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宋倩、邱思思、李静岚、柳雅韵、从院子外进来,看见里面几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后,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注意到里面有一位,身材、样貌、气质都不一般的女人,她们越发疑惑。
看她身上穿的衣服,应该属于睡衣.....她们下意识认为对方是陈景的什么人,上午和中午吃饭都没看到对方。
回想起阿姨和陈景端着东西往房间里去,觉得是给她吃。
在她们好奇裴茹颜什么身份的时候,裴茹颜也注意到她们。
记起丈夫和自己说过,他雇佣了村里女知青给姐姐、外甥女、外甥、侄女、侄子读书识字。
见她们看过来,她还露出一个友好的微笑,朝着她们点头示意。
对方主动和她们打招呼,这让宋倩几人一愣,转念立马露出笑容,也和对方点头示意,接着走到一边,坐下听姜阿姨她们说话。
听了一会,她们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商量大牛结婚的事宜,村里某些传统、规矩要遵守,还有一些东西要走个形式。
坐在婆婆旁边的裴茹颜,对此没什么感觉;因为之前发生的事情,让她对结婚大席有些抵触,就怕再次发生那种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哪怕婆婆没提,她自己都会说暂时不办。
.....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陈景驾驶拖拉机路过公社,很快就回到村口。
那巨大的轰鸣声,引起村口两个木棚内站岗村民的注意,纷纷拿起手中长枪,脸色凝重的往村口看。
“行了,别看了,赶紧把竹竿拿开,是我。”驾驶拖拉机停下的陈景,对着两边木棚探出半个脑袋的众人喊道。
开着拖拉机回来,自然会引起注意,正好让全村人知道。
“哦哦哦,好!赶紧的,是族长,族长开了个东西回来!”
几人定睛一看,发现是族长后,心里松了一口气,其中一个男人连忙招呼其他人,一起把横在路上的竹竿收起来。
“这辆拖拉机,以后就是咱们村的,和你们说一下。”
看竹竿被拿开,陈景启动拖拉机往前开,靠近他们的时候,大声说了一句。
随后,不等几人反应,开着拖拉机就往自家院子门口去。
村口木棚几人,都眼巴巴盯着族长离去方向,心中早已惊骇无比。谁又能想到,连村子上面公社都没有的拖拉机,被族长弄了回来。看那样子有点奇特,可却是崭新的!
反应过来,几人立马聚拢在一起,神色激动地讨论起来。
另一边,姜翠花、裴茹颜、陈红军、张小芳、陈梅等人,也被巨大的轰鸣声响起,纷纷好奇的往院子门口看去。
稍微坐在院子门口范围内的,就可以凭借两扇门的空间,看见外面情况。
“娘,我开了一台新拖拉机回来,你们要不要一起看看?”
“等下我还得和爷爷他们说一下,顺便让村里其他人知道。”不一会,陈景从外面进来,看到院子里一群人后,对着母亲说道。
尽管有一辆小汽车,开了新拖拉机回来,他还是想让母亲等人看看。
“拖拉机?你去城里弄回来的?”闻言,姜翠花沉默一秒钟,起身走向院子门口,缓缓开口。
对于儿子弄了一辆拖拉机回来,她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就像他有小汽车一样,这台拖拉机,估计又是买的。
紧接着,裴茹颜、陈红军、张小芳、陈梅等人都怀揣着好奇,跟在姜翠花后面,一起走向院子门口。
“差不多,这和咱以前看到的拖拉机不一样,是最新型的拖拉机。”
“我去城里的时候,还办了一个证明,不用担心谁来找麻烦。”
对此,陈景笑着微微点头,不急不慢地回应。看到媳妇一起过来,对她温柔的笑笑,偷摸拉小手。
众人一起走出院子,眼前拖拉机采用圆弧形前脸设计,中网呈太阳放光芒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网两边是大灯,机盖上立着进气排气管,整体造型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方向盘偏右,配备双挡杆和两个刹车踏板,驾驶舱空间较为紧凑。
操作装置以实用为主,仪表盘等设计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
车身结构较为硬朗,采用传统的轮式设计,车身颜色为红色。
前轮较小,后轮较大,前后车轮比例不协调,大后轮直径可达1米左右,。
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拖拉机的牵引力和稳定性,适应不同的农田作业环境。
后面有液压悬挂机构,可用于连接各种农具,如:犁、耙、播种机等。
“这个拖拉机咋是这样的?四个轮子,就是大小不一样,和小汽车差不多啊。”
众人围绕着拖拉机看了几圈,张小芳一脸不解,率先开口,问出大家的疑问。
“就是这样的,后面悬挂机械装置,就可以用来犁地、耙地,效率会比普通拖拉机要快很多。”
“开起来和小汽车差不多,只要油够,完全能跑长途。”
“这辆拖拉机,以后就是咱村里的了,大家搭把手,把上面的东西拿下来。”听着嫂子的话,见众人都看向自己,陈景顺口解释一下。
注意到拖拉机上面的布袋和麻袋,立马招呼道。
“这些都是啥啊?这么重。”见此情况,众人纷纷上前帮忙,姜翠花搬着一个麻袋,眉头微皱地开口。
其他人也一样,一上手,就感觉重量不轻。
裴茹颜还想一起帮忙,却被陈景一把拉住,不让她过去。
“是课本,用来给念雪、意秋她们读书用,我特意找人在城里印刷厂印刷的。”
见状,陈景微微一笑,从拖拉机上把那个单独的布袋拿下来,轻声解释。
课本对意秋她们有好处,要是村里办学堂,估计还得去找红姐帮忙,让印刷厂再印刷一些。
“行,把东西都搬进去吧,你不是要进村里吗?赶紧去。”得知是课本,众人恍然大悟,姜翠花摆手招呼道。
...................................