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康明的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摩挲,脸上露出几分愧疚,揉了揉眉心:

“说起这个,我也有责任。早几年就有同志提议,给造船产业倾斜些资金和政策,但那时候正好是钢铁改制的关键期,牵扯上万职工的生计,稍有不慎就会出乱子。钢铁毕竟是咱们唐海的支柱产业,我当市长的时候,只能把钱和精力都投在钢铁上,硬生生错过了造船业的黄金发展期。”

“书记,您不用自责。”

董远方放下茶杯,语气诚恳:

“换做谁在那个位置上,都会先保钢铁产业。那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上万家庭的生计根本,您的选择没错。”

程康明笑了,眼里多了几分认可:

“远方同志,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看来咱们的发展理念,是能说到一块儿去的。”

“正因为能说到一块儿去,我才敢提个大胆的想法。”

董远方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亮了起来:

“现在钢铁产业稳了,一钢厂交给省里后,咱们坐拿分红就行。眼下国内进出口贸易激增,强军战略也在推进,对船舶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正是咱们重振造船业的好机会啊!”

程康明猛地坐直身子,眼里闪着光,往前凑了凑:

“看来你早有谋划了?快说说!”

“我想分两条线走。”

董远方语速加快,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军用方面,咱们主动对接军方和省发改委,争取拿下大型军舰造船厂的建设项目,这不仅能带动产业发展,更能提升咱们唐海的战略地位;民用方面,把现有的三家民用造船厂重组,组建一家市国资绝对控股、民资参股的大型造船集团,专门生产远洋运输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超大型油轮——这些都是当前市场急需的,前景绝对好!”

程康明“啪”地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紫砂壶盖都被震得跳了跳:

“好想法!远方同志,这个思路太对了!你赶紧组织人做个详细方案,过阵子常委会上,咱们除了议人事,就把这个造船业重振计划拿出来,好好议一议!”

得到这句话,董远方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他起身告辞,走出市委大楼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楼前的旗杆上,红旗猎猎作响。

这个下午,他不仅拿到了国资委的控制权,还为唐海的产业转型打开了缺口,收获比他预想的还要多。

中午在机关小餐厅随便扒了几口饭,董远方立刻给市府秘书长褚旭东打了电话,让他通知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市工业局、国资委、财政局以及三家造船厂的负责人,三天后召开“重振唐海造船业专题工作会”,并让工业局和国资委把之前做的重组方案再细化完善。

下午睡醒后,董远方带着褚旭东和秘书梁舒文,直奔唐海船舶重工集团。

车子停在船厂大门口时,门卫看清车牌,慌慌张张地抬杆,董远方却没直接进办公楼,径直走向了西侧的总装车间。

刚推开厚重的铁皮门,一股混杂着铁锈、机油和海水咸腥的气味就扑面而来,几台漆皮剥落的起重机静立在角落,钢铁骨架上的锈迹像一道道褐色伤疤。

不远处,十来个工人正围着一艘待修的千吨级货轮忙碌,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淌,在工装背上洇出深色的印子。

董远方蹲下身,指尖抚过一块刚切割下来的钢板,冰凉的触感里带着粗糙的锈粒,车间主任老张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手里还攥着油污的手套:

“董市长,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董远方指着远处的船坞:

“设备老化到什么程度?技术工人流失多少?现在能接的最大吨位订单是多少?”

老张挠了挠头,报出的数字比董远方预想的还要糟,他掏出笔记本,一笔一划记着,末了拍了拍老张的肩膀。

“放心,会有变化的。”

第二天,去另外两家民营造船厂,情况也差不多,设备老化、技术人员流失、接不到大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