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此时,一名辽军士卒如疾风般小跑着冲进了中军大帐,单膝跪地,声音急切:“陛下,探子得到消息,雁门关来了数百武林人士的支援!”

听到这话,原本紧盯着舆图的耶律洪基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数百人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似乎对这个数字有些意外。

耶律洪基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这数百武林人士的支援,无疑给我们的攻城计划带来了巨大的变数。他们究竟有何能耐?又将如何影响战局?”他的目光越发深邃,仿佛要透过舆图看穿敌人的心思。

说到此处,耶律洪基转头看向一旁的小太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命令萧挞凛,加紧时间攻城,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仿佛已经下定了决心。

“我们必须尽快突破雁门关,相信此时大宋也早已派出支援兵马!我们必须赶在他们来到雁门关之前拿下这道关卡,否则咱们此次南下,便会功亏一篑。”

耶律洪基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负关系到辽国的未来。

小太监领命后,匆匆离去。耶律洪基重新将目光投向舆图,心中暗自盘算着。

他知道,这次的战斗将异常艰难,但他也相信自己的军队有足够的实力战胜敌人。

在接下来的几日,辽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攻击。

萧挞凛亲自率领士兵,奋勇攻城,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萧峰、段誉、虚竹三人则凭借高超的武力在辽军之中横冲直撞,摧毁着诸多重型工程机械。

他们的身影如鬼魅般穿梭在战场之上,所过之处,辽军士兵纷纷倒地。

然而,尽管三人奋力杀敌,辽军的攻势却依旧凶猛。

雁门关的城墙在投石机石弹的不断轰击下,摇摇欲坠。

轰隆轰隆又是一阵投石机石弹的砸击而来,雁门关城之上,烟尘滚滚,原本的城门楼早已被石弹砸得变成一堆废墟。

看着再次蜂拥而来的辽国军队,萧峰、段誉、虚竹三人,脸色越发难看。

与此同时,雁门关的守军也趁机发起了反击,他们奋勇杀敌,与辽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相交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撕裂开来。

就在两军交战进入白热化之际,雁门关内突然传来一阵激昂嘹亮的号角声。这号角声如同一股清泉,穿透了战场上的喧嚣与厮杀,直抵城楼之上守军们的耳畔。他们闻声而动,纷纷将目光投向雁门关的方向。

远远望去,只见一片乌泱泱的人影如潮水般涌来。仔细一看,这些人皆身着步人甲,那厚重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一片钢铁洪流。他们步伐坚定,气势磅礴,正朝着雁门关急速赶来。

“是援军!援军来了!”城楼上的守军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欢呼声此起彼伏。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跳跃着,呐喊着,仿佛要将内心的喜悦和期待传递给每一个人。

宋军们的欢呼声如同雷鸣般响彻云霄,他们的士气瞬间高涨。

原本疲惫的身躯此刻充满了力量,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知道,有了援军的支持,这场战斗的胜利必将属于他们。

在欢呼声中,宋军们迅速整队,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而听到雁门关内传来的阵阵号角之声,耶律洪基心中一惊,他立刻意识到,竟然是宋军的援军到了!

他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目光紧紧地盯着前方。

耶律洪基转头看向身旁的小太监,声音低沉地说道:“鸣金收兵!”

小太监不敢怠慢,连忙拿起铜锣,用力地敲了起来。

随着铜锣声响起,原本气势汹汹的辽军开始逐渐后退。

残阳如血,仿佛是大地流淌的鲜血,染红了这片沉寂的古战场。

断戟在焦黑的土地上锈蚀,折断的旌旗半埋于黄沙之中,随风摇曳。

寒风呼啸着,卷着枯草掠过千疮百孔的甲胄,发出刺耳的声响。

乌鸦在颓圮的箭楼间盘旋哀啼,似乎在为逝去的生命悲鸣。

斑驳的城墙上,暗红的血痕凝固着,仿佛是历史的印记,见证着那场残酷的厮杀。

荒烟蔓草掩盖了昔日的厮杀声,只有风穿过箭孔时,发出阵阵呜咽,如泣如诉。

破碎的车轮陷在泥沼中,无法动弹,仿佛是战争的受害者,默默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散落的箭镞在暮色中泛着冷光,犹如点点寒星,点缀着这片凄凉的战场。

血色残阳下,宋军与辽军似乎有着一种默契,各自派出了上百未持刀剑的人马,默默地运回各自士兵的尸体。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沉重,仿佛背负着整个战争的重量。

城墙之上,萧峰、段誉、虚竹、阿朱、木婉清等人以及宋军的几个将领,静静地遥望着满是尸体的战场。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仿佛在为这场战争的惨烈而哀叹。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玄甲的将领来到萧峰面前,朝着萧峰拱了拱手,说道:“多谢萧大侠近日以来的帮忙守城,接下来就交给我们吧!”

萧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在告诉众人,他将永远守护这片土地。

说完,萧峰便带着段誉、虚竹、阿朱和木婉清等人走下了雁门关。

他们的步伐稳健而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将继续为正义而战。

虽然此时大宋来了援军,但是双方的人数差距依旧很大。

毕竟,当时为了对付叶枫太后高士以及皇甫嵩,大宋可是调了数万的边军回临安。

虽然皇帝赵熙得到辽军南侵的消息后,已经将那数万边军全部重新调往宋辽边境,但是数万的军队行军,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实际上他们依旧在半路,尚未到达雁门关。

此时,支援雁门关的,只是原本并未被调离的部分边军。

所以,此时的宋辽双方人数差距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