晚不要超过11点

· 早晨:5-7点起床最宜,起床后先喝杯温水

· 午休:20-30分钟即可,过长会影响夜间睡眠

改善睡眠环境:

· 保持卧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

· 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

· 选择舒适的寝具,枕头高度要合适

3. 运动养生:温和运动最适宜

秋季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健身教练建议:\"秋季运动要量力而行,以舒适为度。\"

推荐运动:

· 散步:每天6000-8000步,可分次完成

· 太极拳:调和阴阳,改善平衡能力

· 八段锦:简单有效,适合各年龄段

· 登山:周末适度登山,开阔心胸

运动注意事项:

· 避开早晚低温时段,防止受凉

· 随身带件外套,随时增减衣物

· 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干爽衣物

五、特殊人群秋季养生指南

1. 老年人秋季养生

老年人阳气渐衰,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老年科主任强调:\"老年人秋季要防跌倒,注意补充营养。\"

特别提醒:

· 晨练要等太阳出来,避开晨露

· 添衣要比年轻人早,注意头部保暖

· 饮食要温热软烂,便于消化吸收

·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

2. 儿童秋季养生

儿童脏腑娇嫩,要特别注意预防秋季腹泻和感冒。儿科医生建议:\"家长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

防护措施:

· 及时增减衣物,但要避免过度保暖

· 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

· 保证充足睡眠,促进生长发育

· 适度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3. 慢性病患者秋季养生

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季节变化对病情的影响。专科医生提醒:\"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要按时服药。\"

注意事项:

·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可擅自停药

·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避免病情加重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但要量力而行

六、秋季养生常见问题解答

问:秋季容易上火怎么办?

答:可以多吃梨、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食物。推荐饮用菊花枸杞茶,如果上火严重,可以咨询医生。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问:秋季皮肤干燥怎么调理?

答: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ml;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西兰花;适当使用保湿护肤品,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少用碱性沐浴露。

问:秋季总是感觉疲劳怎么办?

答:可能是\"秋乏\",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果持续疲劳,要及时就医检查。

问:秋季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答:可以通过食物补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深色蔬菜等。如果需要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最好先咨询医生,不要自行大量服用。

结语

一个月后,王叔康复出院了。他现在每天都按照周老师教的养生方法来做,整个人精神多了,连多年的老毛病都改善了不少。

\"现在我才明白,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王叔感慨地说,\"秋天养生,记住这'两不急,三不要,四不宜',就能平安度过。我现在把这些方法都记在本子上,每天对照着做。\"

周老师笑着说:\"养生贵在坚持,要把这些方法变成生活习惯。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我现在每天早晨都会在公园等你一起锻炼。\"

夕阳西下,两位老人在公园里边散步边聊天。王叔现在不仅自己注重养生,还经常把这些方法分享给其他老友。他说:\"要把健康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大家都能够安享晚年。下周社区还请我去分享秋季养生经验呢!\"

秋季养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中医智慧。只要我们顺应自然,科学养生,就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从饮食起居到运动情志,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需要根据秋季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记住: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从今天开始,践行这些养生方法,让健康常伴左右!在这个金秋时节,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守护健康,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